苍鑫 重新媒介化作为体验之源

时间:2022-09-26 03:39:57

引言

本文通过探究相对年轻的中国艺术史的一个侧面,聚焦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曾参与诸多争议事件的一个关键人物艺术家苍鑫。随着文章的展开,我们将透过这些事件,关注其对苍鑫新近作品的影响。鉴于对于艺术家本人,以及那个时期的当代中国艺术,均可用一个转折点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我们将探究这两个阶段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因其影响却跨越了这一转折点,所以不可能被一分为二。

每个艺术家在历史上均有其独特的意义。其价值的大小依赖于不同的机遇和受到社会意识制约的历史评价。然而我们可以充满信心的说,苍鑫是活跃在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北京东村那样一个特定时期和地点的艺术群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将在这一特定地点、特定工作条件下的这一批艺术家们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与其之前和之后的事件相比都略显突出的时代缩影。这是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转折时期,一连串的事件都在这个时候发生,与这群被历史加以区分的艺术家相关的特定艺术作品也由此出现,值得我们关注。东村与北京其它艺术区域相比,地理上和社会性质上的不同,孕育了与众不同的氛围和创造性。当然,一时之间其明显程度尚难以确认。有些事件一时间被视为对本地与艺术有关的群体非常重要,而与外界无关或未曾知晓,但随后却像神话一样,逐渐成为艺术圈发展中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这本书的讲述也十分重要。

然而,成为这一关键时刻的组成部分也就意味着在这些艺术家们的脖子上套上沉重枷锁,使他们无法摆脱传统,也使他们的实践和接受度无法走出这一传统的阴影。鉴于当时中国当代艺术(尤其是行为艺术)受到的外界社会压力,东村仅仅维持了三年的时光。这时起,苍鑫失去自信;他成为实际意义上的隐居者几乎一整年。然而(也许是作为其后果),这却使他在不同的环境下,以另辟蹊径重建了他的艺术实践和职业生涯。这一改变使他摆脱一度陷入的僵局,从而进入了艺术创作和认知的新领域。

起初,我并未想过多地详述围绕这一阶段中事件的历史细节,这些内容早已在其他地方以多种方式被提及,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神话。然而,这些事件对于设身处地去理解这些艺术家所处的氛围十分重要,因而也成为理解苍鑫的核心。通过这些事件,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了解苍鑫的成长、他的世界观、他与东村环境特点的关系,以及这些如何对他后来的发展产生了影响。这些事件和苍鑫在其中的角色可以作为理解和欣赏他后续直至今日的发展的出发点,这正是我在本文中所要阐述的。

反响

从文字记载和传闻轶事中去看苍鑫作品引起的反响,可能会觉得他的作品无论在表现形式上还是传播方式上都有些怪异。坦率地说,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和对其产生背景的思考太过于简单化了,过渡注重于早期作品或新近作品的某种图像,而没有把这些早期作品与其新近的作品相互比对。除了关注那些华丽乏味的评论之外,似乎难以有深度地刻画苍鑫广阔的职业生涯,以反映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并将之与中国当代艺术史进行关联。

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他的作品,苍鑫与90年代早期北京艺术圈中发生的关键事件有着主要的联系,然而在某一重要的论述中却说,他的创作被他的同伴张洹、马六明、朱冥的成就所覆盖而显得黯然失色。这也许在作者看来是恰如其分,而我却要说,这样评价苍鑫的作品是不公平的。

这在汤伟峰著《中国行为艺术》一书中有迄今在英文出版物中最为权威的描述。[汤伟峰,《中国行为艺术》,八艺时区出版,北京,2006年英文版。]然而,在这一重要作品中,汤伟峰回避了对苍鑫作品的研究,而只限于在表层的接触。他认为苍鑫出现在中国行为艺术史中是90年代早期东村事件的一个部分,而对这一艺术家的作品敷衍了事,把它们作为是一个艺术家过于关心商业化题材出品的反面榜样。

对于苍鑫作品不予考虑是令人遗憾的,苍鑫的早期发展虽与其同伴们关系密切,而后来却成为了一名独具一格的艺术家。他虽然与东村的其他艺术家们有相似的态度、环境和经验,而由于他个人的状况和对导致东村被解散的事件的反应,使他后来的发展与其他东村的艺术家们分道扬镳。苍鑫的早期作品确实与张洹和马六明富于冲击性的技艺有着一定的联系,然而他却有所创新,而后以更为沉静地内在审视的方式来进行表达,这一点并非是为了寻求冲突,而是更加投入(尽管“更加”投入是苍鑫自己的说法)。这段时期是他超越了1995年转折期的重要标志,从此他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对待他的生活和他的艺术创作。也就是在这一时刻,苍鑫对于萨满教的兴趣和他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与信仰体系相关的思维方式也开始起步,并且逐步向前迈进。

萨满教,以及苍鑫自己对于它的应用,或多或少地为他奠定了从那一时刻以来的艺术基础。尽管它在艺术家的视觉记录中是最为明显的,它还蕴含于苍鑫所有新近作品背后的推理和哲学的背景中。因而,一旦奠定了苍鑫作品发展的诸多方面的基础,本文的将深入描述这一艺术家作品中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通过对其作品表现形式的持续关注和对信仰体系的强调来研究他行为艺术的不断发展。就其艺术创作而言,我将给予作品《手稿》以特殊关注,它是一部史诗般的作品,表现了苍鑫受萨满的影响和他对世界看法。

本文节选自

英籍当代艺术批评家李蔼德的文章

《苍鑫:重新媒介化作为体验之源》(2013)

上一篇:浅析淘宝网店宝贝内页文案的设计 下一篇:轻心,给人生做几道减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