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难写是精神

时间:2022-09-26 02:47:26

“我认为癌症病人多数都是被吓死的,只要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奇迹是可能发生的。”7月4日早上6点10 分,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喝下妻子钟玉珍为他熬制的中药,笑着对记者说。爽朗的笑声使你很难把他与查出患有原发性肝癌5年、即将要做第18次手术的患者联系在一起。谈起工作,文建明总是滔滔不绝,脸上始终洋溢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用城南镇老百姓的话说,“他绝不像一个患有癌症的人,总是精气神十足、喜笑颜开的。”

“乡镇这套锣鼓,敲在点子上才和谐动听”

从1995年7月至2003年3月,文建明先后到过当时全县第一个“开不起舀”的渌井镇等4个乡镇任党政主要领导。“当时县委领导每次给我做任职谈话时,说我是‘治乱英雄’,都要我给县委当好乡镇工作的‘消防大队长’。”让文建明“治乱”绝非偶然,有着29年基层工作经验的文建明每到一个地方都要确定一个村民小组作为调研点,坚持调研不松懈,并从中总结出一些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决策,交党委和基层按程序研究落实。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中,文建明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也得以不断提高。

2003年3月,文建明走马上任城南镇党委书记。让文建明始料未及的是,上任第二天,闻讯来讨债的就有四五十人之多。

城南镇果真是群众说的“城烂镇”吗?

文建明骑着二八圈自行车,深入调研。“调查结果让我大吃一惊,财务乱、矛盾多、班子散。”特别是城南镇的债务高达2000多万元,平均每人“负债”160多元!“严峻的现状让我意识到治重病必须下猛药。”

在全镇干部大会上,文建明发表“战斗檄文”:只有落后的工作方法,没有落后的群众!不能再让城南镇烂下去了!台下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经久不息。这掌声凝聚起一度失掉的民心,这掌声聚合了今后发展的力量。一场针对乡镇运行机制的大变革由此发轫。

农村财务长期实行手工做账,包包账、暗箱账在所难免,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构成了最大的障碍。为此,文建明率先推行村财镇管,治理“财务混乱”。

“当时有些村干部想把水搅浑不交账,我就搞突然袭击。早上6点带人分组抵达各村,把账本、财务一并拎回镇上,当面核对,锁定账目,电脑做账,现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一个月下来,糊涂了多少年的村级财务全部理清。

哪笔开支说不清原由就报不了账,白条子领不到钱,这让个别干部很不适应。几位村干部酒足饭饱后找到文建明,掏出200元发票要求签字报销。“我当时就把发票扯得粉碎,并从兜里掏出200元,说,这顿饭我请!”从此再没人敢跟文建明唱对台戏。

“还权于政府,还钱于财政”的一个漏斗进、一个漏斗出的“零户统管”政策得到了真正落实。与此同时,通过进行财务集中清理,追收欠款658万元、追缴违纪经费32万元。

出乎大家意料,文建明力排众议成立的税费直收大厅从2003年3月下旬开张刚10天,全镇收缴税费就达110多万元。镇财政所所长唐祥周介绍说:“现在我镇税费征收率都在98%以上。”

群众的理由很简单:“过去只知道缴费,不晓得多收没有。”现在公开了,看的是明白账,缴的是明白钱。“到2009年底,城南镇没有一分钱的村级债务,在当前村级财务普遍负债的情况下,这简直就是个奇迹!”镇长白秀华说。

“靠个人,只能靠一时;建机制,才能管长远。”文建明和他的团队又成功推行了“阳光”政务、下访寻问题解决、干部绩效管理等九大工作机制,涵盖了乡镇工作的方方面面。“以乡镇运行机制为核心的‘城南经验’得到了省、市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值得推广。”县委书记杜延茂深感自豪。

“把功夫下在顺应经济规律上,用‘百姓经济’强镇富民”

“我还是做过一些‘蜂蜜兑黄连’――又苦又甜的事。在新店镇农工委工作时,我不切实际,硬是把农民地里的作物铲了种槟榔,结果槟榔不生。”文建明坦言,自己曾是“马路工程”的“先进典型”,但这一次惨痛的损失让他从“马路工程”的教训中幡然醒悟,“明白了科学发展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在发展和保护农民利益方面寻找结合点成为文建明经济改革的主基调,并且每一步他都会愈加谨慎。

21年担任领导职务、13年任乡镇党委书记的经历,左的右的经验教训,在汗水甚至是泪水的历练中,文建明第一个响亮地提出了“百姓经济”。 所谓百姓经济,就是根据各家各户的经济底子厚薄、劳动力多少、生产技术掌握程度等实际情况,自主发展。

通过对本镇土壤、气候的分析,学农出身的文建明决定立足城郊实际,把农业产业培育的方向定位在发展葱、蒜苗等商品蔬菜上。

“这些年来,老百姓有句顺口溜:张书记栽树,李书记挖,王书记来了重规划……谁知道这一次能不能真正帮助群众致富。”保真村党支部书记侯润民当时对此也心存置疑。

面对群众的不领情,文建明没有强求。为了发展蚕桑产业,学农出身的文建明不惜亲自上阵,现身说法,手把手教蚕桑大户刘根国为桑树修枝,结果他就像老刘的临时工一样,一干就是3天。“他用烂了两把桑剪,左手被划了三道口子,鲜血染到白衬衣上,洗都洗不脱,回家被老婆痛骂了一顿。”侯润民回忆说。

“为了发展‘百姓经济’,文书记可没少费力气。”走马村村民李兴支说,“在他的开导下,我先用一亩地种起葱、蒜,年底一算账,获得收益8000多元。”尝到甜头的李兴支,第二年把所有的承包地都种起葱、蒜,附近四五个村组的500多名村民也被带动起来。有了走马村的示范效应,邻近的村组纷纷效仿,而今全镇种植葱、蒜等商品蔬菜的面积达5000多亩,蔬菜产品占领了营山的大部分市场。

在文建民看来,农民要致富,一要有载体,二要有机制,更重要的是还要学会闯市场。他带头引资千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引导300余户私营业主投资3.7亿元,建成了“农资供销一条街、饮食服务一条街、建材加工一条街、农机钢材一条街”,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城郊特色经济。

“百姓经济”解决了由来已久存在的“泥鳅落沙滩――干蹦干跳”,劳民伤财的问题。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2130元一路飙升到6080元。三峡移民、养殖专业户胡一斌告诉记者:“我家现在年纯收入已经达到15万元。我们老百姓的腰包慢慢鼓起来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是文建明最喜欢的一句话。早在2005年10月文建明就被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病情稍好,当他返回工作岗位时,不少群众闻讯赶来看他。老党员李松荣曾泣不成声地对他说:“要是老天爷同意,我情愿用我这把‘老骨头’去换您的命,让您多活几年,多为我们老百姓做些好事!”那一刻,一同前来的村民们哭成了一团。

此情此景,有“钢铁书记”之称的文建明禁不住热泪长流。后来他在日记中写道:人生旅途如同赶车一样,只是早班车和晚班车的区别,我最多就是先走一步。只要我活着一天,就要把老百姓的事办好。

痴心不改,文建明创先争优,在营山的山山水水之间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

赤子之心,营山作证!

上一篇:“绝地”逢生的“宣汉之路” 下一篇:“走”出生命的精彩

文档上传者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