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课本培养学生读书用书的习惯

时间:2022-09-26 01:28:43

用好课本培养学生读书用书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树立课本之威信,培养学生读书用书的良好习惯,应该是解决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问题的首要措施。

课本(教科书)是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教师组织文化知识学习的蓝本,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思考将学习的知识点及其与已学内容的联系,应该是教师组织教学的第一环节。数学知识抽象性、逻辑性强,数学课本不像小说,有生动的形象与曲折的情节吸引人,也不像其他学科课本容易设置知识点学习的情境,而是读起来感到难懂,枯燥无味,所以很多学生不喜欢阅读数学课本,就是在老师的督促之下,不少学生也只是看一看公式定律或几个例题。数学老师如果不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兴趣,养成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良好习惯,不但会影响当前的数学学习,而且也会造成学生今后不喜欢读抽象性强的自然科学书籍的缺憾,对通过自学形成抽象思维能力造成不良影响。

教师讲课是以课本为依据的,这个常识一开始就要告诉学生。而且还要向学生强调说明:如果对课本内容你能够无师自通,那么就达到了老师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多向学生谈一下这种观点。对树立课本的威信,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兴趣是有好处的。

有的教师上课不拿课本,不拿教案,或者拿了,但一节课也没有翻开。这些教师不注意使用教科书,学生又怎么会经常翻阅课本呢?

上数学课时,教师讲的公式、定律、结论等,凡是课本上有的,教师就没有必要再全部抄在黑板上或者全部制作成课件,应该带领学生朗读课本中的有关内容。重点的、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要点内容,一定要学生先诵读后再用黑板或多媒体板书出来。

数学中讲例题,常常用到许多公式、定律、数据等等,若是学生记得不牢固,就算是老师自己记得,也不能直接援引过来,直接板书给学生,而要带领学生查阅课本,让学生在常翻、常查、常用的过程中熟悉课本。

解答学生疑问时,若课本中有解题方法或答案,教师最好引导学生先看课本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师生一起阅读教材,给学生形成这样一种印象:老师讲的,我们课本中都有;课本中有的,老师不一定都讲。课本教材是时刻伴随着我们学生的一位特殊的老师。当然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看课本时,要仔细体会,课本内容例题的思想性、规范性和严密性。

教师用课本时,要特意向学生宣扬课本的优点和长处,要在不断的使用课本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领悟到:我们的教科书―课本是许多科学家劳动的结晶,它们积累了许多教育专家教与学的经验,它对定理的表述和解释精辟扼要,它对公式的书写标准规范,它的插图简明生动,课本中的习题难读和数量适中。深浅恰当,很具有代表性,是经过很多次认真筛选的。教材中的科学史、阅读材料,都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营养材料。

教学中,我们数学老师切忌贬低教材。有的数学老师当着学生评贬教材。例如教材中某处讲得不太清楚,某个地方处理得不严密,某个解题方法不简洁,某个数据不切实际,某几个题太简单,内容安排不合理等等。诚然,教科书中的缺点不是没有,但是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向学生讲这些话就会大大降低课本教材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地位。这对学生的当前学习和今后发展都是有害的。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有意识的树立课本威信,时刻注意培养学生阅读课文、使用课本的兴趣,养成学生经常使用课本、认真阅读课文的良好习惯,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是意义深远的教学过程和环节,是新课程标准下应该积极倡导的教学手段。

上一篇:让教材成为英语写作的源头活水 下一篇:激发边远山区高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