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A栓塞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50例护理体会

时间:2022-09-26 01:20:04

DSA栓塞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50例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DSA动脉造影及介入手术治疗蛛网膜下腔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2011年06月至2012年06月,在DSA下经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并给予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共50例患者,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及并发症,精心护理,促进患者康复。结果 50例患者中治愈49例(98%),死亡1例(2%)。结论 DSA栓塞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创伤小、恢复快、预后好,是蛛网膜下腔血患者降低致残率、致死率的最好选择。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血;DSA;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主要是由于颅内血管的先天性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动脉瘤等因素引起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1]。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瘤,占50%~80%,其致残率、致死率极高,3周内有40%病例发生再血,首次发病半年内再次血率为30%~50%,再次血病死率为25%~35%[2]。在(DSA) 下经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并予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介入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现护理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1年06月~2012年06月收治SAH 患者50例,均经中华医学会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确定的诊断标准及头部CT 扫描确诊。其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35-79岁,平均55.9岁。在DSA脑血管造影下证实SAH的病因均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破裂动脉瘤部位:18例为前交通动脉,23例为后交通动脉,5例为大脑中动脉,3例大脑前动脉,1例基底动脉尖部夹层动脉。

1.2 方法 50例患者均在全麻下按seldinger法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造影术,术中行弹簧圈栓塞治疗,术毕拔除导管鞘管,局部压迫30min后加压包扎,去枕平卧6h,右下肢制动24h后方可解除包扎。

1.3 结果 50例患者均达到致密栓塞,术中无出血病例,经精心护理,康复出院。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再出血病例。50例患者中治愈49 例(98%),死亡1例(2%)。

2 护理体会

2.1.1 心理护理:因为本病为突发疾病,来势凶险,患者及家属均对其缺乏认识存在焦虑、烦躁等情绪,应配合医生多与他们交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手术对治疗SAH、预防再出血的意义以及介入手术治疗可能存在的各项风险,手术所需要的费用,解除患者及家属的焦虑、紧张情绪,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2.1.2 术前准备:术前皮肤准备,备好双侧腹股沟区及会处皮肤,并标记出足背动脉搏动位置;术前6h禁食,术前排空大小便,留置尿管;术前给予苯巴比妥肌内注射。准备手术治疗所需各种物品。

2.2 术中护理 (1)使患者平卧于手术床上,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遵医嘱使用输液量泵泵入尼莫地平注射液并控制输液滴速,记录尿量;对意识障碍患者应使用约束带妥善固定在手术床上,使其头部转向一侧,同时备好吸引装置。(2)密切观察患者心电、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各项监护值。(3)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有异常及时报告手术医生。

2.3 术后护理 (1)术后使用监护仪继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瞳孔、意识、感觉、语言等方面的变化,警惕有无头痛、恶心、呕吐、肢体异常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2)遵医嘱继续使用输液量泵泵入尼莫地平注射液持续24~72小时。(3)穿刺点处加压包扎,术侧下肢严格制动24h,去枕平卧6h,经术后24h方可解除包扎;观察穿刺局部有无渗血、瘀斑及血肿出现,术侧肢体皮肤温度及颜色变化,并注意监测及记录足背动脉搏动情况。(4)术后6h对于清醒患者可鼓励其饮水1500mL以上,昏迷患者可通过多补液,促进造影剂的尽快排出,可进低盐、低脂、易消化、不含高维生素K的食物[3]。

3 讨论

SAH是突发严重的脑出血性疾病,有极高的致死、致残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在DSA下行脑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可以大大降低SAH患者的致死、致残率,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满足。所以,目前仍然公认在DSA下行脑血管栓塞是临床上治疗SAH的首要方法。相交于传统外科开颅手术在DSA下行脑血管栓塞具有对病人创伤小、恢复快、预后好的优点,但技术难度高,治疗经费多,又冒一定的风险,为了第一时间查明病因、解除再出血隐患,降低SAH患者的致死、致残率。不但要求行DSA栓塞的手术医生有熟练的操作技术,还要通过精心细致的护理。对本组50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是因为SAH为突发疾病,患者及家属来不及适应突遭的打击,情绪很难稳定,需要我们耐心细致的做好沟通工作,使他们情绪平稳、消除疑虑来配合行DSA治疗,要求我们熟练掌握DSA检查治疗及并发症的相关知识,警惕DSA术后血管损伤导致再出血的可能。及时有效处理DSA术后的各种并发症,使患者的生存质量能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 张云. 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9(15): 2360-2361.

[2] 牛慧, 牛桂枝. 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法数字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护理[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015): 79.

[3] 韩春丽.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2(24): 89-90.

上一篇: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 下一篇: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