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作,麻痹不得

时间:2022-09-26 12:12:31

安全工作,麻痹不得

案例

去年“六一”儿童节,根据绝大多数家长的要求,幼儿园组织了亲子同乐活动。针对此次活动,幼儿园讨论制订了活动方案和应急预案,尽可能在可预见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活动前,园长带领安全负责人、保健医生对活动场地、活动材料、活动通道等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在户外软质场地上进行,排查时,尽管看到软质场地上有的地方有了裂缝,大家还是凭经验认为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也就没有引起重视。与此同时。幼儿园各班还召开专题家长会,将本次活动的流程安排、游戏内容和玩法,以及相关安全注意事项告知了家长。并特别提出要求:必须是父母参加,祖辈不得参与等。活动当天,大八班的一个小朋友因为父母外出由外婆代替参加活动,班级教师考虑到孩子的情绪,再加上与孩子的外婆关系还挺好,顾及情面将活动单发给了她。外婆带着孩子兴高采烈地来到一楼操场,参加体育游戏“袋鼠跳”。由于参与该游戏的人数较多,组织游戏的教师只查看了活动单,并没注意到外婆的年龄。结果外婆抱着外孙在跳的过程中脚正好绊在塑胶地的裂缝处摔倒,孩子因为头着地导致呕吐不止。保健医生和班级教师立即送孩子去医院,经医生诊断为脑震荡,需要住院治疗。园长亲自去医院看望。并安排专人陪护、抚慰。家长认为活动是幼儿园组织的。意外事故是在幼儿园场地上发生的,幼儿园应负全责。后经多方沟通协调,才将此事合理解决。

分析

幼儿园根据家长的要求开展亲子活动,活动前制订活动方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各班还召开家长会,帮助家长熟悉活动的流程、游戏内容及玩法,并突出相关要求。按说,活动前的安全准备工作做得够细致,但为什么还是出现了安全事故呢?仔细反思,问题还是出在“麻痹”二字上。

一是思想上麻痹,安全检查流于形式。尽管看到活动场地上有了裂缝,但检查人员凭主观经验认为软质场地不会出问题,思想上没有足够重视,也就没有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纵观在各个幼儿园出现的安全事故,大都是因为对一些存在的问题熟视无睹。每次的安全隐患排查,更多的是一种走形式,检查多了,环境太熟悉了,思想也就变得麻痹了。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应该时刻警醒自己。树立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每一次排查,仔细推敲每一个细节,千万不能凭估计、凭印象,马马虎虎走过场。

二是对规则麻痹,没能严格执行规则。活动前的家长会。强调孩子的祖辈不得参加活动,但教师讲人情,将活动规则置于一边,随意让孩子的外婆有了参与权。但毕竟外婆年纪大了,身体没那么灵活了,不具有在激烈的比赛中对孩子的保护能力。教师对规则的麻痹,最终导致了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是组织活动中的麻痹,未能忙而不乱。外婆带孩子参加游戏活动,如果组织游戏的教师细心一点,应该能发现,但由于参加游戏的人多,具体组织活动的教师疏于检查,让年迈的外婆“混”进了比赛的队伍。安全无小事,越是人多,越是忙乱,越是要绷紧安全这根弦,关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参与者,做到忙而不乱。

曾经在《读者》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少女带一位游客下山,经过一处险要之地,少女让游客扛点东西,游客很奇怪,认为那样更危险。少女解释说。只有你意识到危险,才会更加集中精力,也才会更安全。游客扛起两根沉沉的木棍,小心翼翼地走过了这段“鬼谷”路。两根木棍。在危险面前竟成了护身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比危险更可怕的是无视危险,没有压力。民间也有俗语,“淹死会水的。打死会拳的”,会游泳的被淹死,会拳的被打死,多半是因为他们麻痹轻敌、粗心大意。

安全大于天。幼儿是一个因身心尚未完全成熟而需要特殊保护和照顾的群体,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教师都不能掉以轻心,要时刻提醒自己把安全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防止因为麻痹大意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上一篇:食堂管理从“点”开始 下一篇:小班主题区角游戏:春天真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