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课程的整合

时间:2022-09-25 11:52:19

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课程的整合

进入新世纪,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必须从学校教育抓起,让中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自觉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传给学生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履行环境教育这一新的职能,寓环保教育于地理教育之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下面结合湘教版地理教材的特点,从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和如何实现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地方课程的整合两方面来进行探讨,目的在于把初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更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生态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一、初中地理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1、环境教育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环境教育旨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具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这与地理教学中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有异曲同工之妙。

2、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是地理教学的目标和重要任务。目前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拓宽了知识结构,增加了大量环境教育的内容,把环保理念贯穿到底,使环境教育成为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环境教育以培养环境素养为主旨,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会、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者在环保意识的培养方面有着一致目标。

3、地理教学是环境教育的主要阵地,地方课程环境教育是环境教学的第二课堂,二者有效整合有利于环境意识的培养。地理学科以人地关系和二者之间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与环境教育联系紧密,承担着环境教育重任,是我国环境教育的一大平台。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教学中不断渗透环境教育的理念,把地理教学和环境教育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二、如何实现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课程的整合

近年来,我校提出了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地方课程进行整合的要求,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地理教学的教师,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1、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挖掘环境教育素材

第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环保素养。地理教师是学校环境教育的向导,在教学中承担着环境教育的重大责任。首先,教师要明确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地理教学是环境教育的主要阵地,环境教育是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环境教育涉及面广,教师必须拥有全面系统的环境知识。可借助网络资源从多渠道收集资料,了解国内外环境问题和环境教育的现状,了解处理环境问题的各种方法,扩充信息量。同时,教师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要有高度的敏感性,了解周边的环境问题,在教学中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教师除了必须具备良好的环保观念之外,还要把这种观念落实到实处。应自觉做到保护环境,以身作则,树立爱护环境的榜样。

第二,要钻研教材,结合环境教育地方课程教科书,整合地理教材环境教育内容。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环境教育素材,发挥地理学科优势,在地理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在环境教育中把握好地理教学。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环境教育渗透点,把环境教育与地理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也树立起良好的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

第三,要充分挖掘地方课程环境教育中的环境教育素材,提高环境教育的实践性。从身边的环境问题谈起,更能激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针对学生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途径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现有条件,采用不同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像户外教学、社区服务、实地考察、模拟游戏、个案研究等,使环境教育既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

第一,教师要创造融洽和相互支持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展示丰富的环境教育材料图片来演示环境问题的产生过程。环境教育的教学过程既要鼓励学生与教师全方位地交流沟通,又要为学生搭建起相互交流和共同分享的学习平台。

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中发现问题。人们的日常行为及不同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往往与某些环境现象或环境问题息息相关。例如,人们业已习惯的垃圾处理方式会造成环境污染:焚烧农作物秸秆导致空气污染、填埋垃圾导致土壤污染、往江河湖海倾倒垃圾导致水体污染等等。环境教育恰恰要使学生从“习以为常”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达到解决问题、提升能力的目的。

第三,要注重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的培养,重在教育,贵在实践。教师要组织学生从校园做起,参与各种环保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搞社会调查,收集整理本地区环保信息,排查整治内容,研讨解决办法,参与植树造林、每天的环境打扫,参与本地的环保宣传,编排有关文娱节目,撰写有关论文,上台演讲,上街宣传,编辑相关专刊,要求学生人人参与环境教育活动。

第四,利用环境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可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在“植树节”、“世界水日”、“环境日”、“地球日”、“爱鸟周”等宣传日,展开环境教育系列宣传活动。例如,“6.5”世界环境日组织全校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扎实有效的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环境科学知识、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使全体师生都热爱环境、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园,树立环保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

总之,地理教师要把握好初中地理教材,在教学中不断渗透环境教育的理念,把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目前,我们仍在探索之中,我们希望通过地理教学与地方课程环境教育课程的整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也希望我们大家共同行动起来,关爱家园,保护家园!

上一篇:多元智能视角关照下的听障儿童语言活动策略 下一篇:用好远程教育资源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