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郭彩塑之泥元绘塑

时间:2022-09-25 10:44:42

摘 要:我国的民族文化传统自成体系,多民族众彩纷呈,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同样是世代积累的。民间彩绘泥塑是我国一门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以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和喜闻乐见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制作工艺简单,流传广泛,作为我国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体现了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创作智慧。山东莘县河店乡西郭彩塑就是通过祖辈传承的方式,保留了艺术特征地域化的原始味道,整理保存这一传统艺术,对我们了解本地区风俗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西郭彩塑;泥元绘塑

中图分类号:J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082-02

莘县地处山东西部,黄河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在这种环境下,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彩绘泥塑,经历了世代传承的过程。它是用本地区特有的红土或黄河胶土做坯制作而成,泥土油润光亮,可塑性强。本地区的民间彩塑在塑造及色彩上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轮廓曲线充盈优美,体态简约清晰,色彩鲜亮,再加之趣味性,艺术审美价值很高。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西郭彩塑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形象和内容都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升华,新的造型层出不穷,反映了新时期人们的幸福生活。 西郭彩塑的发展至今约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主题以历史人物、戏曲人物、习俗人物以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家畜家禽为主。西郭彩塑的人物形象受明清以来戏曲人物描绘方法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彩塑泥人运用的是整体概括的技法,比例不大,通过小的结构起伏来表现形体的凹凸,人物上身的塑造丰满细腻,下身的描绘则有意淡化,形成对比。色彩运用同样具有代表性,作品吸取年画和剪纸的养分,更显鲜亮飘逸。西郭彩绘泥塑在装饰手法上追求明快清亮的感觉,运用鲜亮的色彩对比,活泼的线条穿插其中,形成“塑”、“彩”两者和谐统一的艺术特色,这种赋予消遣以文化为内涵,是本地人的一种生活情趣。进入新世纪以后,作品题材更加广泛,随着山东各地戏种像柳子戏、山东梆子的兴起,艺人们在作品中直接表现以戏曲为主要内容的泥塑,根据黄河泥土的特性因材施艺,从整体着手,只讲究前面的塑造,而忽略背部的刻画,寥寥数笔,勾画随意,反而显得无拘无束,表现出率真自然的天趣,以物寄情,寓意其中,集中表达了当地民众对于“吉祥”、“福气”的祈求,对劳动、爱情的歌颂,具有积极、向上、乐观的情绪。

一件彩塑作品的成型通常需要两道工序来完成,泥塑(泥模)的成型和上色。泥塑的成型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手工捏塑成型,另一种是印模成型。无论哪种方法,所用泥的泥质细腻,不含砂粒,捏和塑是不可分割的,捏伴随着塑的出现,塑又促进捏的变化,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少用工具,利用“捏”的动作来塑造形象,应用手指的“捻”、“搓”、“揉”等技巧来达到灵巧、生动的造型效果,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相对用力来完成,没有刻意的雕琢痕迹,反而更加随意,不拘细节,含有浑然天成的韵味,优秀的作品是作者手与心的高度合作。印模成型常用于批量生产,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彩塑作品很多都是用这种方法制作而成的。

施以彩绘后的泥塑成为彩塑。彩绘上色是泥塑制作最关键的一道工序。技术要求特别高,所以往往是由经验丰富的老艺人来完成。彩与塑是互补的、相辅相成的。艺人对色彩效果十分重视,故有“三分塑七分彩”的说法,坯体是简洁的,留有很大余地让给色彩充分表现,使色彩强烈地跳出来。把彩绘放到相当高的位置,因为上色对造型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西郭彩塑的上色很讲究,以装饰美为依据;以好看、耐看为原则,艺人往往运用大红、大绿、大黄的大块运用,红、绿、黄的色泽对比,强烈而绚丽,与淳朴、简练的造型统一协调,再用黑色线条进行勾勒,使整个形象更加新颖突出,富丽醒目,构成了本地区彩塑的特有风格。由于泥塑容易干裂,所以形体的起伏分界不能过大,要用色彩来弥补,泥塑形体一般要用白色做底色。泥塑彩绘通常采用水粉颜料刻画,因为水粉颜料覆盖力强,色彩鲜明,装饰效果浓厚,重点刻画放在上半部,特别是头部和胸部,描绘细致,着重突出正面效果,泥塑的背面或下半部则省略概括,简洁粗犷,这种做法为了省工省料的需要,有主有次,有繁有简,从而形成浓厚的民间地域特色。上色工序可见作者的笔墨功力,泥塑在彩绘时应注意主色调的运用,是偏冷还是偏暖要有所侧重,达到色彩的协调统一。技术高超的彩塑艺人在色块组合上符合传统的审美习惯,懂得色相、明度、纯度的对比关系,在着色上进行各种变化,基调色不变,追求用色单纯,底色用各色彩绘花纹,浅底深花,由于泥坯的机构起伏不大,因此要求在色调上大胆强烈,局部不影响整体,底色与纹样相互衬托,令人赏心悦目。根据人们的欣赏习惯及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作者运用色彩塑造人物性格。作品的衣纹服饰及装饰花纹靠彩绘和线描来表现,线条少而精,较为简洁,形体上是面与线的高度结合,一笔勾勒,随心所欲,简练而充满力度感。在塑造人物面部五官时,特别讲究用笔的功夫,线条的粗细、曲直、长短、疏密、轻重要运用得体,下笔果断有力且流畅,韵味十足,恰到好处的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面貌,远看既有大的色彩效果,又经得起近看。眼睛是心灵之窗,眼睛注重神态,眉毛注重性格,嘴角强调表情,喜怒哀乐等表情刻画细致入微,每件作品的形象及性格没有雷同,流露出北方人的审美习性。

(苏三起解)

西郭彩塑作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流传至今,是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体现出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及创作智慧,不仅作为民间文化载体而存在,也给人们以心灵上的慰藉和洗礼,同时永远记录了民间艺术往昔的繁荣和辉煌。地区的民间文化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中,以顽强的生命力延续下来,虽历经沧桑,却保存下珍贵的传统基因。它更接近于现实生活,很容易进入平常百姓家,感性的塑造中带着理性的情感,洋溢着轻松和欢乐的气息。作为本土的民间艺术珍品,反映了本土风俗和习惯等民俗现象,同时又是传统泥塑艺术的继承和延续。

(戏曲人物)

山东莘县西郭彩塑同其他民间艺术一样,艺人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不仅表现在艺术作品上,也表现为艺术的一般规律,在漫长的岁月中延续下来;在特定的情况下归纳出来,对我们的艺术工作者起到了借鉴作用。民间泥塑之所以冠以地名,确实存在地域的某种特异之处。通过近段时间的考察与研究,我发现,带有规律的中国传统艺术并非等同于所谓的公式化,不能否认,传统艺术中有被束缚的成分,但是对于手艺高超的艺人来说,很容易突破和升华。艺人们汲取传统艺术中的营养,充分运用本地区泥质柔和浑厚,可塑性强的特质,克服容易断裂的弱点,从传统戏曲、神话传说、年画等艺术品类中寻求表现技法,不断推陈出新。西郭彩塑将人们的习俗节庆与纯真质朴的本土情节相融合,将趣味与塑形绘意的理念相统一的灵感饱含于泥土之中,达到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他们的创作凭借最淳朴的思想感情去理解最深刻的形象,没有摹本,有时靠记忆,完整记忆中的形象是朴素的、纯真的,古人云“大巧若拙”,从西郭彩塑作品上我们仿佛看到了明确具体的指向。作为一门民间艺术,西郭彩塑美化人们生活环境的同时,以其鲜明的传统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浓郁的装饰意味以及喜闻乐见的题材,深受人们的喜爱,朴拙中求自然,简洁中求生动,是扎根于民间的艺术奇葩。

参考文献:

[1]陆君玖.塑形赋彩——彩塑[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

[2]徐华铛.中国传统泥塑[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3]黄永健.泥咕咕[M].河北: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

[4]张锠,张宏岳.民间彩塑[M].河北: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

[5]张道一.中国泥塑——惠山泥人[M].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2005.

上一篇:博物馆展示空间交互设计的原则 下一篇:基于文化传播视野下的戏曲动漫形象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