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Y街道社区学校居民区分校现状的研究

时间:2022-09-25 10:14:00

关于Y街道社区学校居民区分校现状的研究

摘 要 社区学校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对提升市民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市民对社区教育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办好社区教育也成为社区的一项重要实事项目。它服务于社区,同时也能凭借社区自身的结构进行自我运动。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以Y街道社区学校为视角,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多方面素材,了解到Y街道社区学校目前受制于自身和外部条件,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的功效比较有限,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社区 社区学校 社区建设

一、背景

社区学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社区服务指南第3部分:文化、教育、体育服务》中被定义为:“社区利用辖区内各类教育资源建立的,面向社区成员的社区教育活动机构。”2001年,上海市教委在《上海市社区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将社区学校定义为:“街道办事处或镇(乡)人民政府利用本社区中各类教育、文化、科研、体育等资源,联合社会各种办学力量而建立的面向社区全体公民的从事非营利性社区教育活动的机构。”[1]从定义可以发现,社区学校是以全体居民为服务对象,具有明确办学目标的实体。

2001年,市教委、市精神文明办、市民政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本市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该文件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网络,要求区县在区政府统筹下,以社区学校作为社区教育办学网络龙头,发挥办学、联结和教育业务指导的作用。街道要以本社区内各级各类普通学校、成人学校为主要载体,联合社会各种办学力量建立社区学校。有条件的居委会可设立社区办学点。

社区学校已从之前满足社区居民娱乐休闲功能的单一功能逐步进行新时期的转型,公民社会责任意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综合能力培养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正在成为社区学校的新职能,可以说社区学校已经成为社区生态构建的重要主体之一。

二、Y街道社区学校居民区分校运作现状调查

Y街道地处上海老城厢,有着700余年悠久历史,辖区面积1.19平方公里。每年吸引着数百万人中外游客参观游览。作为老城厢地区,该街道人口密集,目前共有户籍居民2.9万户,61042人,人口密度曾为世界之最。

居民区分校是Y街道从街情出发满足居民文化教育需求的重要着力点,Y街道于2001年11月设立社区学校,以社区内的两所中小学和社区活动中心为载体,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服务,初步构建起终身教育框架。为求更好地满足居民广泛而多元的学习需求,豫园街道各居委形成了书记(主任)领导,文教干部牵头,文化教育专业委员会参与的社区文化教育的组织架构,并逐年改善居委活动室的硬件条件。

随着软硬件资源日趋到位,豫园街道开始将转重心移到距离居民生活圈更近的居民区分校的建设,于2003年开始在部分居委辖区试点建立居民区分校,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街道于2009年全面铺开此项工作,并以“社区学校居民区分校的有效运作”为命题,申报了上海市社区教育重点实验项目,将实验项目作为工作的抓手,实验工作化、工作实验化,两者共同促进社区教育工作。目前,全部居委均建立了居民区分校,纳入社区学校系统管理。

问卷调查:为进一步明确分校运行现状和居民学习需求,调研对20个居委的200位居民(每个居委10个)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194份有效问卷,其中参与过分校学习的99份,未参与过分校学习的95份。通过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目前社区学校分校的运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社区学校分校对年龄层较低的居民缺乏吸引力

在接受调查并填写年龄的192位居民中,40岁以下有18人,占9.4%;40~49岁有29人,占15.1%;50~59岁有96人,占50%;60~69岁有38人,占19.8%;70岁以上有11人,占5.7%,基本呈正态分布,但参加过社区学校分校学习并填写年龄的97位居民中40岁以下有仅3人,占3.1%;40~49岁有19人,占19.6%;50~59岁有48人,占49.5%;60~69岁有20人,占20.6%;70岁以上有7人,占7.2%。可见参与调查18位的40岁以下居民中仅3人参加过社区学校分校的学习,参与率仅16.7%,而其他四个年龄阶段居民的参与率均在50%以上。特别是参与调查的9位30岁以下居民中,更是无一人参加过社区学校分校的学习。

(二)社区学校分校缺硬件,更缺软件

对于“您认为社区学校分校最缺什么?”这一问题,有5.7%的居民认为没有必备的课桌椅黑板,11.9%的居民认为没有电教设备和计算机,25.4%的居民认为没有场地。可见居民对于各居委活动室的条件已得到逐年改善,但仍无法完全满足居民受教育的愿望。也有13.4%的居民认为居民积极性没很好调动起来,14.4%的居民认为没有教材,30.9%的居民认为没有教师,57.2%的居民认为没有经费。相比硬件设施,师资、经费的匮乏才是制约社区学校分校发展的最大瓶颈。

(三)社区学校分校的管理不够规范

首先大多数居民并不清楚“社区学校居民分校”这个名词,有的居民认为只是到居委听听讲座、唱唱歌、参加参加活动而已,不是参加分校;有的居民没听过分校这个说法,以为是对社区学校的情况进行调查。居民对名称的陌生说明了目前分校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管理机制、组织构架、教学规划和师资团队,而这些要素又都是社区学校分校长期有效运行所必需的。

三、建议和对策

通过调研以及对之前研究资料的分析,调研对加强社区学校分校有效运作,加强社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提出了以下建议和对策:

(一)要解决居民区分校长期以来办学资源缺乏问题

适当解决场地、课桌椅、电脑设备的必要配置,改善实际办学障碍,满足中老年学习者需要;确保政府办学经费投入,尝试对教高端的课程进行非营利性低收费,以补充运作费用投入的需要;挖掘现有学校场地资源,进一步拓展社区学校开放时间、方式等更有利的做法。

(二)深入研究课程针对性,有效符合各年龄层次市民的学习需求

调查结果表明,课程学习集中在50~60岁年龄段,在其他年龄段不会没有学习需求,需检讨学习供给是否符合需求,他们的学习需要究竟是什么?总体上讲,应该解决学习课程的多样性和适用性问题。要关注学习的娱乐性、引导性、易进入性,尤其在社区居民学习点更应关注学习者的层次性,不能设置太高,应与老年大学办学有层次上的区别。因此,课程开设要有针对性。

(三)多元化拓展教学资源,有效解决师资资源缺乏问题

充分利用社区学院志愿者师资库,使用来自于区内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不同专业的教师资源;与本区域、本社区的普通学校、成人学校、职业院校共建社区教育,建设相对固定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以便拓展课程开发课程教育;按需聘请社会专业领域的专家、名人开设讲座,提升居民学习层次、扩展眼界;利用互联网、区域内社区教育网上资源,选择、汇集居民感兴趣的内容,按需播放,引导学习课程师资资源不足;利用区域社会公共资源,组织居民参观游览,重温老上海风情,开展学习主题活动。“走出去”不失为一种学习形式创新的办法,也是学习资源不足的补充。

(四)加强居民区分校建设,树立社区分校形象

社区居民学习需求是分校设立、发展的基础,“分校”办学管理的定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学习需要。建议从居民实际学习需要出发,以休闲、娱乐、生活、健康为主要内容开展学习和相关互动学习活动,把握学习对象的不同层次,使教育供给更有针对性,争取社区居民对本“社区分校”更大的认同度。此外,应加强分校的管理,从课程开发、师资管理、人员配置等方面规范运作。要有相对固定的学习场所、招生简章、实施计划、目标考核,然后进行规范性学习,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分校”学习通知、教室场所等的认识。

(作者单位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作者简介:李捷(1985―),男,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14级MPA研究生3班。]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社区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沪教委职〔2001〕48号)[S].

上一篇:关于项目管理问题的分析 下一篇:上市公司私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