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3414”肥效对比田间试验研究

时间:2022-09-25 09:40:57

马铃薯“3414”肥效对比田间试验研究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洛南县石门镇马铃薯“3414”肥效对比试验对马铃薯大田推广、高产创建活动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铃薯;肥效对比试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6-24-1

1 试验目的

按照洛南县农技中心站安排,探索肥料养分效应,建立肥料方程,摸清土壤供肥能力,为建立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相应的施肥指标提供实际依据,特在石门镇石门街村实施“3414” 田间试验。

2 试验材料

尿素,含N 46%;过磷酸钙,含P2O5 16%;硫酸钾,含K2O 52%。

3 试验设计及方案

该试验按“3414”方案设计,即N、P、K三因素4水平14个处理,详见试验小区肥料用量表1。该试验不设重复,采用马铃薯-玉米垄沟种植模式,马铃薯玉米各2.5尺,株距0.9,两株纵行距1.2尺左右,小区面积(行套)15平方米(长30尺×宽5尺),每小区60株,小区之间留隔离带1.8尺,试验田四周设保护行。播种前统一深翻整地,马铃薯选用紫花白品种开沟穴播,于3月26日N、P、K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播完后统一起垄覆膜。试验种植在当天中午播种结束,种后放苗,不再施肥、灌溉。试验混合土样采10个点的混合土样已交县农技中心站化验。

表1 马铃薯“3414”试验实施设计表

4 试验结果

从小区产量看,从高到低编号分别是:8、12、6、4、14、11、13、9、7、3、2、5、10、1,最高产量是处理8为28.6Kg,最低产量是处理1(对照)为21.6Kg,详见表2。从每亩纯收益情况看,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8、12、14、6、9、4、13、1、11、2、3、7、5、10(详见表3)。经比较,小区8、12、6、4、14产量在前5名,说明施肥相对较为合理,符合马铃薯生育特性;而按经济效益对比发现,效益高低名列5名的依次是8、12、14、6、9;综合产量、效益对比发现,处理8、12、6、4、14、4产量经济效益相对较好,说明配肥合理,适于当地生产应用。

5 分析研究

通过试验测产得到,N2P2K0产量及收益俱佳,结合土壤分析可知,试验田前茬作物为烤烟,烤烟属喜钾作物,因此,在没有施加钾肥的情况下,收益较好,综合整体效益,推荐N1P2K1施肥模式。

总之,该试验经过严格操作,精心管理,准确考察、计算,最终取得结果,由于出苗不齐,对产量有所影响和误差。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的现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许多群众存在观望心态,无法形成大规模种植,仍需广大干部大力宣传,扩大影响。二是抓紧落实马铃薯原材料的外销售及马铃薯深加工,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改变农民群众的传统种植观念,进一步增强农民种植马铃薯的信心,从而提高单产,增加收入。

作者简介:王立鹏,男,洛南县石门镇农技站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动”起来 下一篇:控制你的情绪,做生活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