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的起源

时间:2022-09-25 08:21:31

中图分类号:G852.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2-000-01

摘 要 气功是中华民族瑰宝,对人们的健身等起来很大的帮助。本文对气功的起源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 气功 起源

气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藏,也是祖国医学宝库当中的珍品,它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气功的作用不仅在于健身防病,延年益寿,而且通过气功修炼能陶冶人的性情,涵养道德,开发人的智力和激发人体的潜能。

一、气功一词的由来

多数学者认为,气功一词首见于晋朝许逊著的《灵剑子》一书,其后学者胡德周、胡宏道编校的《太上灵宝净明宗教录》中也特别提到气功一词。另有学者认为,气功术语最早见于《太清调气经》,其“练气法”中有“服气功余暇,取静室无人,散发脱衣”之说,同时期的《中山玉服气经》云:“气功妙篇,气术之道略同。”里面也提到“气功”一词。这里的“气功”,“气”指“气术”,“功”指功德,而非功夫,总的意思是指通过修炼气术(如行气、运气等)与修德(指做善事),在体内已达到了“道气功成”的程度。在“气功”二字的含义中虽有练气与修德的内容,但它并没有成为这一含义的代名词。自此以后,随着气功的足见宗教化,“气功”一词也未在气功中发生影响,直至明、清时期,宗教逐渐衰弱,武术与气功紧密结合,形成了武术气功。影响甚巨的《易筋经》就反复强调了气,道家武当拳术也极重视气功之应用,但前者擅长硬功,后者主体内之“神意气”。至清朝末年,《少林拳术妙绝》第一章“气功阐微”中祥论习武者练气、养气之重要意义,并有详细的练法,气功由此渐渐显赫于世。

二、气功的定义

气功是一种炼气的功夫,是练功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对身心进行自我锻炼的健身方法。这种健身方法通过对形体和精神的修炼,主动地对自我进行整体性的调整,起到“自我修复”“自我调整”和“自我建设”的作用。

气功锻炼的“气”叫做“真气”,真气包括“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先天之气”分精气和元气两种。先天之气是基础,是动力;后天之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来源。人体生命及其一切活动靠先天之气的推动,靠后天之气的不断滋养,两者互相依存,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真气。炼气就是使真气循经络路线,内通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给机体供应充分的能量,从而使新陈代谢旺盛,增强机体的生理功能,提高人体健康水平[1]。

刘贵珍于1987年在其再版的《气功疗法实践》一书中对气功作了进一步阐述:“气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代医术中都有记载。诸如‘吐纳’‘导引’‘定功’‘静功’‘内功’‘调息’‘静坐’等都属于气功的范围。这些名称虽不相同,但都是从不同角度,通过姿势、呼吸、心神的调练,来达到培育元气的目的。这就是我们统称的‘气功’。在中医理论中,‘气’的含义非常广泛,从人体来讲,气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并概括了全部生命活动,生命活动停止,气也随之而消失。元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强壮与衰弱。所以,我们把培育元气的健身法称之为气功,这充分体现了‘以气为本’的祖国医学传统理论观点。[2]”

三、气功的起源

中华神州乃气功发祥之地。气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古代原始气功逐渐演变为导引、吐纳、食气,独立运用于健身和医疗保健,成为祖国医学五大医疗技术的一部分。后经诸子百家,儒、道、佛、医纷纷研究应用,世代传习,发展成为一项自我身心锻炼的养生健身方法。广大民众运用这种医疗健身方法,从修炼气功中得到了健身、祛病、延年的益处。

早在人类文明的萌芽时期,人们从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体会到,打哈欠、伸懒腰配以深呼吸,或闭目静坐、活动四肢关节和用手按摩伤痛部位这些原始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解除疲劳和病痛,有着保健医疗的作用。根据史书记载,早在四千多年前尧的时代,人们就已经知道用“舞”的方法治病。《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四千年前的陶唐氏(其所属的氏族部落)初期,人们为了抵御天阴多雨、河水泛滥、气候阴冷潮湿、气温低下等恶劣的气候条件和环境对人体的侵害,“故作舞以宣导之”,用以宣达通利关节。这里的“作舞”是导引术的前身,也是气功的初级形式。因此,气功是远古时期人与自然恶劣环境和自身疾病作斗争的产物。此后气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周代金文中对气功就有了明确的记载。《老子》中还记述了“吹”“嘘”之法。《庄子》更进一步载有:“吹句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在气功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人们还模仿动物的习性和运动的特点,诸如飞禽走兽的爬行、跳跃、展翅等动作,补充和矫正人体的不足。汉末名医华佗,,通过观察模仿自然界五种禽兽――虎、鹿、熊、猿、鹤的动作优点,创造出了一套五禽戏的导引法。这些气功的萌芽,为后世的气功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在古代已有文献记载中却很少见到有“气功”二字,见到的都是导引、行气、吐纳、禅定、修道、炼丹等,多达几十种。据考证,“气功”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代署名为许逊道士所著的《灵敛子》一书,书中提到“气若功成,筋骨如柔、百关调畅”。另有学者认为,气功术语最早见于《太清调气经》。

参考文献:

[1] 徐景文.健身锻炼与传统养生[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4.

[2] 刘贵珍.气功疗法实践[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3] 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学.2001.11.

[4] 姚雪芹.养生体育的整体健康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

上一篇: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发展阻碍与未来路... 下一篇:石林撒尼人的三弦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