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时间:2022-09-25 08:10:0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教育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法单一、社会实践欠缺及师资队伍薄弱的问题。为此,要明确教育内容,实现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增强教育途径的实践性,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构建长效的教育机制。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2-0121-02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在国家与社会的稳定中,保持高等学校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由于社会思潮多样化的影响,诸如“读书无用论”、崇洋、不讲前途只谈“钱图”的拜金享乐主义思想在高校学生中滋生蔓延,导致整个校园环境乃至社会风气都受到影响。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主客观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地明确教育内容。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始终将学生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切实以教学为中心,提高整体教学水平;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教育大学生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维护国家与社会的持续发展与稳定。

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知识经济对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全新要求。素质教育要求无论在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文化养成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都要以提升学生能力素质为根本目标,要尊重个体差异,通过个体之间开展有效的互动与合作,形成具有群体特征的优良品德。在高校发展过程中,素质教育的推进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优秀人才,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胜利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内容脱离实际

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教育方案的制订、教学方法的选择,大多以教育者的主观意愿为主,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实际情况不符,脱离了大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的过程中,教育内容与现代社会发展脱节, 不能很好地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讲是要解决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而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大都来源于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但是, 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未能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的实际出发, 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学生方面做得还很不够,空对空、地对空的教育内容使学生感到很无奈。

2.教育方法单一

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延续理论灌输或采用形势报告会等传统形式,以单向传输、理论说教模式为主,意图以此“控制”学生的思想,教育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一味枯燥的说教、灌输,甚至还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对于处于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不足,通过电子邮件、QQ、即时通讯、飞信、MSN、校园BBS、博客和播客等新媒体与大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的教育方式还没有被广泛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难以获得大学生的认同。

3.社会实践欠缺

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存在着学生社会实践的广泛性、连续性和规范性缺失,致使活动脱离实践进行,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形式化问题也很严重,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化倾向的影响下,逐渐成为了玩文字、玩数字、玩嘴皮子的活动,教师不能做到及时与学生沟通,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些学生甚至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厌烦心理。

4.师资队伍薄弱

在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中,大多为非专业性教师,甚至一些教师以兼职形式参与,个别德育教师“半路出家”,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钻研精神,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由于当前大学生思想较为复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量非常大,而教师的地位、待遇水平等偏低,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新形势、新背景下,如果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忽视了学生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脱节,那么自然会影响教育质量,难以落实教育目标。

5.缺乏长效的保障机制

由于当前学生教育工作的目标模糊、功能定位不明确,因此一些高校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没有做“出格”的事,就万事大吉;教师的不重视、学生的消极对待,都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阻碍。由于缺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保障体制,因此该项工作的开展面临种种难题。高校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员意识、强化全员管理方面,仍需构建全社会支持、全员关注的教育体系,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规范性。

三、高校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内容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现观念的更新。其一,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应该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论是教育的主体还是客体,都离不开“人”的作用。因此,贯彻以人为本原则,是最根本的要求;确定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更新教育观念的核心所在;要一切以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遵循发展规律,学会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人文精神构建、学生个性化发展相结合。其二,树立现代教育意识。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好地满足科学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就必须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手段等方面,都要步入现代化,形成全方位、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完整性、可靠性,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因此,必须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灵魂和支柱。

2.实现教育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首先,转变过去单一化的“灌输”方法,强调多向交流。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做到与时俱进,针对新时期的大学生具有思维开阔、反应灵敏、善于思考、敢于竞争等特征,利用一切教育条件与途径,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广泛交流;要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发青年学生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实现教育内容的充分吸收与内化。

其次,可采取个体教育与群体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既要遵从学生个体的思想行为规律,又要不断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由于群体教育的方法可节约教育资源,保障教育效率水平,因此专题报告会也是很好的方法;双向互动法,也会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通过双向互动,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平等交流,使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最终达成共识;活动体验法、咨询法、谈心法都是可采用的教育方法,便于学生将认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现代网络技术的运用,也可作为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并且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如将互联网作为重要的阵地,通过专业的网页、论坛,实行在线咨询、信息、心理交流等活动。可以开辟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专栏,可以利用电子邮件QQ平台和博客等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络教育活动。

3.增强教育途径的实践性

重视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高校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切合实际,有助于其加深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与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能力,有助于把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相结合,使青年学生真正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学校可以在校园内以校园精神文化为载体, 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例如开展专项知识竞赛、热点问题演讲、系列专题报告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形成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还可以开展校外实践活动,例如开展社会调研活动,把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作为学生的社会调研课题,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完成社会调研。此外,开展体现大学生社会责任与义务的社区服务及志愿者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奉献精神和团队意识。

4.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

一方面,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明确辅导员的角色、作用及地位,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水平,使辅导员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了解学生动态,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困惑、引导价值取向、形成良好品格等;同时构建辅导员培训制度与考评体系,给辅导员更多自我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要为辅导员开展工作提供平台。加快专业政工干部队伍以及理论课程教学队伍的建设,实现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整合诸多学科教学、理论教育以及教学资源等,更好地发挥教育的综合效应。同时,高校还应做好辅导员培训工作,给辅导员之间搭建沟通桥梁,提供工作交流的平台,不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5.构建长效的教育机制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一蹴而成,必须形成长效机制。为此,要构建一套科学、完善、合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要将各项制度细化处理,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情况,纳入到教育教学科研活动中,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后劲。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管理,实施绩效考核,构建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积极反馈毕业生信息,形成社会信息沟通渠道,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还要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充足经费,增强教育活动的弹性与张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邢光晟.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高校大学生团体与思想政治教 育[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2]陈东海. 关于高校党建、德育、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工作体系 的探讨[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3]卢美华. 高校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 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2).

[4]郑学勤,黎琳.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 [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5]魏书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教育 探索,2011(12).

上一篇:论群体亚文化对大学生性观念和的影响及对策 下一篇:生命关怀视阈下残疾人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