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时间:2022-09-25 07:22:53

试探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因为文言文的语言晦涩,与白话文有很大的区别,使其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难点,很多学生害怕学习文言文,甚至讨厌文言文,导致初中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针对这种情况,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加强对文言文教学的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古文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往的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单一,基本上是教师的一言堂,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也提不起学习兴趣,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甚至视文言文为学习为畏途。要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教师就要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喜欢听奇闻异事,教师就可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趣事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他们对文言文学习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如教学《陋室铭》一文中的“往来无白丁”一句时,有的学生认为“白丁”就是没有学问的人,也后的学生认为“白丁”就是指平民百姓。我没有告诉他们哪一种翻译是正确的,而是给他们讲了成语“目不识丁”的出处:唐穆宗时期,任命张弘靖为幽州节度使,他刚到幽州时,生活极为奢华,不仅养尊处优,还非常张狂,尤其是看不起平民和下级官兵,有一次他挖苦士兵:“现在天下太平,要你们有什么用呢,你们即使有很大的力气也不如认识一个‘丁’”字。”讽刺士兵们没有文化。不仅如此,他还克扣士兵的粮饷,骄纵自己的亲信,最后引发了兵变,唐穆宗为了平息兵变将张弘靖调离了幽州。通过这个故事,学生明白了“丁”是最简单的字,“目不识丁”就是指最简单的字也不认识,由此他们也明白了“往来无白丁”的意思。之后我让学生想一想把“白丁”解释为“平民百姓”有没有道理,并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个故事和对比分析,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会更深刻,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接下来的学习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较之于以往的课本,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数量增多了,而且涉及的体裁也更多,这体现了新课标对文言文的重视。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有的教师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认为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因此仍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依赖,缺乏自主探究的意识,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事实上,教师不必事事躬亲、面面俱到,学会放手也是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一篇文言文时,我们可以提前编写“导学案”,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以及文中的特殊句式、关键词句,还要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自主诵读阶段就能够抓住重点,明确自己已经掌握和未理解的知识点,并对文章才大概内容有了初步的认知。比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中有很多古今异义字,这对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在“导学案”中把这些古今异义字作为一个问题,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先思考和探寻答案,并在理解了这些字词的基础上试着翻译课。此外,“桃花源记”是作者虚构出的一个故事,为了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列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环节,让学生以此为线索来分析课文,掌握文章的结构。有了“导学案”,学生的预习就有了目标,有了侧重点,提高了他们自学的效率,而且学生在完成“导学案”中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对文言文学习更主动积极。

三、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会其中的内涵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是古诗文和文言文,具有言辞优美、讲究韵律的特点,非常适合诵读。文言文的诵读方式很多,不同的文章适合不同的诵读方法,如篇幅短小的文言文适合整篇诵读,篇幅较长的文言文要让学生轮流朗读,总之,诵读文言文不是机械的、枯燥的,而是灵活的、生动的、有神韵的。教师要加强多学生诵读课文的指导,一要及时,尽量做到边朗读边指导;二要具体,具体指出学生朗读的主要优缺点和提高朗读水平的途径;三要灵活,结合谈话、讲解、评注、复述等多种活动进行朗读训练,全面提高学生文言朗读的能力。读多了,背诵课文就水到渠成,课文的内容自然也能够理解。倘若一堂文言文课,自始自终听不到读书声,是不能算是一堂真正的语文课的。但是朗读应该有“度”,那种不求甚解,为应付新课标要求而漫无边际的朗读我们并不提倡。

综上所述,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材殊而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语文教师在认识到其重要性的同时,还要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走出教学的误区,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文言文教学“实”而见“效”,“活”而见“妙”。

作者单位:江西于都实验二中。

上一篇:作为买手的考量 下一篇:荡阅读之舟,扬写作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