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贺股份:核心品牌式微 单店销售量价齐跌

时间:2022-09-25 05:20:21

欣贺股份:核心品牌式微 单店销售量价齐跌

5月23日晚,欣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贺股份”)预披露招股说明书,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不超过1.1亿股新股。

欣贺股份主营中高端服装品牌,目前旗下有七大品牌,其中核心品牌为“JORYA”和“JORYA weekend”。

报告期内,欣贺股份的经营业绩亮点寥寥,门店净增加数和单店营收均呈持续下滑态势。

此外,目前欣贺股份重点发展的新品牌“QDA”北京首家店开业一年后营业面积减半,而作为欣贺股份最核心品牌的“JORYA”今年上半年疑大面积关店,记者从其官网了解到,目前“JORYA”全国门店为154家,招股书披露,去年底其全国门店数为191家。记者就此致电欣贺股份董秘助理郑小姐,郑小姐表示要向相关部门核实,不过截至发稿时,记者仍没有得到回复。

存货低价处理给经销商

近年来,服装行业的日子并不好过,高端服装普遍面临存货上升过快的难题,不过对于拟上市的欣贺股份来说,近年来存货数量整体平稳,并没有出现上升过快的现象,但欣贺股份的存货颇令人关注。

目前,欣贺股份的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含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下同)。2011年~2013年,欣贺股份存货账面余额分别为7.57亿元、7.87亿元和8.08亿元,同期,欣贺股份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5.38亿元、4.76亿元和3.94亿元,存货跌价计提比例分别为29%、40%、51%。

欣贺股份存货余额的变动主要是由产成品引起。报告期内,欣贺股份产成品的余额分别为6.29亿元、6.98亿元和7.2亿元,分别占期末存货余额的83.1%、88.7%和89.2%。

报告期内,欣贺股份开始将存货以特价销售的方式向经销商批量出售。

为此,欣贺股份与泉州莱利百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莱利百货”)签订销售合同,欣贺股份将过季产品特价销售给莱利百货,货款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货物风险自欣贺股份发货后由莱利百货承担,莱利百货不得以任何理由退货。2012年和2013年,欣贺股份共计向莱利百货销售过季货品74.1万件,实现销售收入3460.6万元。

其中2012年,公司向莱利百货销售过季货品59.7万件,确认销售收入3063万元,转销存货跌价准备1.11亿元;2013年,欣贺股份以同样的方式向莱利百货销售过季货品14.3万件,确认销售收入397万元,转销存货跌价准备3228万元。

按照前述存货跌价计提比例,欣贺股份2012年和2013年以此方式便解决了2.8亿元和6329万元的库存,从而使得存货增长看起来非常缓慢。

不过,记者从招股书中了解到,莱利百货报告期内均为欣贺股份的第二大客户,其仅有6家加盟店,均为JR/JW合柜店,2011年,欣贺股份对莱利百货的销售额不过5884万元,那么仅一年时间,莱利百货2012年便消化了账面价值近3亿元的货款,堪称奇迹。莱利百货究竟是如何处理这些服装的?

核心品牌显现颓势

欣贺股份旗下品牌众多,其中“JORYA”和“JORYA weekend”是欣贺股份目前的核心品牌,欣贺股份在招股书中表示,上述两个品牌“处于国内自主高端女装品牌的第一集团,并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与国际一、二线品牌在国内市场竞争的能力”。

2011年~2013年,上述品牌合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在45%左右。不过,记者在上述“JORYA”的官方网站上却发现,“JORYA”的店铺数量在急剧减少,现在店铺数量为154家,但招股书显示,2013年底“JORYA”品牌的店铺数量为191家。记者就此致电欣贺股份董秘助理郑小姐,不过截至发稿时,对方并未给出回复。

实际上,近年来,上述两个核心品牌已经显出颓势。

2011年~2013年,“JORYA”的生产入库数量分别为77万件、68万件和53万件,同期“JORYA weekend”的入库数量分别为39万件、38万件和20万件,均呈大幅较少的趋势,且下降比例逐年扩大。

在入库数量大幅减少的同时,销售数量同样不容乐观,报告期内,“JORYA”的销售数量分别为49万件、70万件和60万件,同期,“JORYA weekend”的销售数量分别为20万件、38万件和27万件。

此外,这两个品牌的新款服饰也在逐年减少。报告期内,欣贺股份为“JORYA”和“JORYA weekend”设计的服装款式数量分别为759款、823款、546款和667款、687款、450款。

为了缓解库存,欣贺股份疑加大促销力度来变现。

记者从位于北京东方广场东方新天地商场的“JORYA”店铺了解到,里面所售的商品多数超过3000元,有VIP卡打88折,以此计算,其所售商品的价格也远高于2500元/件,但欣贺股份的招股书显示,在自营模式下,“JORYA”的平均售价仅为1643元/件,几乎打了对折。

对此,欣贺股份在招股书中表示,“主要原因为2012年受宏观经济形势下行的影响,服装行业增速放缓,2012年7月公司开始对各品牌设计款数进行优化精简,2013年欣贺股份调整了生产与经营计划。”

不过,其可比上市公司朗姿股份的表现要好得多。2011年~2013年,朗姿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4亿元、11.2亿元和13.8亿元,旗下主力品牌朗姿同期的销售额分别为5.3亿元、6.7亿元和8.5亿元。2012和2013年朗姿股份营收分别增长34%和23%;主力品牌营收均增长26%左右。而同期欣贺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8.7亿元、20亿元和21亿元,2012年和2013年同比分别仅增长7.2%和4.6%。

单店销售量价齐跌

对于服装企业而言,单店销售数量逐年下降便意味着盈利能力的下滑。

证监会发审委于2011年7月18日否决了维格娜丝的IPO申请。否决的原因是维格娜丝2008年~2010年的营收虽大幅增长,但服装销售数量却在店铺数量由2008年的143家增至2010年272家的情况下未见增长。数据显示,2008年~2010年,维格娜丝服装销售数量分别为58万件、60万件和59万件。

上一篇:邵永亮:有竞争的比赛才有进步 下一篇:责任督学如何促进校长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