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教学的“喜”与“忧”

时间:2022-09-25 05:14:32

学案教学的“喜”与“忧”

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学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它的功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学案教学在实际操作中既有其长处,但也存在着不足。

一、学案教学中的“喜”

1. “学案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无疑成为了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经过实践,“学案教学”能够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在“学案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维能力;课堂上给予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通过自学提纲或问题提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学,并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使学生逐步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2. “学案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本”,即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教师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考虑的是如何把教材知识内容讲得准确无误,如何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突破。高明一些的教师会再追求把课讲得精彩、生动一些。这样做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

学案教学,则是以“学生为本”。课前教师会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设计学案,并在与同组、同学年教师集体备课之后才拿到课堂上实施。因此,它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接受能力、思维能力、学习兴奋点等,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水平的问题,效果自然不一样。与过去传统课相比,上学案教学课时,学生普遍兴趣高昂,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活跃!

3. “学案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学案教学课,要求学生在上课前依据学案提示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阅读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而在知识探究环节中,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之间互助答疑等方式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在巩固练习环节中,则使学生的快速准确答题能力,得到极好的锻炼。在当堂小结环节,又能让学生通过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和总结,培养了总结归纳能力和自我剖析能力。

由此,学生在这样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综合学习能力不断得以提升。

4. “学案教学”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的有效方式。学案教学课,要求教师对于学生能自学懂的问题不再讲,只讲重点、难点和易错易混知识点,这就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而且课前教师已经把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方法等都体现在学案上了,上课时,学生通过预习,已经明确了教师的教学意图和自己的听课重点,做到了有备而来,因此效率大幅度提高。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0分钟,按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根本解决不了多少问题。但学案教学课则不然,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有的放矢”,“箭无虚发”,课堂效率得到了提升,自然增大了课堂的教学容量。

5. “学案教学”是“减负”“不减质”的有效方案。“减负”即减轻负担,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的是不合理、不必要的负担,但不是不要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呢?又如何确保教学质量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寻找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案。学案教学正是与这种要求相适应的有效方案。学案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真正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会了学习,将疑点、难点都在课堂中解决,原来的课后作业在学案的巩固训练中基本完成,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主动探索他们感兴趣的知识领域,拓宽眼界,拓展知识面,确保并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6. “学案教学”是解放教师的有效策略。可能像我这样已有十年教龄的同行都有着职业的倦怠,尤其是我们生物教师,往往任课班级较多,面临着上百名的学生,一节课内容重复讲上好几遍,从这个班讲到那个班,从这一届讲到那一届,总感觉自己是在重复机械地劳作。有着职业操守的教师们讲得唾液飞溅,口若悬河,声音嘶哑,学生却不买你的账,真是可气!如今,我发现原来我们是可以自我解脱的,那就是进行学案教学。在学案教学中,学生已经知道的,教师可以不讲;学生自学可以懂的,教师可以不讲;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弄懂的,教师也可以不讲。教师的任务就是按课程标准要求,从总体上为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引领学生思考,讲也是精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的知识点,不用再满堂灌了,嗓子得到了保护。学案已经把该要求的内容印出来了,教师上课时的板书也少了。再教下一届学生时,只需针对具体的学情对原有学案进行修改和调整,减少了许多工作量。

二、学案教学中的“忧”

1. 课堂秩序难以控制。实施学案教学准备工作之一就是将传统的插秧式的座位转换为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座位排布。我们实行的是6~7人小组面对面的方桌或方阵形式,新式的座位排布更有利于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成果。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面对面围坐的形式利于学生在桌子下搞小动作,面对面对踢,传纸条,平时写作业、默写、测试,眼皮微抬,答案尽收眼底。小组讲话可不改变坐姿,不用交头接耳,直接对视,通过眼神、表情等非语言交流,传递暗号、发出信息。小组合作探究易出现假讨论、假热闹现象,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时间一长,许多学生碰到问题就问,就讨论,随即就开始说话,即使是自习的时候,班级都不安静。

2. 学生的激情减退。学案教学的流程要求学案事先下发,学生进行预习,很多学生课前参照教材和资料就已经做好学案,所以上课的时候,大部分同学的激情少了,有的甚至开起了小差。程序的固定化、模式化,问题设计的过度统一,让一部分优生吃不饱,也缺少了钻研的兴趣。

3. 类似复习课。由于课前下发学案,学生已经清楚了讲课的内容和流程以及教师要问的问题,不论是老师讲还是学生讲,都很像复习课,讲学生“好像”已经知道了的知识。有些教师不注重导入语、过渡语、评价性的语言设计,按图索骥,程序教条,丧失了生物课原本的灵性。

4. 学案设计很难达标。理想的学案是既能引导学生预习新知,又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难度适中,容量适合,以达到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如,要设计如此学案,设计者必须具备超高的水平,并且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事实上,这是很难做到的。

总之,“学案教学”的实施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时喜时忧:喜的是它确实改变了课堂,改变了我们的学生;忧的是它是一门新教法,不仅需要我们有更多的付出,也对我们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简介:徐蕾,吉林省龙井市第三中学,中学一级。

上一篇:低年制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体会 下一篇:中等职业教育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