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届青歌赛中看民族声乐发展的新趋势

时间:2022-09-25 04:40:00

从历届青歌赛中看民族声乐发展的新趋势

摘 要:我国的民族声乐从20世纪50年代风靡一时,到90年代的 “千人一声”的尴尬局面。一路跌荡起伏后,民族声乐在当今各类声乐比赛中与电视媒体的推广下,掀起了一股新民歌风,出现了一批新颖的民歌作品和民歌手,使我国的民族声乐又有了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青歌赛;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179-01

纵观近几年在全国展开的大型声乐比赛(如青歌赛)、与众多媒体的大力推广下,当今的民族声乐,逆转了长期以来单一的、“千人一声”的局面,相继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新颖的民族声乐作品和歌唱演员,他们掀起了一股“新民歌”风,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一、20世纪50――90年代的民族唱法群英荟萃

声乐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千百年来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歌唱家,特别是20世纪初50、60年代民族歌坛群英荟萃,异彩纷呈。如东北有郭颂,演唱内蒙风格的有胡松华,朝鲜族有茅善玉,中原大地有郭兰英,西南有黄宏,有才旦卓玛,华南有红线女等多位歌唱家以精湛的演唱技术、鲜明的民族风格、浓郁的地方风味、独特的表演在歌坛上独树一帜。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益加快和经济的繁荣,中国民族声乐得到迅速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宋祖英、阎维文等为代表的歌手。他们的声音纯净明亮,音色优美,歌唱轻松自然大方,很受观众喜爱。

二、90年代民族声乐开始走向单一化

到21世纪90末至21世纪初,在我国民族声乐舞台上不断涌现的一批新秀和电视歌手大奖赛民族唱法的获奖者中,有个性、有风格的歌手却是凤毛麟角,以至于2002年出一个“索朗旺姆”才让人看到了民族声乐的曙光,于是乐评人士纷纷发表文章质疑:民族声乐后继无人,民族声乐“千人一声”。当时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存在风格单一化的现象,缺少多彩浓郁的民族风格与独特的民族歌手。原因何在?我们从两大方面来看。

(一)初出茅庐的青歌赛的辉煌与随后的尴尬局面

20多年前,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首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赛上,主办者首次提出“民族唱法”的概念,并且将其作为一个比赛项目与其它两种唱法(美声与通俗唱法)分别同台竞技,从此,“民族唱法”在我国声乐界中得以流行。一段时间,涌现除了许多深受人民喜爱并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民族声乐歌唱家,如李谷一、、宋祖英、阎维文、刘斌、吕继宏、张也、祖海等等,他们都是金铁霖教授的弟子。我们不否认以金铁霖教授为代表的部分声乐教育家对我国民族声乐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问题是在过去20多年间,由于部分权威人士主观地将这种“金氏唱法”视为辨别民族唱法的唯一标准,并且将这种思想观念带到了“全国青年歌手大赛”这种在国内影响最大的赛事中来,从而不可避免的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回顾中央电视台20多年间所举办的十几届全国青年歌手大赛,我们不难发现,在前9届民族唱法比赛中, 唱法可谓一支独秀,独领,但是后几届有特色的歌手却是少之又少。与此同时,媒体对主流风格的过分炒作,造成了近些年来民族声乐演唱“风格形似、形式雷同、千人一面”的现状,一些好的民族民间唱法越来越少地被继承发扬。

(二)民族歌曲创作趋于商业化,风格单一

近些年来,一批作曲家创作了许多电视晚会的歌曲,这些歌曲有不少上乘之作并通过传媒为广大观众所喜爱,起到了繁荣民族声乐的作用。但是也有相当部分的作曲家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他们的歌曲创作越来越趋于商业化,他们总是紧跟形式及媒体的导向,什么途径出名快他们就选择什么途径。某个时期如果兴西北风,西北风的歌曲就铺天盖地;而东北风刮来了,东北风的歌曲又一哄而上;他们创作出来的大量作品往往是手法雷同、形式单一,缺乏必要的民间采风与民间气质,优秀的作品不多,能反应多元化、多民族特色的创作歌曲越来越少。另外,我们的媒体在推新歌、推新人时也没有从风格多样化这个角度出发,其中也参杂着一些商业化的运作手段。在历届电视歌手大奖赛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往往是演唱篇幅与演唱难度较大的歌曲得高分,于是作曲家就一味创作这类歌曲,而歌手也就纷纷抢着演唱类似的歌曲。因此,有特色、富有民族特点能令人回味的歌曲越来越不容易听到,给人们生活带来愉悦的审美追求的好作品越来越少,这也是导致歌曲创作风格单一化的因素之一。当然,我认为以上两点虽然是造成民族声乐单一化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全部原因,我们要从多方面寻找因素。

三、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刺激青歌赛民族声乐的创新

(一)民族声乐与流行歌曲的结合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了民歌以流行音乐形式出现的例子,邓丽君演唱的大多是以民间小调为素材创作的歌曲,《小城故事》《原乡人》《路边的野花不要采》等,台湾高山族民歌《娜奴湾情歌》的流传更是给大陆音乐制作人很多启示。还有前几年周杰伦创作的《本草纲目》《千里之外》《台》等一系列优秀歌曲,开创了中国流行乐坛“中国风”歌曲。以上这些都无不说明一点:民族音乐元素越来越被流行歌手所重视。而在当今的民族歌曲中,也有一些作品借鉴了流行的素材。早几年著名作曲家孟勇创作的歌曲《飞》,就是一首非常新颖的民歌,加入了拉丁音乐元素,打破了以往传统民歌的模式,有很明显的流行音乐风格。

当然,民族声乐与流行音乐不仅是在歌曲创作方面有越来越多的结合,在发声方法上,也是如此。早在20世纪90年代,以一首《容易受伤的女人》迅速走红的流行歌手王菲,她的唱腔圆润、细腻,吸收了民族唱法的假音位置,并巧妙地运用到歌曲里。所以至今,她仍是流行乐坛的一朵奇葩。在民族声乐届,把流行唱法混入民族歌曲的成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谭晶、汤灿等人。由此可看出,民族与流行已经有了非常多的交集,而且这种交集还会不断延伸。

(二)近几年青歌赛中民族声乐与其它音乐元素的结合

近几年的民族声乐,不仅与流行音乐的结合越来越密切,在此之外,还吸取了其它音乐元素,出现了一些更新颖的形式。如在2008年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以一首《玛依拉变奏曲》一炮而红的新民歌手常思思,让我们民族声乐界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玛依拉变奏曲》保留了新疆民歌《玛依拉》的基本曲调与风味,而且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变奏和花腔,使这首经典的民歌焕然一新,增添了新的生命。常思思在唱腔上结合了美声唱法,完美地演绎了这首歌曲。此时还出现了一首优秀的作品――《老鼠嫁女》,此歌曲根据十二生肖改编,加入了锣鼓伴奏,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老鼠嫁女那种诙谐的场面,别有一番风味;还如去年著名民歌歌唱家龚琳娜,以一首神曲《忐忑》横扫大江南北,此歌曲结合戏曲、流行、民族等多种元素为一体,风格独特,倍受众多人士喜爱和传唱。

以上是民族声乐走向多元化的部分典型例子,近几年,我们看到的是民族声乐越来越多地在尝试创新,但是这还远远不够;随着电视媒体对民族声乐的推广,群众对民族声乐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今后在民族声乐领域中,还要进一步探索与创新,才能使我们的民族声乐的生命延绵不绝,永远充满新鲜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2,3.

[2]胡晔.民族唱法应走向多元化[J].四川: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报社音乐探索编辑部出版,2003,(2).

[3]杨小高.论中国民族声乐演唱风格单一化的成因[J].引进与咨询,2006,(6).

[4]陈炜.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初探[J].甘肃高师学报,2006.

上一篇:浅议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论京剧表演艺术中的程式美与舞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