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涡浴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探究

时间:2022-09-25 03:53:24

摘要:目的:探究漩涡浴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对符合入选条件的5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给予预设条件的漩涡浴治疗,并配合常规的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运动疗法进行治疗。每位患者的治疗周期为一个月,分别在漩涡浴治疗的前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功能评定,并记录评定结果,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

结果:患者经漩涡浴治疗一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肌张力评级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治疗组要较对照组情况改善更明显。

结论:漩涡浴可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肢体运动功能。

关键词:漩涡浴脑卒中上肢功能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02-02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存活率逐年提高,但其中却有约3/4的病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上肢功能残障导致的部分日常生活能力丧失为其中重要的一面1。因此,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上肢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尤为重要。另外,就目前医疗机构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治疗方案来看,对于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大部分是以运动疗法为主,但运动疗法需在治疗较长一段时间后才会达到明显疗效,患者可能产生沮丧的消极情绪。漩涡浴是水疗法当中的一种疗法,且常用于患者的腰部和下肢的治疗,对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治疗记录甚少。所以本课题是在患者常规的运动疗法的基础上,结合漩涡浴进行治疗,旨在探究漩涡浴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1月~2011年9月于我校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9例,均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同时符合漩涡浴水疗法的入选标准3。5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8例;年龄50~69岁;脑梗死28例,脑出血20例,混合性卒中11例。入选患者经功能评定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种及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进行传统神经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主要是以运动疗法主,治疗组同时给予漩涡浴治疗。所有治疗对象在治疗前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Ashworth量表(MA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患上肢功能进行功能评价。将漩涡浴治疗共分两个疗程,每个疗程期限为两周。每天按时对患者给予漩涡浴治疗(水温40-42℃,时间20-30分钟)一次,在治疗时指导患者顺漩涡水流方向进行上肢的运动或辅助患者上肢进行水中运动。两组患者每周均治疗5天,连续治疗四周。治疗对象在治疗前进行一次上肢功能评定,以后每完成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均需再进行上肢功能评定,整个过程共有前、中、后三次功能评定,方法与内容同第一次上肢功能评定,评定完后收集数据。

1.3评价方法。

1.3.1上肢功能评价。采用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进行评价4,包括患者上肢的反射活动,屈肌、伸肌的协同运动,分离运动,腕功能,手功能,协调能力与速度等10个方面,33个项目共66分。每一个小项目进行三级评定,即0~2分:①0分:表示不能做某

同程度的偏瘫及言语障碍,并排除伴有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肝、肾脏疾病,家住外地无法随访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发病类型、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方法。

1.2.1康复组。一级康复:即从患者发病到病情稳定后在神经内、外科病房进行早期康复介入,这个时期康复的目的主要是合理肢置保持,促进肌力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具体方法包括:①良肢位摆放,卧位和坐位抗痉挛摆放,防止肩关节半脱位、屈肌挛缩、髋关节外旋及足下垂。②呼吸控制训练,深呼吸训练,腹肌训练。③患侧各关节被动活动10min,诱导主动运动,健肢带动患肢的运动,桥式运动,30次每组,每日两组自行锻炼。一级康复每日一次,30min/次。二级康复:是病情好转后转到康复医学科进行恢复期康复。这一阶段通常由康复医学科提供小组式全面而系统的康复治疗。主要应用ICF理念诱导病人主动参与,改变往日依靠他人被动锻炼的模式。具体方法包括:①每日设计课题让患者尽量去完成。设计在特定的环境下、一定的时间内让患者完成某项活动。例如:让老王在一周内能翻身坐起并能自己端坐位吃饭。翻身起坐训练时诱导患者以正确的姿势翻身起坐,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转移训练:教会患者正确的从轮椅到床,从床到轮椅,从轮椅到马桶的转移。并尽量由患者自己来完成。平衡训练:设计趣味性的游戏能使患者主动参与到训练中来,如多功能电脑平衡训练仪,调动患者主动参与的兴趣。站立及步行训练:电动起立床或站柜2次/日,姿势镜前步态训练,功能好的患者可在多功能步态训练仪上面自主训练。②OT治疗师参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指导工作,具体进行穿衣、洗漱、吃饭及日常居家能力的指导,均在模拟厨房内由患者独立完成。③患者家属及护工的指导工作:由PT治疗师指导患者家属及护工进行康复辅助训练及在非治疗时间内正确的护理患者,取消患者依赖家属及护工的心理想法。二级康复时,每日两次,自我锻炼2h/次。三级康复治疗:是指后期康复治疗,即回家之后仍不要放弃治疗。通常在社区接受社区医生的指导或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的家庭训练方案,由专业康复治疗医师进一步指导患者及护理者进行循序渐进的个人能力提高性训练。具体方法是:①患侧肌力及协调能力训练;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如吃饭、洗衣、洗漱、个人卫生等;③日常居家环境的改造及社会参与的引导工作,如参与社区小组活动、恢复人际关系等。三级康复时第一个月3次/周,第二个月2次/周,其余时间由家属或护工看护下自我锻炼,1h/日。

1.2.2对照组。患者常规内科治疗及一级康复时没有治疗师正规指导,随后由临床医生叮嘱自行活动,或者由家属按照其自己的理解进行锻炼。二级康复时患者被动性多于主动性,床上被动活动多于主动参与。三级康复时,患者回家自行锻炼,没有参与社区康复,无专业康复治疗师参与居家能力的指导。

1.3疗效评定。患者在入组时、3个月末、6个月末均由同一康复治疗师分别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2(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满分100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3(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满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P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组内比较均t检验。

2结果

3讨论

WHO把人的健康定义为既没有躯体疾病和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康复行为是直接关系到患者康复效果的关键环节,病人自身的主动参与是使其功能最大限度得以恢复的关键。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负面情绪,随年龄的增长,在对待环境上有从主动转向被动,有朝向外部世界转朝向内部世界的明显趋势。因此,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家庭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4。

国际功能、伤残与健康分类(ICF)注重患者在现实生活中最有意义的改变,因此就要求了我们的康复理念应该从以往的被动性变为患者的主动参与。本研究也证明,以ICF理念为主鼓励患者主动参与的康复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本研究也强调脑卒中患者三级康复的重要性,急性期患者要尽量早期康复介入,恢复期患者在我科诱导主动参与的康复治疗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恢复后期和后遗症期的患者回到社区及家庭继续由专业康复治疗师指导参与康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目前,在我国只有少数脑卒中患者早期在综合医院可以接受到康复治疗,而绝大多数则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专业康复治疗。家庭康复护理带有明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他们往往在出院回家后千方百计寻求各种治疗方法,最常见的是听信广告寻求各种药物,或间断进行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其结果是花费不少,效果却不大4,这种现象在西北地区尤为明显,因此,推广ICF理念、提倡患者主动参与、推广脑卒中三级康复模式是必要的,是有益与患者、有益与社会的优良措施。

我们呼吁社会,关心我们身边的那些偏瘫患者,他们有能力,有权利享受正常人的生活,他们还可以融入到我们的社会,这才是脑卒中患者的真正的康复。

参考文献

[1]胡永善,吴毅,等.脑卒中患者规范化三级康复模式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9)3850-3851

[2]朱蕴连.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40

[3]许晓东,李芬,常湘涛.脑卒中患者三级康复模式的探讨.宁夏医学杂志,2011,4.1001-5949

[4]白国芳,脑卒中的三级康复治疗.三级康复技术的推广.百度文库,2008.8.1

上一篇:上海市闸北区1956—尘肺发病情况分析 下一篇: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