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探讨

时间:2022-09-25 02:58:50

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探讨

摘要: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存在的安全问题,阐述了起重机安全技术检查内容,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起重机械 安全管理

1前言

起重机械在建筑施工现场承担物料的垂直与水平运输工作,是建筑施工的关键设备。在工程实践中,有些现场管理混乱,安全意识薄弱,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笔者想就此问题与同仁探讨,如何持之以恒地关注安全问题,以免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2存在的安全问题

(1)施工现场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建筑施工监理过程中一些企业对于现场设备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设备的管、用、养、修没有专人负责,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做不到预防性管理和安全使用,往往在使用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停工,延误工期。甚至会出现重大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对设备的进场检验、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修理、拆卸、运输等各环节没有明确记录,不能做到责任到人。

(2)施工现场设备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操作人员酒后和疲劳作业现象时有发生,缺乏较强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个别机械设备带病作业和超负荷作业,使用前后的安全防护工作不到位,安全防护措施可靠性较差。在施工现场往往存在一些设备使用的怪现象,使用者不懂机械性能,在塔式起重机吊臂上用三组六根钢丝绳作拉索,看上去很安全,实际上违背了力学原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3)设备使用操作维护水平有待提高

设备使用与管理人员要熟悉设备情况,掌握设备原理、构造、性能、用途、操作、维修、保养和故障排除等方面的知识。操作人员无证上岗,维修保养人员缺乏专业培训的现象比较普遍。操作人员在长期使用设备的过程中忽视安全性检查,对于异常现象重视不够,往往会因为小毛病而酿成大祸端。

在施工设备组织中,凭施工经验操作的情况较多,为了工期需要,忽略了科学性,大、中、小设备配套使用不当,造成资源浪费。

(4)信息工作薄弱

一些中小型企业施工能力较强,但是设备管理水平比较落后,设备管理流程、使用状态没有记录,出现问题后无据可查。在采购设备阶段,对设备性能、使用特点了解少,对价格考虑较多,结果以价格确定设备,对于行业信息、质量问题、技术进步情况和产品市场供应状况都了解甚少,往往因工程需要而抓紧采购,决策信息不够全面,尽量节约的心态占据上风,致使一些被淘汰的产品还在改头换面地使用,让一些不规范的产品流入市场。如设备本身带有隐患,加上管理和质量环节薄弱一旦出现故障就会造成重大损失。

(5)安全教育培训不够

安全是生产的第一要求,安全教育应贯穿整个生产环节,决不可轻视。在施工现场,噪声较大,要依靠安全知识和安全规程来保证安全,其他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在实践中多数企业都是事后教育,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安全教育问题在大多数企业流于形式,只有政府监管部门抓安全问题时,企业才会重视,而且做不到持之以恒、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3 起重机安全技术检查内容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检验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感官检查;另一种是利用测试仪器、仪表对设备测控。

3.1感官检查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检查很大部分凭检验人员通过看、听、嗅、问、摸来进行。 起重机械检验规程 (2002)296号所规定的起重机械检验项目中占总项目70% 以上是感官检验。通过感官的看、听、嗅、问、摸对起重机械进行全面的直观诊断,来获得所需信息和数据。

看:通过视觉根据起重机械结构特点,观察其重要传动部位、承力结构要点、故障现象源兆。

听:通过听觉分析出起重机械设备各部位运行声音是否正常,判断异常声音出自部位,了解病因,找出病源。

嗅通过嗅觉分辨起重机械运动部位现场气味,辨别零部件的过热 磨损、过烧的位置。

问:向司机及有关人员询问起重机运行过程中,易出故障点,发生故障经过、类别。判定起重机安全技术状况。

摸:通过用手触摸起重机运行部件,根据温度变化、振动情况,判断故障位置和故障性质。

3.2测试仪器的检查

根据国内外起重机械发展趋势,现代化的应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已在起重机械设计和使用中广泛推广。在起重机械运作状态下,利用监测诊断仪器和专家监控系统,对起重机械进行检(监)测,随时掌握起重机技术状况,预知整机或系统的故障征兆及原因,把事故消除于萌芽状态。

3.3起重机通用部件的安全检查

(1)吊钩。

检查吊钩的标记和防脱装置是否符合要求,吊钩有无裂纹、剥裂等缺陷;吊钩断面磨损、开口度的增加量,扭转变形是否超标;吊钩颈部及表面有无疲劳变形、裂纹及相关销轴、套磨损情况。

(2)钢丝绳。

检查钢丝绳规格、型号与滑轮卷筒匹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钢丝绳固定端的压板、绳卡,契块等钢丝绳固定装置是否符合要求。钢丝绳的磨损,断丝 扭结、压扁、弯折、断股、腐蚀等是否超标。

(3)制动装置。

制动器的设置,制动器的型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制动器的拉杆、弹簧有无疲劳变形、裂纹等缺陷;销轴、心轴、制动轮、制动摩擦片是否磨损超标,液压制动是否漏油;制动间隙调整 制动能力能否符合要求。

(4)卷筒。

卷简体、筒缘有无疲劳裂纹、破损等情况;绳槽与筒壁磨损是否超标;卷筒轮缘高度与钢丝绳缠绕层数能否相匹配;导绳器、排绳器工作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5)滑轮。

滑轮是否设有防脱绳槽装置;滑轮绳槽、轮缘是否有裂纹、破边、磨损超标等状况,滑轮转动是否灵活。

(6)减速机。

减速机运行时有无剧烈金属摩擦声、振动、壳体辐射等异常声音;轴端是否密封完好,固定螺栓是否松动有缺损等状况;减速机油选择、油面高低、立式减速机油泵运行,开式齿轮传动等是否符合要求。

(7)车轮。

车轮的踏面、轮轴是否有疲劳裂纹现象。车轮踏面轮轴磨损是否超标。运行中是否出现啃轨现象。造成啃轨的原因是什么。

(8)联轴器。

联轴器零件有无缺损,连接松动,运行冲击现象。联轴器、销轴、轴销孔 缓冲橡胶圈磨损是否超标。联轴器与被连接的两个部件是否同心。

3.4起重机安全保护装置的检查

(1)超载保护装置。

超载保护装置是否灵敏可靠、符合设计要求,液压超载保护装置的开启压力;机械 电子及综合超载保护器报警、切断动力源设定点的综合误差是否符合要求。

(2)力矩限制器。

力矩限制器是臂架类型起重机防超载发生倾翻的安全装置。通过增幅法或增重法检查力矩限制器的灵敏可靠性,并检查力矩限制器报警、切断动力源设定点的综合误差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3)极限位置限制器。

检查起重设备的变幅机构,升降机构、运行机构达到设定位置距离时能否发生报警信号,自动切断向危险方向运行的动力源。

(4)防风装置。

对于臂架根部铰接点高度大于5O米的起重机应检查风速仪,当达到风速设定点时或工作极限风速时能否准确报警。露天工作在轨道上运行的起重机应检查夹轨器、铁鞋 锚固装置各零部件是否变形、缺损和它各自独立工作的可靠性。对自动夹轨器,应检查对突发性阵风防风装置与大车运行制动器配合实现非锚定状态下的防风功能与电气联锁开关功能的可靠性。

(5)防后倾翻装置。

对动臂变幅和臂架类型起重机应检查防后倾装置的可靠性,电气联锁的灵敏性,检查变幅位置和幅度指示器的指示精度。

(6)缓冲器。

对不同类型起重量、运行速度不同的起重机,应检查所配置的缓冲器是否相匹配,并检查缓冲器的完好性、运行到两端能否同时触碰止挡。

(7)防护装置。

检查起重机上各类防护罩、护栏、护板、爬梯等是否完备可靠,起重机上外露的有可能造成卷绕伤人的、开式传动;联轴器、链轮、链条、传动带等转动零部件有无防护罩,起重机上人行通道,爬梯及可能造成人员外露部位有无防护栏,是否符合要求。露天作业起重机电气设备应设防雨罩。

3.5电器控制装置

(1)控制装置。

应检查电气配件是否齐全完整,机械固定是否牢固、无松动、无卡阻;供电电缆有没有老化、;绝缘材料应良好。无破损变质;螺栓触头、电刷等连接部位应可靠;起重机上所选用的电气设备及电气元件应与供电电源和工作环境及工作条件相适应。对裸线供电应检查外部涂色与指示灯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对软电缆供电应检查电缆收放是否合理,对集电器要检查滑线全长无弯曲,无卡阻接触可靠。

(2)电气保护。

在起重机进线处要设易于操作的主隔离开关,起重机上要设紧急断电开关,并检查能否切断总电源。检查起重机电源与各机构是否设短路保护、失压保护、零位保护、过流保护及特殊起重机的超速、失磁保护。检查电气互锁、连锁、自锁等保护装置的齐全有效性。检查电气线路的绝缘电阻,电气设备接地 金属结构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起重机上所有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变压器铁芯及金属隔离层、穿线金属管槽、电缆金属护层等与金属结构均应有可靠的接地(零)保护。

4 结束语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生产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检测工作只是一种发现隐患的手段,要做到预防和消除隐患,必须建立健全各环节的规章制度,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同时在现有的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关键点安装自动监视传感器,一旦这些危险点有异常、即刻报警、做到及时消除隐患、杜绝事故发生。

上一篇:水泥搅拌桩技术运用于地基处理 下一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