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理识字”是承传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时间:2022-09-25 02:22:23

“字理识字”是承传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多年来,识字教学由于在理念上的众说纷纭故在形式上表现得异彩纷呈。虽然在形式上百花齐放,但在实质上多数的识字教学还是通过分析汉字结构、拆分汉字笔画、机械抄写汉字形体的方式来加强对汉字的识记,这种把汉字当作僵死的符号来死记硬背,极大地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了学生的识字兴趣、直接导致学生厌学、弃学。“字理识字”则是从汉字的特点出发,遵循汉字的造字理据和演变规律,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呈现汉字构字原理和文化内涵的一种识字方法。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字理识字”是承传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一、字理识字有助于掌握汉字的构形规律

汉字的形体不是随便画成的,而是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也就是说,汉字的构形有一定的理据。如果我们在识字教学中把汉字的构形理据分析出来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某个形体的构形原理及其演变过程,让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形规律,这样的识字教学,它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可想而知。汉字是一个互有联系的符号系统,它们的组合有理据、有序列、有层次、有类别,只要我们掌握其中的规律,就可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从而以简驭繁,成批识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昭”字,从“日”“召”声,“召”又从“口”“刀”声,共得三个基础字,然后按构字原理循序渐进地联系相关字形进行教学,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互有联系的字形。如“召”组成“昭、招、沼、诏、苕、韶、绍、邵、劭、p、笤、龆、髫、迢、”“昭”又组成“照”……诸如此类,先识字成为后识字的基础,相关联系的字互为背景,互有联系又互有区别,这样从字理出发按构形规律,系统地教学汉字,比起忽略字际关系的死教硬记来,效果无疑会好得多。

二、字理识字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字理识字就是通过对汉字形体的析解,从中感悟汉字本身的深刻内涵,让学生感受它的独特魅力。如我们在教“大”和“男”时也可以这样讲,“人”跨腿伸臂表示“大”(这样站立的人所占的空间和面积当然大了),古代在“田”间出“力”劳作的是“男”人(男字不但明确地定位了男人的社会分工,也反映了远古社会男耕女织的社会现状),那么,当“大”“男”等字再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就不会是抽象的笔画符号,而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一则则美丽的故事,一个个神奇的传说,甚至还会浮现出动态性的内心视像,较之抽象的符号识记,这样讲“理”的识字,其“质”是根本不同的。识字要以感知为先导,并有分析、综合以至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参与,而最主要的过程是记忆。机械记忆容易遗忘,意义识记则印象深刻。讲析字理的识字方法是抓住了汉字的构字原理,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记忆和联系的线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三、字理识字有助于正确理解汉字的形义

由于汉字形体的局限和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复杂,汉字在据义构形的时候就难免出现一些形近字,加上长期的发展演变,现代汉字中形近字更多。其实,汉字构形是有依据的,汉字的演变也是有规律的,如果我们能从字源上讲清楚形近字各自的构造原理,又能从演变过程中说明某些因变化而形成的形近字的现实依据,然后结合辞例用法,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那么学生的印象肯定很深,读错用错的机会就可能大大减少。例如:“盲”和“肓”,“盲”指的是眼睛看不见,所以从目;“肓”是指人肉体的一个部位:心和隔膜之间,故从肉,而“肉”跟“月”同形。这样学生就容易区别了。通过这些字学生就可以做到因形知义,准确地区别字形,正确地理解字义,从而牢固地掌握汉字、达到正确应用汉字。

四、字理识字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

对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除了承传语言文字的意义外,对提高青少年的传统民族文化素养也意义深远;对于社会而言,文言文教育能产生一种民族凝聚力,将古今的社会精英与广大的民众联系起来,学好文言文意义重大。但是,文言文的学习相对于语文其他知识来说是比较难的,尤其是对小升初孩子来说,更是头疼。如何让学生克服学习文言文的为难情绪,我感觉如果我们从小学开始就用字理识字的方法来学习汉字,让学生从汉字的古文字、字源义来学习、识记汉字,我相信到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效果会是截然不同的,如左耳旁,与山或高台有关,“毕力平险”的“险”――险峻的高山;和“无陇断焉”的“陇”――高山;“其队可止”中的“队”――通“坠”,从高处落下;“阡陌交通”中的“阡”――有高垄的田地。学生懂了左耳的意思,即使背不下来书下注释,根据上下文的意思,临场发挥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与中华民族的文明紧密相关,它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也是中华民族思想交流和传播的基本工具,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多年来的实践研究证明,“字理识字”对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是承传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作者单位: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让小语课堂在五步走中更高效 下一篇:让练习课充满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