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传统文化看教育游戏的任务设计

时间:2022-09-25 02:00:58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教育游戏的任务设计

摘 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智、仁、勇”三大德者才是一个德才兼备之人。教育游戏的任务设计中将这三者有机融入,使游戏者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智慧、修养和胆识。文章探讨如何把这三个方面融入教育游戏的任务设计中。

关键字: 智 仁 勇 教育游戏

教育游戏是专门针对特定教育目的而开发的游戏,具有教育性和娱乐性并重的特点,是以游戏作为教育手段。设计游戏的时候以成熟的教育理论作为理论支撑,实现教育性和游戏性的平衡,从而通过实现游戏方式完成教育过程的产品实现。教育游戏的目的就是寓教于乐,希望游戏者在娱乐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礼记中庸云:“知(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达德’即是普天之下、古往今来,通行不变的美德。能够具有‘智、仁、勇’三大德,道德修养便让于至善的境界。”教育的普适性价值认为教育是以培养健全人格之专业人才为目标,期望培养具有“智”、“仁”、“勇”三大品行之人才。教育游戏应该将此核心思想融入任务设计之中。笔者认为当这三者与游戏碰撞在一起,产生的火花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

一、从“智”看谜题的设计

“智”即智慧和知识。教育游戏中可以通过一定的谜题设计来考量游戏者对知识的掌握。

游戏设计者通过给予适当提示的谜题,将专业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例如,将专业知识如自然、生物、地理、历史等内容,通过场景、节奏和流程等游戏要素融入游戏。在游戏中创造故事环境,并将一些知识的掌握作为过关的必需要素,检验或者强化游戏者的学习效果。例如,“儿童教育游戏”中的拼图游戏,游戏者可先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进行游戏拼图,但如果在拼图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则可以通过点击“look”获得提示,最终完成拼图任务,以获得奖励。

二、从“仁”看场景的设计

“仁”即道德人格修养。游戏场景不仅指游戏的背景,还指整个游戏场面,包括游戏中的景观、建筑、道具、声音等各种环境细节。游戏场景潜移默化地影响游戏者的价值判断,一个好的场景设计能引导游戏者正确观察、正确思考、正确取舍。例如,“QQ宠物”通过喂食、清洁、打工、社交等不同场景,培养游戏者强烈的使命感、良好的交际能力及自我管理等能力。相反,现在很多游戏中含有大量血腥和打斗场面,这会对游戏者的性格养成及价值判断产生负面影响,长期沉迷于这类游戏,阻碍游戏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从“勇”看难度的设计

“勇”是胆识、勇气、魄力。游戏中各种各样的关卡、限制都会给游戏者带来不同的难度感受及体验克服难度所需要的勇气。从游戏中感受到的难度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游戏者本能的反应技能,这取决于游戏者个人的天赋及以往积累的经验;另一个就是游戏本身带来的压力,这部分难度来自游戏开发者所加入的时间限制等。例如体感游戏中的“射箭”游戏,要求游戏者的本身反应技能狠、准、快;同时有来自游戏的时间限制压力,这就要求游戏者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在无形中锻炼游戏者的爆发力、持久力和对抗力。

“不智而仁是懦夫之仁;不智而勇是匹夫之勇;不仁而智是狡黠之智;不仁而勇是小器之勇;不勇而智是清淡之智;不勇而仁是口头之仁”。在中国传统文化看来,一个具有大智、大仁、大勇之人才是一个德才兼备之人。教育游戏必须使游戏者在这三个方面得到均衡发展,既要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又要力争在自己感兴趣、有特长的学术领域内形成自己的专业特长。

参考文献:

[1]秦丽丽.教育游戏的关卡设计原则探讨[J].科技信息,2009,(33):88.

[2]孙悦.游戏场景设计中空间形态表现方法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3,(6):51-57.

[3]宋敏珠,章苏静.EFM教育游戏设计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9,(01).

[4]陶侃.沉浸理论视角下的虚拟交互与学习探究――兼论成人学习者“学习内存”的拓展[J].中国远程教育,2009,(01).

[5]马颖峰,孙彦青,马霞歌.探究式教育游戏角色设计的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01).

[6]魏婷.教育游戏激励学习动机的因素分析与设计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09,(01).

[7]范良辰.RPG电子教育游戏设计模式的构建[J].远程教育杂志,2008,(06).

[8]尚俊杰,庄绍勇,李芳乐,李浩文.教育游戏的动机、成效及若干问题之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8,(06).

上一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控艺术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