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时间:2022-05-26 07:04:09

探析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摘 要: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厌学情绪严重;教学方式和手段缺乏更新;教学内容局限,学生兴趣不高。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套用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很难出现突破性进展,因此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中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除了要重视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外,更要加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与其专业相关英语技能的培养。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套用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很难出现突破性进展。笔者从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而试探性提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以培养出英语应用型人才。

一、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一)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较低

高职高专教育迅速发展,使各校在校生数量迅速增加,面向普通高中的普通学生,学习成绩中低等的学生,还有极少数部分生源是通过中专或技校单招考试录取的。虽然经过了六七年的英语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语法掌握不全面,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高职学生在这个阶段更着重强调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文化基础理论课相对薄弱,英语教学更是弱中之弱,这一现状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设施短缺,教学方法陈旧

近年来,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教室紧张、师资短缺等。特别是多媒体教室的短缺,设备的陈旧,严重制约着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综观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都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和陈旧。高职英语教学一直保持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且大班上课45人以上的教学班占到了65%以上,黑板加粉笔、笔记加作业,完全是单向式的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与方法,既不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是违背语言学习规律的,更不利于学生英语实际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手段上,基本沿用一个黑板,一本教科书,一根粉笔的旧有模式,根本就没有现代教育技术,从而使英语课缺乏趣味性、多样性和生动性。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及教材内容不科学

在课程设置上,不少高职院校或多或少存在着“重专业,轻公共基础课”的问题。在设置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时,将公共英语教学课时一压再压。另外,由于学生生源复杂,英语能力相对薄弱,目前尚没有一套符合高职院校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各学院、各系部、各专业的情况千差万别,用同一套教材显然缺乏灵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与学生今后工作联系不密切,学生兴趣不高,不愿学习英语。

(四)学院重视程度不够

英语这门学科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已经成为一门边缘学科。由于大学英语课程多数是一些英语专业的同学学习,很多学院只注重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对大学英语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这也成为英语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绊脚石。

(五)考核方式单一

大多数院校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考核仅仅局限于一份试卷定成绩,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错觉,即只要会做题,就能把英语学好,从而忽略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只注重读、写、译三方面能力的训练,因为考试内容就考这些。殊不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主要突出“实用为主,够用为度”,而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则主要体现在听和说两方面。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方式应趋于多样化。

二、改进的方法和措施

(一)明确英语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高职高专学生普遍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考试、拿毕业证,对英语本身并不感兴趣,严重缺乏学习动机,因此,激发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英语对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重要性是首要突破点。要解决这一问题,必然要求学生和任课教师双方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岗位,以及岗位对英语的任职要求都有明确的认识。专业负责人和任课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未来从事的岗位对英语的需求,激发学习英语的动机。只有明确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学生才知道该学什么、怎么学。只有学生掌握了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掌握专业英语知识、培养职业技能,在具体的岗位中做到学以致用,摆脱哑巴英语、学无所用的尴尬局面。

(二)使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外语课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技能训练课。无论是要具有很好的听力,还是很好的口语,都离不开大量的实际操练,训练强度与某种能力的提高是成正比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班级模式和教学时间的限制,这些技能训练都显得相对不足。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代替教师的这部分工作,克服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加大听说训练的时间和强度的缺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能力进行自我训练。任课教师利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成就感和参与感显得尤其重要。

(三)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把握两点原则:第一,学生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选材的基础性、实用性、适用性、趣味性等,都要与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教学目标相适应。第二,教学内容的整合可以将英语基础知识和专业英语知识按照主题进行整合并序化,先讲解基础知识和技能,再讲解相关专业英语和技能,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四)各院系应该提高对大学英语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

高职院校应该提高对大学英语这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增加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投入。首先,院校应该加大对大学英语课课程课时量,确保教学内容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其次,学院应该定期派一些大学英语课程教师到其他院校学习交流,学习兄弟院校如何解决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通过这样的交流学习,可以使教师在更大的平台上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研讨。

(五)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模式,突出技能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改革的突破点应该在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手段及评价主体上有所创新。具体而言,评价手段多元化,倾向于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考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级考核,对基础好的学生,实行听力+笔试+口试的考试方法;对基础较差的学生,适当降低难度,开卷、闭卷灵活使用。

总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应始终抓住“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及“为就业服务”这条宗旨,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考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需求,应他们所求,教他们所需,还要根据各院校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研究,利用学校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条件和环境,实现“教和学”良性互动,让教改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用)[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张九明.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应重视的三个问题[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

[3]李祖文.分析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J].职业教育规划,2010.

[4]朱菊芬.从国外外语教育改革反思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

上一篇: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训练的策略 下一篇:生命教育视角下的教师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