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感恩”主题素材集锦

时间:2022-09-25 01:43:43

“尊师感恩”主题素材集锦

导语

你们既没有诱人的权力,也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但你们有一颗真诚的爱心。这爱心如阳光普照心田,教会我们怎样做人;这爱心如号角,能激励我们在求知的原野上驰骋。有人说,老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主语,无私是谓语,奉献是宾语,耐心是补语。老师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春花,没有春花红艳艳,哪有秋果累累?一个人无论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他都不应该忘记老师在自己成长道路上所花费的心血。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印证了:尊师重道利国利民,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大师的“遗忘”

唐宝民

殷海光是逻辑学大师金岳霖早年的学生,当时,殷海光的家境很贫寒,金岳霖一直在学习和生活上资助他。后来殷海光去了台湾,成了著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他对金岳霖非常感激,经常提及金岳霖早年对他的帮助,临终之际都念念不忘。海峡两岸交往正常化以后,台北中华电视台记者来到北京采访了80多岁的金岳霖教授,询问他关于殷海光的事,金岳霖教授说:“我太老了,教过的学生很多,记不得了。”记者说:“可是您的学生还记得您,他对您给他的帮助念念不忘。”金岳霖教授说:“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还提它干吗!”记者走后,汤一介教授问金岳霖:“您真的忘记殷海光这个学生了吗?”金岳霖教授笑笑说:“没有。殷海光在海内外有一点名气,这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我当初对殷海光好,不是为了他将来报答我。一个人真心地帮助别人,不是为了别人怎么回报。善之为善,不求回报,这才是善的原意啊!”

(选自《每日新报》)

素材解析:关爱学生、帮助学生,是老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同时也是极其光荣的事,当学生成了名人之后,老师也可以为自己的形象贴金挂银。然而,当记者问及金岳霖曾经给予学生殷海光帮助的事时,他却选择了“遗忘”,表现出了一代大师的旷世风骨。真心帮助别人,甚至忘记对别人的帮助,不求回报,是一种崇高的境界。

适用主题:善不求回报、高山景行、谦逊、助人美德、大师的境界

的一字之师

李友唐

新中国成立初期,罗元贞在东北大学执教。他看到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仅三年时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罗元贞不禁喜从心起。1952年元旦,罗元贞向写信贺年的同时,在信中建议将《七律·长征》中第五句“金沙浪拍云崖暖”改为“金沙水拍云崖暖”,因为这首诗中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一句,已有一个“浪”字。不到半个月,就亲笔给罗元贞回信——

元贞先生:

1月1日来信收到,感谢你的好意。此复。顺颂教祺。

1952年1月9日

果然,那首诗正式发表时,“浪拍”已改为“水拍”。1958年12月,在文物出版社出版的《诗词十九首》上,对自己的诗所作的批注中写道:“浪拍:改水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他说不要一篇内有两个‘浪’字,是可以的。”

罗元贞收到的回信后,激动地写了《七绝·四首》,并在《喜得亲笔信示儿》中写道:“半因胆识半因时,敢作毛公一字师。圣藻飞来寒舍暖,闻韶喜赋示儿诗。”

(选自《文史博览》)

素材解析:罗元贞治学严谨,他不因地位高而不敢提意见,而是以诚恳的态度向主席提出把《七律·长征》中的“浪拍”改为“水拍”的建议,并道出了如此修改的原因。主席欣然接受并回信表达谢意。正如梁启超所言:“片言之赐,皆事师也。”“一字之师”的故事也因此被国人传为佳话。

适用主题:严谨、一字之师、切磋交流、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

师道的分量

杨海亮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家、思想家、学者,他的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著述甚丰。有一年,他去北京大学做学术讲座,在各个大学执教的弟子,如马幼渔、吴检斋、钱玄同、刘半农等随身陪同。章太炎声音很小,而且只会说苏州方言,不会说普通话。于是,演讲时,章太炎只管论道,钱玄同负责向听众翻译,刘半农负责写板书。师生几人,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将演讲弄得有声有色。前前后后,虽然辛苦异常,但弟子们却没有丝毫懈怠,反而以为老师服务为荣。弟子对师者的敬重,可见一斑。

(选自《中国青年》)

素材解析:从素材中可看出,民国时期的学生很重师道,尊师之风已蔚为大观。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当时社会人才辈出的原因。“文以载道”,反思如今的浮躁社会,在“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思想支配下,“师道的分量”又有多重呢?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适用主题:敬重恩师、尊师重教、师道的分量、继承与发扬师道传统

钱钟书报师恩

陈鲁民

在一般人眼里,钱钟书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在学问上是泰山北斗级人物,令人仰慕,难以企及;但于人情世故上,钱钟书似乎不那么“在行”,甚至有些冷漠孤寂,给人以情感寡淡之感。其实,他也很重情义,是个知恩图报之人,只不过不那么喜欢张扬,喜怒不形于色罢了。

钱钟书在清华就读时,吴宓是他的老师,对他非常器重,极为呵护。吴宓曾公开对清华的教授们说过:“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在老一辈中要推陈寅恪先生,在年轻一辈中要推钱钟书,他们都是人中之龙,其余如你我,不过尔尔!”

在西南联大教书时,钱钟书年轻气盛,又才华横溢,有时难免出语伤人,最后不得不辞职走人。吴宓则四下活动游说,极力挽留钱钟书,未成。一年后,吴宓又多方做工作,力主钱钟书重回联大教书。

1993年,吴宓的女儿吴学昭出版《吴宓日记》,想请当时已名满天下的钱钟书写序,以扩大影响。钱钟书虽多年来从不为人写序,但在老师吴宓这里破例了。他以信代序,除了高度肯定吴宓的文章外,还写道:“先师日记中道及不才诸节,读后殊如韩退之之见殷情,‘愧生颜变’,无地自容。”他深悔自己随众而对老师恭而不尊,以致“弄笔取快,不意使先师伤心如此,罪不可逭,真当焚笔砚矣!”他还表明,作为一名白头门生,愿列名吴先生弟子行列之中。

(选自《燕赵晚报》)

上一篇:赔偿一盆蕾丽兰 下一篇:不打不相识的最佳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