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玩颠覆!

时间:2022-09-25 01:37:17

这一次,玩颠覆!

过度细分时代,如何创造破坏性增长?

我告诉你吧:

细分是第三品牌法则

打架、跟进是第二品牌法则

颠覆,才是第一品牌法则

你可以学习用替代的方法,使玉米爆米花变为含糖爆米花;

你可向茶里加一点香料或糖,从而变成另一种茶;

当然,你也可以运用改造、加大或缩小、改变用途、减法、颠倒或调整这些方法,来改变产品的特质。让他们稍稍与别人不一样。

但这些办法都没有颠覆来得更为强烈。颠覆能让你有浴火重生的感觉,可以让一个产品或行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认识颠覆,从这里入手。

细分是近20年来,市场营销最大的功臣,时至今日也成了也是最大的罪臣。

不要细分,要颠覆

细分已死

细分、细分、细分,不停的细分。企业的产品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品牌也越来越多,传播、传播、传播、过度的传播。传播的媒体无所不在,上天下地,无孔不入。让消费者心生恐慌。

一个脸部的化妆品有100多种,一个眼霜有200多种,更何况服装、电子、饮料、及无数的快速消费品摆在消费者的面前,消费者该选择谁的产品呢?

细分过度

牛奶有早餐奶和晚餐奶,饮料有男人喝的女人喝的,有老人喝的,有小孩喝的,有城市人喝的,有乡下人喝的;

牙膏有中草药的,有含氟的,有含盐的,有闪亮的,有除口臭的等等不一而足。

以宝洁公司为例,美容美发类有,海飞丝、飘柔、sk-11、封面女郎、玉兰油、舒肤佳、伊卡璐、伊等等,品类发展全面丰富的无以复加。

细分在我们的消费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还可以细分下去吗?还能细分下去吗?

是市场真的需要这么多样的产品吗?是这些产品真的有很大差别吗?这些产品能有多大差别呢?可能只有包装上的差别,广告上的差别,渠道上的差别,促销上的差别,品牌上的差别,而恰恰在品质上并没有什么差别。

在同质化横行市场的今天,在同一类的产品中,企业间的功能细分已经非常充分了,甚至是到了过分的地步。

生活的窘境

产品的过度细分,让我们的同质化产品层出不穷,使消费者的选择变得越来越艰难,吃的用的穿的琳琅满目,让消费者无从选择。面对海量的产品,我们如何选择可以消费的产品。

实际上,细分、区隔、差别都没有跳出一个产品类别的环境,还都处在一种同业混战的

饮料真的要分男女吗?那么大米要不要分男女呢?

随便去一家超市,那怕是选择一包卫生纸都变得困难无比,有纯木桨的,纯白色,带香味的,实心的,超薄的,凹槽、吸水、香熏、船型的,如此等等;最后消费者只有买贵的完事。

刘可先生想去购买一个新彩电,想把用了近8年的老彩电换掉,在这之前他也看到不少广告,对现在的彩电产品也了解一些。他在产品的选购之中,就遭遇了这种细分化的困境。

什么液晶的,等离子的,健康的不闪的,爱看的,红色的种类之多,品种之多,就是用一天的时间,最后还是选完了就后悔,总是有新的产品在诱惑着他。选完产品之后,他又看到另一款稍有差异的产品功能更诱人,于是又变得举棋不定。其实这些产品功能在他不知道之前他并没有需求,而当他买了以后也未必会常常使用甚至从不使用这些功能,但购买时这些功能却起了重要的作用。

论影响力海尔的好,但价格贵;论价格,一些不知名的品牌是便宜,但产品质量又不让人放心,况且有些产品大小也并不适合。

而后他又去买抽油烟机,形式与功能也同样是百变多样,谁都说自己的吸风方式是最合理的,可效果却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似乎大家都差不多。消费者难以辩别。

没有办法,消费者从价格的层级考虑,只有选择稍微有点知名度的产品,价格都要比不知名的贵很多,最后还是选择了一个有一定知名度,但品牌并不是很响的美的品牌。

有多少消费者在消费时,遇到这种困境,可能是个说不清楚的数字。

产品的窘境

现在我们都清楚一个事实,这种同质化越来越多的产品现状,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困境,也给我们的产品的销售带来了困境。

当产品同质化的时候,企业怎么办?

从宝洁公司开始,中国的企业才学会了细分产品,创造新的品类。

越来越多的细分产品,所有的企业都在做无限止的细分,无限止的切割;从1/2,1/3,1/4,1/5,1/6,1/8,从切割到肢解,一个完整的产品系,被迫变成无数个小产品,受众也变成无数个小的受众,当受众越来越小不足以支撑这个产品发展之时,企业家们于是又重新细分,其结果就是没有需求的产品越来越多,根本无法找到自己目标消费群的产品越来越多。

我们的每一次消费,都处在艰难选择和试错猜想的过程之中。

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所花费的时间成本与精力成本越来越高。

谁之过?

那么,我们要问,“差异化”只有细分一条路可走吗?

营销界曾提出三种有效的理论和策略:USP理论、品牌形象理论、定位理论。

这三种理论都曾风行一时,在不同阶段的产品看重的不一样。但它们都是基于差异化与细分理论思想下,提出的战略与战术。

可以说,细分理论造就了定位,定位理论让产品细分得到了无形的放大。

如此三种重要营销思想,其核心都是在做细分,你说我们的产品怎么不会越分越细呢?

跟着第一品牌玩颠覆

无限细分造成的困境已经很明晰,寻找它的突破口已经破在眉捷。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定位理论指导下的细分方法,结果是差异化,差异化的结果是过度乱分。在当今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下,这样的结果很难完成作为一个颠覆性产品的使命。

星巴克是咖啡业的第一品牌,它的市场占有率与知名度是最大最高的。

斯沃淇是石英手表业中的第一品牌,它的市场占有率与知名度是最大最高的。

麦当劳是快餐业的第一品牌,它的市场占有率与知名度是最大最高的。

细细观察,第一品牌的广告做的并不是最多的,但它们的知名度却很高,这些产品并不一定是市场消费量最大的产品,但一定是这个品类中消费最大的。

它们基本上都是抢先一步,或者说是第一个用技术上的发明创造,占领一个品类的重要位置,而极少用广告的形式说自己是第一。

第一品牌都聚焦于消费者利益上而不是产品的功能上。

IBM的广告从不说竞品如何,而是说整个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于是IBM就代表了整个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因此,它就成为了第一品牌。

回头来看,这些第一品牌,都有一个鲜明的特征,那就是它们具备了一般产品所没有的要素。

这些要素是什么呢?就是对创新性技术的执着追求。

只有对创新性技术的执着追求,这个产品才能拥有领先的技术或独特的核心优势,有了这种优势,这个产品的特征一定是非常鲜明的,这种鲜明性,让消费者一眼就可以认出这个产品是他们所需要的。

杰克·特劳特曾举过一个小例子说明第一品牌对创新技术的重要性。

他说有一个推销汽车发动机技术的人,当年曾向通用汽车的老板推销一个发动机技术,通用老板看了这个技术,就毫无疑问的花了5000万美元买下了这一名叫“汪克尔发动机”的技术。

后来,由于这个技术,使通用价值600多亿美元的业务得到保护,并在此基础上,让1979年通用的销售额达到了663亿美元。

可以设想一下,假如当初通用汽车公司没有买下“汪克尔发动机”技术,而是被福特公司或克莱斯勒公司买走了生产许可,通用汽车的现状会是什么样子呢?

可能局面就大为不同了。

只有具有领先技术的企业,才会鲜明的介质,也只是具有鲜明的介质的企业,才会创造有巨大需求的目标市场,并且大的足以建立一个品类的标准并形成规律性的东西。

而这样一系列变化,绝不是一个细分方法可以造就的。

由于颠覆是创造了新市场,一个产品一出世就可能成为这个品类的第一品牌。

因此,颠覆的思维大都有与人们的习惯思维和固有喜好相违背,它们用技术创新创造了诸多没想到和不需要的需要。

而正是这种没想到与不需要,创造出了新的市场需求,打造了新的市场空间与标准。

这种结果的产生,我们就可以认为是“颠覆”性的行为结果。

上一篇:信息化使出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为可能 下一篇:移动购物起飞,App巧当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