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时风 10期

时间:2022-09-25 11:39:56

大家都说“杜甫很忙”,我也这么觉得。杜甫确实很“忙”,一生忧国忧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自然是没有多余的时间为自己打扮一番了,这或许是杜甫风靡一时的原因吧!还有层出不穷的升级版,大家如此“抬爱”杜甫,他也该感到荣幸了吧。“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靡靡。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看来就连《诗经》也已经不符合当代人的审美了,也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更何况成语广告、皇宫影视等等这些随着时代而更替变迁的事物呢。

但是倘若要改又要怎样地改呢?自然是要紧跟时尚的潮流,让大家满意为止。唉,如果这成为事实,那又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置身何地呢?她岂不是要找一个角落藏起来或寻一条地缝钻下去,又或者模仿古巴比伦文明一样消失去。这无疑是对我们现代人的重大打击,是对我们青少年学生的极其不负责。让我们篝火相传的五千年不断的文化丢失在我们这一代,这虽然有点危言耸听。文化是我们赖以成长的精神依托,文明是体现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不难发现,有很大一些“恶搞文化”又非要以“主流文化”相称,冠以“大师”“专家”“教授”的头衔去传播起来,虽然有时也是会遭受到一些被他们“高头衔”的称为“非专业人员”的攻击,但是却还是以“主流文化”相称的,至少到现在还是这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却不料,国风日下,人们缺少了敬畏之心,你看那些“国学大师”白天的讲座,夜晚的纵情。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从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入侵的步伐加快,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到了民国时期矛盾的发展,西方文化横的植移,国衡等派的顽固反抗,中西合璧的思想建造,中国学术界达到了能与春秋战国相提并论的黄金时代,一大批大师脱颖而出。等到了时期批孔批儒,“除四旧”让本就畸形的文化几乎到了崩溃边缘。改革开放后,我们以这种支离破碎的传统文化再一次与外来文化相冲撞,似乎是由头到尾彻彻底底的西化了,也有可能是形成了“文明的碎片”。

我们的传统节日应该是我们文化的最现实的体现了吧?是我们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一个节日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也并非是一个节日那么简单了。过洋节几乎已经成为青少年的时尚,借过传统节日之机,大行奢靡之风又几乎成为中年人的时尚,而把真正意义上的传统节日呢?扔给了老人独自默默地守候。这又仅仅只是一个节日而已,只是个节日。当然,其暴露出来的本质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渐行渐瘦,面对此呢,又确实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开始了什么所谓的“国学热”“汉字热”“节日热”等等诸如此类的“热”。虽说如此,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复兴的希望,但是,这仅仅只是个“热”而已,在这股“热”的背后,不免让人有所担忧。复兴传统文化是一个及其漫长复杂的过程,绝不仅仅是在国内立几所国学院、读几本国学经典、学几个甲骨文、过几个传统节日那么简单;在国外多建几所孔子学院所能达到的。中华民族五千的传统文化,又岂是“朝朝暮暮”便可尽收腹下的,需要的是潜移默化地发展,还要兼顾时代的要求,去糟存精,这条复行之路任重而道远,更何况我们是由西方文化横的植移来的,也是需要漫长的实践去融合中西文化之精华,创造出新时期的文化继承之路的。

然而,在我们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复兴之路上呢,又有太多的“不情愿”“懒出头”“寻炒作”因素在作怪,少了些忠实的研习者、守护者、大敬畏。我想这就是我们教育需要做的了,以前我们一直在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知,对承担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只是一个学生,也仅仅只有一个学生的思维,只从我浅显的角度理解,继承文化是要从青少年教育起的,虽然我没有什么资格谈,但是作为教育的实验者、教育的承担着,我还是敢信口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养,至少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途径。文化又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只是我们“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也不敢有太多的奢求,也只是渴求有一个好的文化氛围。

上一篇:浅谈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下一篇:影响水轮发电机定子铁芯磁化试验结果的原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