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维连贯性培养

时间:2022-09-25 11:38:33

小学数学思维连贯性培养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还没有形成,而小学中高年级段正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把握这个教学时机,使学生的思维顺畅。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当教师提出某个数学问题时,有些学生积极地站起来回答,但是说到一半,就不知道要怎么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出现思维不连续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如何解决呢?

一、小学生思维现状分析

小学中高年级段正是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并且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在这个阶段,学生能基本分出概念的本质,能进行简单的逻辑分析,有了初步的辩证思维。小学阶段,尽管大部分教师都注重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但是由于思维训练的不系统性导致学生的自觉思维性差。例如,一些学生能够把题目做出来,但是教师如果问他是怎么想的,学生就回答不出来。一部分学生还不能主动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不能从数学练习中总结、概括出思维的一般方法。其次,还有一部分学生思维惰性明显,不愿意深入地理解和思考数学问题,不愿意把相同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导致思维敏捷性低。

二、小学生思维不连续产生的原因

小学生产生思维不连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的示范性不够,示范作用不明显。有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善于运用逻辑推理,不善于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只是简单地把题目答案送给学生。例如,在讲解圆有无数条直径时,教师不能充分让学生探究,只是简单地运用概括推理,画上几条直径,就告诉学生“这样的直径可以有无数条”,导致学生在以后遇到有关类似题目时,印象不深刻,思维产生断裂,导致不连贯。

其次,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不能够深入思考知识的来龙去脉,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学习中,学生只是记住了一些数学的公式、定义、概念,对于这些数学知识缺乏理解。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与它同底等高的长方形,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在这里,教师还要强调,用哪条边做底,就应该乘以哪个边上的高。如果学生没能理解清楚平行四边形与和它同底等高的长方形之间的转化关系,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就不能准确应用,当教师提问这些问题时,学生就会张口结舌,不能回答,出现思维不连贯的现象。

三、小学生思维连续性锻炼方法

要想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流畅、连贯,就需要教师从数学教学的点滴人手,采用多种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流畅。一般来说,可以从下面几方面人手:

(一)夯实基础,形成知识串

数学知识是一个链状的知识结构,前一个知识是后一个知识的阶梯,具有很强的顺序性,因此,当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学得不扎实,就会直接影响有关知识的后续学习。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把每一个数学知识点都掌握牢固,这样才不至于在以后的学习中由于知识掌握不牢固而出现思维不连续的现象。例如:分数及百分数应用题的问题解决在小学中高年级是一个难点。其中单位“1”的确定在讲解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就把方法教给了学生,即找准关键词“是、占、比、相当于”,等等。例如:一种商品原价10元,降价10%,再提价10%,现在的售价是多少元?有些同学尽管列出了算式10×(1-10%)×(1+10%),但当教师提问:第一个单位“1”是指什么?第二个单位“1”又是指什么?学生仍回答不出来,思维出现不连续现象,这充分说明之前对于分数中单位“1”的确定,这个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因此夯实基础,是防止学生产生思维不连续的方法之一。

(二)重视思维训练,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数学思维习惯是在数学学习中不断积累、强化生成的,解决数学问题离不开思维,好的思维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很快实现数学目标,解决数学问题。作为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首先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手,在解题时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具体的目标。例如解决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首先找到单位“1”,分析已知条件,分析解决问题还需要哪些条件,这些条件怎么获得。其次,启发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某面粉厂生产一批面粉,原计划14天完成,结果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3,5吨,9天完成了任务,原计划每天生产多少吨?在这道题目中,学生按照习惯思维考虑“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却不能找到相应的条件,思维出现断裂,这时候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9天多生产了多少吨?这是原来几天的工作量?通过这种练习,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避免思维不连续的发生。

(三)进行思路叙述练习,进行思维梳理,锻炼思维连续性

在解题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叙述自己思路的习惯,让学生养成梳理思维的习惯,锻炼思维的连续性。针对课后的练习题,教师在进行习题讲解时,不要急着分析列式,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当遇到思维不顺畅的时候,就要反思思维不连续的原因,是因为知识不扎实,还是因为思维不透彻?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思维不连续的情况就会得到改善。

总之,学生数学思维的锻炼需要教师从不同方面去培养,给学生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使数学思维顺畅。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郁洲分校)

上一篇:教学活动中的“走出去与请进来” 下一篇:班级如何在比赛中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