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有效学习改进教学评价

时间:2022-09-22 08:46:00

实现有效学习改进教学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动”的教学,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于是,有的教师就把热烈的课堂气氛当成了课堂追求的主要目标。没有实际效果,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的不算是好课;同样,教学形式多样,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没有学到,也不能算是好课。评价一节课的好坏,应该从教师组织学生活动的角度去观察,从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角度去评价,这样才会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也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评价自身的健康发展。

一、应具备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好课首先应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不仅关注学生的个人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而且注重学生的个体情感体验。这种氛围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意识。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互相激励,取长补短,逐步学会团结合作,同时培养了学生刻苦钻研、实事求是的态度。此外,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形成了乐观、自信、积极、果断的品质。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善于抓住机遇,勇于承担责任。这样的教学氛围,一定会产生教学相长的效果。

二、应具备富有弹性的生活素材

一节好课所提供或生成的数学学习材料应该是富有弹性的。这也是有效学习追求的目标之一。曾在杭州聆听过特级教师刘德武老师执教的《体积的问题》,听后回味无穷。教师以一道课后习题为本,通过在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的四个角上剪掉边长不等的4个小正方形,求围成的长方体体积,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与领悟猜测、实验、验证的基本思考方法。教师的问题一环紧扣一环,不断深入。通过这些学习材料,刘老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数学思想。一道很平常的课后习题在刘老师那里却衍生出一系列的探究素材,每个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我想这就是一节课的亮点。

除了老师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材料外,一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在课堂中,有学生的真实情感体现、智慧的交流,这样的课内容丰富,给人以启发。

在教学《角的认识》时,老师介绍三角板三个角的度数时。突然,一名学生质疑:“老师,我的三角板比你的小得多,它们三个角的大小怎么会一样大呢?”教师乘“虚”而入,组织学生即兴讨论,结果形成了两种意见,展开了辩论……这个随机事件,虽出乎预设思路,但合乎隋理,合乎教学流程,教师就乘机顺势而下,用学生所想所做及时组织下一个环节。学生既然自发地吹来了“东风”,教师就应迎“风”而上。“乘风破浪会有时”,这个“时”就是学生在随机事件中形成的教学资源,这节课的精彩之处就在此“时”。

三、应具备灵活多样的学习途径

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教师主要是运用“凑十法”来计算的。9加几的加法,往往通过想一想、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来构建学生的思路。比如教学9+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在方格子中摆9个圆,再在格子外摆4个圆,要求回答一共有几个圆,怎样列式?9个圆和4个圆合起来是几个圆?9和几凑成10?按你的想法把圆摆好。9加4等于几?然后说说算理(看到9想到1,把4分成3和1,9和1凑成10,10加3等于13)。在操作圆片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随着操作和顺序迁移,操作程序反映了学生接受的思维进程,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这对低学段学生尤为重要。

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一节好课就是教师通过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尝试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将有效的学习渗透到生活中。应用活动更多地体现在数学实践活动课程中。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我设计了《铺地砖》的实践活动课,要求学生根据教室地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地砖。学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这个活动中,经过测量、计算、比较、交流,学生不仅巩固了刚学过的面积知识。同时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四、应具备适时遁度的评价方式

激励性的即时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做出有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方面的任何进步,无论其现状如何,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总之,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如果一节课的教学能具备这些要素,那么这节课一定是一堂让教师和学生都颇有收获的课。

(作者单位 安徽省望江县高士中心学校)

上一篇:多措并举优化农学教学 下一篇:高中物理课堂提问艺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