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在数学教学中的理念理解与实践体会

时间:2022-09-25 10:11:29

课程标准在数学教学中的理念理解与实践体会

摘 要:课程标准是指导学校教育、教师教学的重要标准,课程标准的频繁修改出台也证实了教育现代化在不断发展,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换代之快速。对课程标准进行自习钻研和深入探究是教师的内在职责,也是搞好授课的重要途径。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新的教学手段去付诸实施,教师要将学习到的教学思想深入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才能理解课程标准的“用心良苦”,为学生的自身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数学教学资源。就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在理论上的创新感想与实际中的应用体会进行探究。

关键词: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发展

对课程标准进行仔细研究和深入探讨是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也是促进教师更好地根据课程标准授课教学的有效途径和良好习惯。2011年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课程标准关注的是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强调教育的普及性和共同作用。初中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逻辑分析能力的重要学科,数学教师持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必须与课程标准相呼应,符合社会发展新形势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弄明白教师自身的地位、角色和学生的需求,带着家长与学生的期盼总结出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关注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同时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应课程标准要求,致力于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培养出富有个性化的精英人才。

一、对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论理解

1.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贴合的最大化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无处不在,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将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并引导学生自主地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观察数学、探索数学,将实际的事物抽象成数学现象,寻找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来源,赋予数学知识鲜活的生命。给热爱动手的学生提供一个与数学亲密接触的机会,让他们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2.强调思维的多元化,充分调动学生思考

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培养初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这一点的实施就要体现在平常的数学思考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每一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和思维逻辑,同一个数学问题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角度不同,得出的解决方法也就截然不同。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并且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与解题思路,并且学会抓住学生的特征,因材施教,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3.强调“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我国的应试教育不论是在家长的心中还是在学校的教学中都已根深蒂固,要去除这种长期的影响不容易,课程标准颁布后要求初中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对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过度重视考试成绩。留心学生日常学习的习惯,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给出切身建议,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从根本上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念,强调“授之以渔”,为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形成良好的习惯提前做好准备。

二、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改革体会

1.师生的互动交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教学过程的开展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在同一层面上的交流与碰撞,师生之间的交往是教学过程中必然发生的过程。课程标准强调的数学课堂并不是教师自己在前面讲课,学生在下面毫无反应的“僵硬课堂”,也不是教师早已布置好学生的任务,提问的时候有固定回答的“固化课堂”,而是教师与学生真心交流,用思维互相感染的现代化课堂。为此,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在课堂上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问学生问题,给学生提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更打开了学生的心扉,让老师走近学生的世界。

2.用教科书来引导学生,但不拘泥于教科书

教科书上的内容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精华部分,对教科书的使用不能仅限于表面上的教学,而是要对教科书中所有知识的内部联系进行梳理,找到可以深入教授的知识部分和可以忽略不计的知识。数学教师要定期召开教研会议,将教师们各自对教科书的探索成果分享给大家,集教研组的力量和智慧,为学生设计出优化后的教学方案。要善于动用学生的力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准备过程中,让他们自发收集相关的教学素材,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转化为数学现象和结论,课上与大家分享。从教科书出发,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最终再回归教科书。

3.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是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另一点。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强大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数学教学更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和锻炼自我的平台。例如,采取学生授课的形式。教师授课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如果赋予学生教师的身份,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就会变得完全不同。在学习三角形相似时,由于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去授课,让不同的学生去黑板前讲解自己是如何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当学生以教师的身份将三角形绘制出来,拿着粉笔在图形上比来比去时,不仅这部分知识会对这名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下面听课的学生更是会被这种形式吸引,更加集中注意力。

4.注重在探索与合作中对知识的汲取

探索中学习、合作中成长是课程标准所致力于达成的教育目标。探索、研究等活动是学生摄取知识的重要手段。由自己经过一番努力得来的成果往往不会被轻易忘记。初中数学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研究中成长,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探索习惯。例如,在学习有理数时,对于零的含义,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研究。我们知道零不仅代表有理数,也代表“没有”“空”“起点”的意思以及很多很多不同领域不同的意思。学生可以互相合作,用不同的手段去探索零的含义,将得出的不同结果在课堂上分享,体会知识探索的神奇。

5.从学生的角度完善教学

数学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和认可。为了做到这一点,课程标准强调,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完善教学,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课堂。教师要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果,是否有提升的空间,是否被学生所喜欢和推崇。为了得出结论,教师可以建立调查表,听取学生的意见,经常问学生问题,了解学生对数学教学的真实想法。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气氛活泼的现代化数学课堂。

综上所述,课程标准以时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基准,提出了数学教学中需要注意和改善之处,注重对学生个性化的发掘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数学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制订先进的教学计划,致力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探索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夏雪梅.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需要检测些什么[J].课程・教材・教法,2010(08).

[2]夏娟.浅谈新课程标准主要理念间的关系[J].文理导航:上旬,2010(10).

[3]朱伟华.从课程标准到评价标准[D].东北师范大学,2009.

[4]黄益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研究[D]. 西南师范大学,2002.

[5]杜智瑞.初中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的意义与实践及其反思[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提高探讨 下一篇:浅谈变频调速技术在矿山绞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