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息化之路

时间:2022-09-25 09:50:59

中小企业信息化之路

[摘要]信息化是现代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复利器;电子商务是企业有利的营销渠道。二者对企业而言,作用非常重要,缺一不可,但在中小企业中,它们的实施道路并不顺畅。从不同视角,剖析中小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困境,谋求一个两全其美的应用模型。

[关键词]信息化;电子商务

一、背景

企业信息化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经济建设的重点,且发展日益迅速。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信息化作为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复利器,其意义已愈加显现出来,推动着中小企业的创新转型。企业自身业务的多样化,以及同其他企业相互间经济合作的频次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长足发展的重要性。截至2009年中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4000万家,2007年中国中小企业IT投资成长速度达到15%,2008年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规模超过两千亿元,预计2009~2011年三年期间,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整体规模将接近五千亿元。随着企业的升级转型,企业的信息化也进入到了转型升级阶段。企业主要围绕人、财、物核心三要素来进行信息化建设,开发使用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资金财务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

二、企业信息化过程

(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划分

1.初级信息化。企业在基础业务如生产、管理、经营服务中实现IT初级应用:CAD/CAM、PLC、DCS普及率、覆盖率达30~40%,实现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能对企业人、财、物、产、供、销进行计算机辅助管理;OA/MIS、MRPII与ERP普及率、覆盖率达30~40%。网络营销普及率、覆盖率达30~40%,实现非支付型电子商务。

2.中级信息化。企业在基础业务如生产、管理、经营服务中实现IT中级应用:CAD、DC8、FCS等信息技术普及率、覆盖率达60~80%,基本实现MRP/II,ERP主要功能,初步实施供应链管理(SCM)及客户关系管理(CRM);OA/MIS、ERP的普及率、覆盖率达60~80%。网络营销普及率,覆盖率达60~80%,实现支付型电子商务。

3.高级信息化。企业在基础业务如生产、管理、经营服务中实现IT高级应用:高度生产信息化,实现协同设计协同制造、最优智能控制,CAD/CAM、DCS/FCS普及率达80~90%以上,高度管理信息化,在实现ERP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管理,ERP、8CM、CRM的普及率、覆盖率80~90%以上。高级经营服务信息化,电子商务覆盖率达80~90%,全面实现协同电子商务,网上订货与企业内部ERP结合,及时精良生产,实现零库存。

(二)企业信息化阶段的划分

1.起步入门阶段。主要是企业上网,建电子邮箱,网上商品信息:财务,人事管理,办公应用,计算机辅设计,生产控制等单项应用。

2.初级信息化阶段。主要业务局部监控,人财物管理及网络营销,初步集成应用。主要是对企业的核心应用逐步监控,人、财、产、供、销有一个初步的集成应用。

3.中级信息化阶段。主要业务综合监控,企业资源管理及网络支付,综合集成应用。主要是用信息化的手段管理、控制企业内外部集成的系统应用。

4.高级信息化阶段。主要业务智能控制,供应链管理及协同商务,协同、智能应用。

(三)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基本情况

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小企业法人单位营业状况总体良好。全国中小企业法人单位中,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为205.68万户,占企业法人的88.6%。非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占11.4%。整体而言,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情况持续好转,对信息化的投资能力不断增强。在2010年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中,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在全国层面上选定了26022家中小企业作为“样本企业”,其中既包括已经开展信息化的企业,也包括还没有开展信息化的企业。调查报告显示: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具有互联网接入能力。80.4%的中小企业具有互联网接入能力,其中,44.2%的企业接入互联网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只有16.7%的企业有自己的网站,14.0%的企业有建立企业门户网站应用。

电子邮件系统是中小企业的主要应用。32.8%的企业具有电子邮件系统应用,超过半数的企业已经开展信息化应用,52.3%的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应用,但是核心业务应用普及率普遍低于10%。已经应用ERP的中小企业仅为4.8%,86.2%的企业没有应用ERP,另有9%的企业没有明确回答,9%的中小企业已经开展电子商务。调查显示,20.1%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效果不明显,19.3%的企业反映是资金不足。此外,还有缺乏信息化规划、业务与信息技术结合不紧密等,反映出服务平台建设引导滞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在服务体系建设中加以解决。

根据数据分析可知,在企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技术日趋成熟的背景之下,中小企业虽然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但受制于传统信息化方式的过程繁杂与系统闭塞和电子商务功能的局限性,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效果普遍不明显,主要的集中在电子商务的开展上。企业信息化理论的发展和中小企业的切实需求,亟需一种新的实践模型来推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三、全程电子商务模式分析

全程电子商务是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面向全球化供应链网络,将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供应链协同融合为一体,实现企业贸易活动、内部运营管理及供应链上下游商务伙伴间协同等所有业务过程的数字化、电子化的一种全新的商务活动模式。以SAAS模式运行的全程电子商务能针对性的解决中小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加快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

(一)全程电子商务打通了企业外部贸易与内部管理之间的通道

当前许多中小企业同时在进行着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传统的企业信息化模式和电子商务都存在着一些弊端。传统的企业信息化模式注重于从企业的产品开发设计、作业控制、生产计划、采购管:哩、人事管理、库存财务和市场营销等各个方面来精细控制企业运作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优化管理。此模式下企业的计划与生产部门不能及时的接收到销售部门的订单数据,从而对该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分析市场前景,导致企业失去市场的主动权,封闭的系统也不能灵活的处理与众多供应商的联系,以节约采购成本。总之,传统的信息化模式不利于企业充分使用企业外部资源。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的运用只是停留在信息流层面,没有与企业后台资源之间实现数据流通,导致电子商务不能参与管理企业的内部核心业务。正因为关联业务无法打通,它所能起到的作用仅仅是简单的信息、网上洽谈,这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企业业务发展和信息化需求。

由此可见,长久以来,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是分开来进行的,两个系统下的财务数据、采购数据和销售数据没有进行合并而造成部门间重复着冗余的工作,不能迅速及时有效的响

应客户需求,使企业工作效率下降以及运营成本上升,损害了企业的根本利益。全程电子商务以供应链为核心,为中小企业构建一条由内部业务、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客户链接而成的完整供应链条。将企业管理的内涵进一步延伸,从传统的财务、库存、采购、生产、销售等面向企业内部的管理扩展到企业向前向后包括供应商和分销商/客户在内的整个供应链与价值链,打通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统筹分配供应链各级资源,进行业务协同优化产业价值组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二)全程电子商务降低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难度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前三个阶段中,系统实施成本、开发周期、专业人才是阻碍企业信息化的“三座大山”。中小企业不像大型企业,有巨额的资金投入、专门的部门对系统进行调研、开发及维护以保障企业信息化的进程。采用以SAAS为应用模式的全程电子商务系统,能完善的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所面对的困境。

1.采用租赁模式,按时按需付款。市场上各个管理软件厂商的产品价格都十分昂贵,例如金蝶KIS全功能包最低版本售价超过两万,再加上周边硬件基础设施投入,使得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回报率不足以作为企业决策者推动信息化的理由。SAAS模式的全程电子商务应用按需定制每年只需几百元资金投入,且不需要增加任何其他的硬件设备,从源头上降低信息化成本。

2.即买即用,快速启动业务。由于中小企业的特殊性,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的生存,就必然要求信息化的实施过程要短,很难按照信息化标准要求流程经过调研、需求分析、编码、测试等阶段,而且中小企业的决策者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在良莠不齐的管理软件市场来挑选合适的产品。SAAS模式的全程电子商务应用只需在服务网站注册即可先试用,如果满意则可缴赞成为正式用户,快速切入企业工作流程。

3.专业数据管理,安全高效。按照企业信息化的传统思路,需要先后购买服务器、安装软件、托管服务器,每一环节都需要有企业专业的人员参与。特别是在企业信息化完成后涉及到的数据安全问题,更是需要企业组织专业的IT团队对信息化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SAAS模式的全程电子商务应用只需工作人员在一台普通电脑上打开浏览器录入公司运营数据即可,数据由服务商数据中心的专业人员进行集中管理和维护,降低中小企业在IT专业人才方面的成本。

四、展望与前景

目前计算机已经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各种计算机管理系统不断涌现,如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资金财务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不难看到,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与核心业务关联度的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复杂性以及信息化建设过程的复杂性也在增加。中小企业的市场大,需求也难以规范,由于设备和人员的限制,简单、便宜、实用的方案是大家一直追求的目标,仅仅有高级的技术并不一定能满足国内中小型企业,必须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才能适应这些群体。全程电子商务模式打破了当前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应用中的诸多局限,利用在线或无线网络提供“全程化”信息服务,打通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低成本化的中小企业信息模式必将在实践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毛华扬.全程电子商务发展及构架模型探讨,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9):95~97

[2]范德明.制造企业B2B电子商务与ERP的整合应用研究与实现,电子商务,2007(4):93~94

[3]张伯涛.论ERP与电子商务整合的必要性电子商务,2009(9):19~20

[4]龚炳铮.分析:企业信息化的三个层次、四个阶段

[5]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化测评中心,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2010

上一篇: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的深化推广与应... 下一篇:基于有效利用视角探讨医院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