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教育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

时间:2022-09-25 09:06:59

自我管理教育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教育, 比较两组病人教育前后的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状态功能和生活质量总分等各方面的得分均要比照组高,两组在生活质量的各因子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自我管理教育;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38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169-02

下肢深静脉血栓 ( DVT) 是深静脉腔内血液的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从而引起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是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且临床发病率正在日益增多,如未得到及时、适当的治疗,易遗留致残性综合征,甚至发生肺栓塞而导致死亡[1]。目前较正规的治疗方法是给予溶栓、抗凝等治疗,用药时间较长,一旦不能很好地执行将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能改善患者的遵医依从性和治疗效果[2]。为此,我科自2010年1月-2010年12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研究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5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22例;患者年龄20-69岁,平均52.78±4.6岁;发病时间为1-4d,平均2.5±0.5天。所有患者均为单侧肢体受累,其中左下肢32例,右下肢26例。具有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并且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教育。统计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P>0.05),即在基础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自我管理教育方法:①向病人提供相关的健康小册子、报刊文摘、健康节目等,借助图片与病人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治疗方法、预后及注意事项等,同时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一些简单的护理常识和技能,增强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水平。②同时告诉患者尽量避免加重疾病的各种诱因,包括告知病人禁烟,鼓励进食低脂肪、高纤维素膳食,在饮食中尽量少吃肥肉、蛋黄、动物脑等食物,以避免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液淤滞,加重血栓形成[3]。③教会患者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急性期叮嘱患者卧床休息,禁止剧烈活动,避免膝下垫枕,采取床尾抬高15°-20°、使髂骨静脉呈松弛状态,日常生活防止跌伤。④ 注意保持患肢温度,室温保持在25°左右,不宜过热或过冷,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床上活动,动作幅度不宜过大,下床活动时可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同时禁止按摩、按压患肢,以防血栓脱落而发生肺动脉栓塞。⑤出院后鼓励患者加强锻炼、适量运动,规律服药,并定期进行复查。

1.2.3 观察指标:在对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人群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4个维度,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按照患者满意程度的不同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可与不满意等四个等级。

1.2.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两组间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定比较健康指导后干预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状态功能和生活质量总分等各方面的得分均要比照组高,两组在生活质量的各因子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高达89.66%(26/29),而对照组仅为75.86%(22/29)。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最终多数人发生为血栓后遗症[4],目前其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对症的保守疗法,包括避免长时间站立工作、注意休息、平卧时适当抬高患肢、穿循序减压弹力袜、服用降低静脉渗透性和增加血管弹性的药物等。由于患者很可能需要终身服药,因此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只有很好地遵从医嘱进行治疗,才能长期控制疾病,减少或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最终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5]。而医生不可能时时刻刻对每位患者都监督其合理、安全、有效服药,监督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行为的调整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自我管理教育是通过患者的行为来保持和增进自身的健康,监控和管理自身疾病的症状和征兆,减少疾病对自身社会功能、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并坚持不屑地治疗自身疾病[6]。只有通过病人自觉地、有效地改善自身的生活方式来管理健康,变被动疾病治疗为主动地管理健康,才能达到维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自我管理教育,干预组患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状态功能和生活质量总分方面等各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1] 诸蕊玉,方文,谢春蕾,等.深静脉血栓病人生活质量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3,17(10):1195-1196

[2] 莫锦萍,郑婉婷,林弟.自我管理教育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1):126-127

[3] 李会霞. 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延误就诊原因调查及护理对策[J] .护理学杂志, 2005,20( 24) : 24-25

[4] 张琳娜, 赵晓丽, 杨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进展[ J] . 河北医学, 2009,15( 2) : 249-251

[5] 祁静,蔡洁,陈莉莉.实施自我管理教育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J].护理学杂志,2010,25(20):80-82

[6] 陈霭玲,张振路,廖志红,等.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生存质量相关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5) : 434-436

作者单位:524300 广东省遂溪县遂溪人民医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噪声对某厂员工身体健康的影响调查 下一篇:复发性青光眼手术效果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