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猫类动物咬伤的防治

时间:2022-09-25 09:02:29

犬、猫类动物咬伤的防治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宠物盛行城镇,尤以犬、猫类居多,同时我国农村地区素有养犬养猫的习惯,且多以放养为主,因此被动物咬伤人数逐年递增。除去导致人体软组织损伤、出血外,其最大的危害在于感染狂犬病。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传染病,一般主要在动物间传播。如果带有狂犬病毒的动物把人咬伤、抓伤,人就会感染狂犬病毒,进而可能患上狂犬病。人感染狂犬病后,症状可表现为狂躁不安、极度恐惧,怕水、光、风、声响等,并逐渐出现流涎,咽喉肌痉挛、瘫痪,呼吸和循环麻痹等症状。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一旦发病,病死率为100%。因此,一旦发生被犬、猫类动物咬伤后,预防狂犬病的感染,正确处理伤口尤为关键。

首先用流动的清水或肥皂水反复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min以上,边冲洗边挤压伤口,将血从伤口挤出,清除伤口碎烂组织,使用医用酒精或碘酒消毒伤口,然后尽快将伤者送至就近医院进一步处理伤口。以往主张伤口不包扎、不缝合,尽可能暴露,但会增加伤口感染机会,容易出现并发症,特别是遇到伤及大血管、面部重伤或伤口较大影响面容确需包扎缝合时,应积极予以清创缝合,局部浸润注射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中和渗入组织的病毒,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产生免疫保护抗体。同时应用破伤风抗毒血清也很必要,酌情使用抗生素,防止其他细菌感染。

预防犬类动物伤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季节性。犬、猫类动物伤人以6~9月最多,可能是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动物兴奋性高,暴露人群衣衫单薄,户外活动相对较多,易受伤害。因此与易激惹动物保持适当距离,避免刺激动物野性;2)人群性。一般以儿童及青少年伤者多见,此类人群喜好与动物玩耍,但认知判别能力和自我防护意识弱而易受攻击。需加强未成年人对动物的认识,适当隔离防护,对家中养犬养猫或与犬猫接触机会较多的未成年人,可在其暴露前接种狂犬疫苗。在接种的有效期内,如感染狂犬病毒,可产生免疫记忆反应,迅速产生早期抗体,从而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3)归属性。伤人的犬类以流浪狗、无主狗多见,需要加大养犬的管理力度,规范养犬行为,及时定期给犬类动物打犬用狂犬疫苗,加强城镇行政执法,减少流浪狗数量,消除安全隐患。结合积极开展社会宣传教育,普及狂犬病的防治知识,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在被犬、猫等动物咬伤后,及时处理伤口,接种疫苗,必要时接种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同时全程接种后进行抗体检测,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上一篇:如何搞好初中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 下一篇:谈数学课堂教学外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