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烟困局等

时间:2022-09-25 08:19:31

控烟困局

近日,一份名为《控烟与中国未来》的调研报告在北京,这份报告对我国控烟工作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控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等进行了权威。

报告显示,我国控烟情况根据《烟草控制框架条约》中对履约关键五项政策执行情况平均得分仅为37.3分(满分100分)。这五项关键政策分别是:保护人们免受二手烟的危害、提供戒烟帮助、警示烟草危害、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以及增加烟草税和价格。这表明,我国目前的控烟情况不容乐观。

据统计,2010年,我国吸烟总人数超过3.5亿,大约有7.4亿不吸烟人群遭受二手烟危害。

在北京的一家餐馆内,调查人员发现,在该餐馆就餐的顾客当中,很多人都在吸烟,而餐馆内也没发现任何关于“禁止吸烟”的告示。在一些网吧内,虽然墙上有明显的“禁止吸烟”标志,但泡网吧者和网管对此却都视而不见,大厅内弥漫着浓烈的烟味。除了这些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之外,很多人在工作时也要长期忍受“被吸烟”造成的危害。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在禁烟和控烟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全国性法律法规规定,同时地方性的法律法规在执行方面,尤其是处罚方面明显力度不足,这些法律和制度层面的漏洞和缺失,无疑是造成我国控烟工作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另外一个方面,烟草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禁烟工作的社会利益之间的尖锐冲突,也是影响控烟进程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据《控烟与中国未来》报告显示:2005年吸烟导致疾病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总和为2275.48亿元至2870.71亿元之间,而2005年烟草工商税收合计约为2000多亿元。烟草致病的经济成本已经抵消了烟草利税收益。2010年,其社会净效益已由1998年时的1.5亿元骤降至负600亿元。

同时,专家介绍,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往往是吸烟高峰持续30年到40年以后,健康危害才会达到高峰。所以我国吸烟率从1984年开始上升,现在已经基本到了健康危害的高峰阶段。

据了解,2000年后,我国男性人群在20多年的高吸烟率后负面健康效应正在显现:2005年,中国人群中归因于烟草使用的死亡人数已达120万人,其中有33.8%在40岁至69岁之间死去。

因此,面对烟草这个难缠的恶魔,管理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使控烟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警惕手机密盗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手机的功能可谓日新月异,从打电话到发短信,再到现在的手机上网,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然而,就在手机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的背后,一种看不见的危险正在威胁着手机的安全。

前不久,北京市的公司职员小金在使用手机登录自己的QQ时,发现手机网络提示密码错误。试了几次之后,小金发现依然登录不进去,这时她意识到,自己的QQ密码可能被盗了。

经过检测,技术人员发现,小金的手机中了一种叫“QQ盗号手”的手机病毒。专家介绍,“QQ盗号手”是一种专门窃取手机用户QQ密码的病毒,这种病毒常伪装成QQ的一些辅助游戏软件等手机常用软件,用户一旦进行下载,就会感染这个病毒。感染后,病毒会在后台自动启动,监听和窃取用户QQ的账号和密码,并把它发送到手机黑客绑定的特定手机上。

2010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更多的是为了交流信息和娱乐,最流行的就是手机上网聊天,而手机盗号病毒的存在无异于在手机网民中埋下了危害巨大的隐形炸弹。

让广大手机网民更意想不到的是,2010年11月,一种比“QQ盗号手”功能更为强大的手机盗号病毒突然现身。这种名为“终极密盗”的手机病毒不仅能够盗取QQ,还能盗取支付宝以及某些银行客户端的账号和密码。

这样的盗号病毒无疑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这些病毒到底是怎么被安装到手机里的,手机用户又应该如何防范呢?

专家介绍,为了更有效地散播这些病毒,手机黑客经常利用一些手机网民中流行的应用软件,如“系统升级包”、“手机QQ”、“手机输入法”、“开心农场手机版”等作为病毒载体,为了增加用户的中毒概率,手机黑客还经常使用一些带有诱惑性语言的短信或彩信,诱骗手机用户主动点击。

据统计,2010年,仅北京的一家手机病毒监控机构就截获各类手机病毒近2500种,比2009年同期增长近200%。

专家指出,2011年随着手机支付相关规定的逐渐明朗和手机支付方式的乐观前景,盗号类手机病毒可能会出现集体爆发的趋势。

因此,专家提醒手机网民,一是下载软件时一定要通过登陆正规网站操作;二是一定要为自己的手机安装专业的杀毒软件,通过在线检测等手段,保护自己的各类密码安全。

上一篇:测体温的镜子等 下一篇:高考成绩评价模式更加多元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