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教案

时间:2022-09-25 08:19:14

《二次函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二次例函数的概念。(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二次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二次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感悟——练习”,采用探究、讨论等方法进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几个特殊的二次函数的讲解,向学生进行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二次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2.难点:理解二次例函数的概念。

三、教具准备

从网上及相关资料搜集与本节课有关的材料,远程资源。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2)回忆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

2.新课。问题1,正方体的六个面是全等的正方形,如果正方形的棱长为x,表面积为y,那么y与x的关系可表示为?[y=6x2

问题2,某工厂一种产品现在的年产量是20件,计划今后两年增加产量。如果每年都比上一年的产量增加x倍,那么两年后这种产品的数量y将随计划所定的x的值而定,y与x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 y=20x2+40x+20

观察以上三个问题所写出来的三个函数关系式有什么特点?

经化简后都具有y=ax2+bx+c的形式,(a,b,c是常数, a≠0 )。

我们把形如y=ax2+bx+c(其中a,b, 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称,a为二次项系数,ax2叫做二次项;b为一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c为常数项。

又例:y=x2+ 2x–3

3.巩固练习。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y=3x-1 (2)y=3x2+2 (3)y=3x3+2x2(4)y=2x2-2x+1

(5)y=x2-x(1+x)(6)y=x-2+x(7)y=1/2

(8)y=x(1-x)(9)(1)y=x2

2.做一做。(1)正方形边长为x(cm),它的面积y(cm2)是多少?

(2)矩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如果将其长增加x厘米,宽增加2x厘米,则面积增加到y平方厘米,试写出y与x的关系式。

3.分别说出下列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 y=x2+1 (2)y=3x2+7x-12(3)y=2x(1-x)

4.若y=(m2-1)xm2-m函数为二次函数,则m的值为

4.例题讲解。

例1:关于x的函数y=(m+1)xm2-m是二次函数, 求m的值。

解: 由题意可得

m2-m=2m+1≠0解得m=2

当m=2时,函数为二次函数。

注意: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不能为零。

例2:已知二次函数y=x2+px+q,当x=1时,函数值为4,当x=2时,函数值为- 5, 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5.随堂练习。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当x=2时,函数值是3;当x=-2时,函数值是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拓展题)已知关于x的二次函数,当x=-1时,函数值为10,当x=1时,函数值为4,当x=2时,函数值为7,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解:设所求的二次函数为y=ax2+bx+c,由题意得:

a-b+c=10

a+b+c=14

4a+2b+c=7

解得:a=2,b=-3,c=5

所求的二次函数是y=2x2-3x+5

6.课堂小结。(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二次例函数的概念。(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二次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二次例函数的解析式。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上一篇: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