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邶风·静女》的空白艺术

时间:2022-09-25 06:45:58

《邶风·静女》的空白艺术

内容摘要:空白是我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创作技巧,是画家有意在画中省去若干应有的内容,留出空白,从而使画面“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通过联想和想象填补《邶风 静女》的艺术空白,再造诗歌的意境,体味诗歌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空白 想象 意境 情趣

诗歌语言凝练、跳跃性大,不可能叙事详尽,描写具体,所以经典诗歌往往抓住典型的细节,做片段性的描述,给读者留下许多的想象空间。欣赏就要通过读者想象填补诗歌艺术的“空白”,让诗歌中的事件完整的清晰的浮现在读者面前,才能正确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邶风·静女》是《诗经》中的爱情诗名篇,反映青年男女幽期秘约。诗歌短小精悍,但情趣盎然。鉴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囿于简单、机械的字面理解,而要调动想象的翅膀再现场景,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填补艺术的空白。

一.约会—初约还是再约?

第一节写的是男女约会,是初约,还是再约,诗作没有明确的交代。但是对约会性质的确定,会影响对诗歌情节的铺设,意境的再造,情趣的体味。

(一)初约。一个文静美丽的女孩看上了一个男孩,她想方设法告诉男孩约会的时间、地点。美女的主动约会让男孩激动不已,兴奋的饭也没吃,就飞快的奔向城南角儿。夕阳西下,就是看不到女孩的倩影。“难道地点不是城南角儿?难道她失约了不成?”男孩心急如焚,在角楼四周走来走去,抓耳挠腮,不知所措。其实,女孩早就来了,她找了个地方偷偷的藏了起来。远远的观看男孩的情态,正在嗤嗤偷笑呢!

(二)再约。一对男女相爱了,男孩按照约定早早来到城墙角等待姑娘。夕阳落到了山头,晚霞映红了天空。男孩的心理焦急起来:为什么没来?难道是家里人发现我们俩的事儿,把她扣留了?她挨打了吗?还是她突然变心了呢?他心神不安,禁不往“搔首踟蹰”起来。而姑娘呢,就藏在城墙附近跟他玩捉迷藏的游戏呢!

二.赠管——黄昏还是夜晚?

第二节写的是赠送礼品,时间是黄昏还是夜晚?地点在城角还是家里?我们既可以理解为第一节故事的延续,也可以理解为若干天后的再约;既可以理解为在城角女孩赠送男孩彤管,也可以理解为男孩在家睹物思人。欣赏者定位不同,故事发生的环境就有变化,诗歌的意境也会有所不同。

(一)相见。城角下,男孩到处找啊,找啊,女孩就是不出来。男子失望的蹲在城角,默默无语,伤心欲绝。不知什么时候,女子悄悄的走到她的身后,偷偷伸出双手捂住了男孩的双眼。男孩慢慢转过身,双手合于胸前。女孩无限深情的望着他,递给一把红艳艳的铜管。男孩伸出双手接住了那沉甸甸的爱。男孩双手捧着彤管,觉得它异常美丽,因为这是女孩金灿灿的一颗爱心。

(二)相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男孩早早的到了约会的地点——柳树林。这次,男孩也效法女孩的做法,想幽默一回。他躲在小树林里静静的等待姑娘出现。月亮徐徐的爬上了东山,将清辉洒向大地。忽然,姑娘的倩影在月下快速的移动,到了树林边,徘徊不前。男孩走了出来,两人在月下相会。女孩拿出彤管郑重的交给了男孩,彤管在月下熠熠生光。男孩吹起了女孩最爱听的曲子,两人沉浸在幸福的憧憬之中。

三.赠荑——回忆还是结局?

第三节写赠荑,是回忆往事,还是私定终身?故事发生在城角的路上,还是郊外的小道?这些艺术的空白要让我们读者去填补。填补的情节不同,表达的意蕴也略有差别。

(一)回忆。男孩独自坐在家里,望着床头的小草,浮想联翩。初约那天分手的时候,女孩从郊外的牧场放牧归来,送给他一支荑草。初生的柔荑细小鲜绿,生机勃勃。男孩想:小草会慢慢的生长,最终会长成茂盛的草丛,我们的爱情也会像小草一样茁壮成长。它不是一棵普通的小草,而是一种象征,象征姑娘的一颗痴心。

(二)结局。又一年的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吐绿,一对青年订婚了。夜晚,两人又约在城角见面,她手持一束茅草郑重赠给了男孩。剥开草芽,显出嫩白的芯。草芯是洁白的,就像天山上的雪,象征姑娘一颗纯洁的心灵。男孩觉得这普通的茅草美得太出奇了。男孩捧着茅草就像捧着姑娘的一颗赤诚之心。

优秀的诗歌,特别是古典诗歌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艺术的空白。我们在读诗时必须从具体的形象入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去探索、补充、填补诗歌在叙事、写景、意境等方面的艺术“空白”,才能感受诗歌的意象,再现诗歌的意境,准确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充分体现诗歌赏析中多样性的审美追求。

梁志谨,甘肃省白银市第三中学教师。

上一篇:巧用教材创意 享受诗意人生 下一篇:也谈《过秦论》对比手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