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发展的实施策略

时间:2022-09-25 05:08:28

促进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发展的实施策略

笔者通过对当地的调研,发现我市仅有部分中职学校部分专业开设了公共艺术课程,按照学生人数计算,比例还不足50%。主要原因有师资力量欠缺、认为该课程不重要而被其他课程挤占。有些学校虽开设但课堂效果不理想,教学质量有待提升、学生不重视等现象。

虽然笔者并没有对全省进行详细调研,但这种现象应比较普遍,也是大家关注的问题,现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一、成立地方监督机构

现在省组建了公共艺术课程落实调研组已对全省范围进行了巡视,了解到各个地区公共艺术课程开设的基本情况。当地也应该有这样一支队伍监督各职校公共艺术课程落实情况。

所以笔者建议由当地教育局牵头,组建当地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程落实检查小组,成立地方监督机构,产生调研员或视导员。随时随地可以检查开设的情况,并定期向市教育部门和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室和广东中职公共艺术研究会、省公共艺术课程落实调研组等部门反馈情况。检查小组成员除了检查工作外,还要让学校重视此项工作并传达培训会议精神:公共艺术课程是否正常开设与今后评比示范校、先进学校和学校整体评价直接挂钩,作为评选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检查小组成员在今后学校顺利开展工作后,还要继续做好美育质量和课程评价督查督导工作。

二、师资力量欠缺的问题

师资力量欠缺是很多中职学校未能按要求落实公共艺术课程的原因之一。

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先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做到把基础模块的音乐、美术各18课时的任务完成,暂不考虑拓展模块。在不考虑拓展模块的前提下,笔者强调各学校重视课外的第二课堂、学校活动、艺术活动、学校各艺术团队和社团活动的开展。

(一)学校外聘教师

学校可根据本校教师的需求量,聘请当地文化馆、艺术培训中心等社会文化艺术团体的专业人士担任兼职艺术教师。被聘教师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热心,有奉献精神,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这也调动起学生的热情和激情。

(二)部分专业先开设,逐步所有专业全覆盖

学校可以先从指定专业(动漫设计、室内设计、文秘、旅游、英语等)开设课程,在师资力量逐步完善的同时逐步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全覆盖开设。

(三)课程安排可分学科、分学期

现也有学校提出:应该从什么类型的课程中调整出课时安排公共艺术课程呢?文化基础课还是专业技能课?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课时,每周仅调整出一节课时即可。公共艺术课程全部安排在一年级授课,我们把全校一年级学生分为两批,把音乐和美术课程也分上下学期安排:第一批学生第一学期上美术,第二学期上音乐;而第二批学生第一学期上音乐,第二学期上美术。这样分学期授课对教师的需求量减少,即解决师资力量欠缺问题又有利于课程开设。

(四)合并班级,以大课形式授课

我们还可以采取合班的形式,以大课形式授课进行教学,效仿高校的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像全校的文化类课程和全学院的专业理论课程就是大班形式进行教学。但这种模式并不是所有学校都可以采用,首先学校要有合适的场地确保正常教学,再者学生要有较强的自主性。上课人数较多、课堂管理难度加大、不易组织教学。

三、学生缺课旷课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才是真正让学生积极主动进课堂的解决办法。我们先从制度管理方式入手,借鉴高校学位英语的考核制度,不过关者不给予毕业证。公共艺术课程是学校对学生美育教育考核内容之一,应把公共艺术课程考核放在重要地位,结合课堂考勤和评价考核决定是否颁发毕业证书。让学生们意识到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要性,解决学生缺课旷课现象。

在制定制度的同时,关键还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积极主动进课堂。

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呢?

(一)选对教学内容是提高课堂氛围的关键

有学生反映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接受困难,单调枯燥。课堂内容选对就可以提升教学质量。

笔者在认真研读了郝大微和肖编的两本教材后,发现这两本教材的内容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教材按照《教学大纲》的核心要求编写。在内容上别具一格、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符合中职学生特点;充分考虑地域特点,融入广东特色文化,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公共艺术・音乐》融入流行元素,具有r代性,通俗易懂,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着实地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公共艺术・美术》内含了古今中外传统美术知识,嵌入了涉及美术相关的新型文化领域,网页设计、工业设计等方面的拓展运用,符合中职学生涉及专业辅助知识,实现学生动手实践的实操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具有时尚感。教材的内容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承岭南优秀传统艺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教育思想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选材正确后,再结合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课堂的气氛就活跃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二)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教学大纲》中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收集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合理应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教学,努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创新,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各种文化、艺术资源,创设具有研究性、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激发学习热情。”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灵活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微信、QQ、微博平台、网站等来丰富课堂形式,调动学生主动走进课堂、积极探究教学内容的激情。

(三)定期举办公共艺术教育的活动,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在教学内容、考核制度、教学形式等方面都俱备时,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要得到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定期举办全市公共艺术教育的活动,师资培训、教学评比、成果汇报等工作。

1.定期举办公共艺术教育的师资培训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通过学习培训,让教师的教育思想不封闭、不保守、不停留在原有高度上。师资培训的长期计划,通过聘请专家讲座、学校之间的观摩学习、外出考察交流等多元化的形式,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教学技能,提升素养等多方面素质。

2.定期举办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评比

“有竞争才有进步。”通过举办一些教学的评比活动,比如说课比赛、公开课例比赛、教学设计与教学论文等活动,给予教师深入思考教研方面的问题,鼓励教师创新思维。在比赛中再学习、再收获、再创新。通过比赛提高自身教学基本功。

3.定期举办公共艺术教育的成果汇报

通过竞赛评选工作产生许多优秀的作品,将这些作品制作优秀成果集成。这不但是对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肯定,也是推广先进教育理念、优秀示范作品等的另一种学习方式。

综上所述,对茂名市现时职业教育公共艺术课程的问题,提出对发展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实施设想和建议。

上一篇:“产学对接”推进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下一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