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北方不能种甘蔗历史的传奇人物——李梅

时间:2022-09-25 04:55:32

改写北方不能种甘蔗历史的传奇人物——李梅

朋友,在北纬38°的华北平原上,你可曾见过茎粗如腕、高密如林的北国红蜜蔗?2011年中秋节,河北省电视台农民频道《致富情报站》和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聚焦三农》栏目组巡访河北省李梅蜜蔗示范园,亲眼目睹并亲口品尝了清甜爽口、酥脆如饴的北国红蜜蔗,真实见证了一个颠覆中国甘蔗种植历史的传奇。

李梅,北方旱区双覆膜种蔗项目完成的第一人。利用日本蜜蔗芽变提纯驯化育种20年,他研制的北方旱区双覆膜种蔗新技术,先后经省科技情报所2次互联网项目查新,2001年正式通过该省科技厅专家组成果鉴定,并列入国家农业部示范推广项目(成果登记证号:2001-0889)。河北大学生物系路漳教授对李梅先生选育的北国红系列新品种进行了糖分测定:北方蜜蔗的含糖量为16.8%~17.4%,较南方黑皮果蔗高3~4个百分点,并著词称赞李梅蜜蔗项目是“北方旱作农业高科技攻关的一次壮举!”我国著名科学家、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也高度评价“北方双覆膜种蔗新技术为现代化高效农业开辟了一条新路,推广后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评价证书编号:A30064)。壮举源自胆识,科技孕育甘甜。一个极具争议性和挑战性的课题,一个颠覆中国甘蔗种植历史的传奇,真实见证了北纬38°的河滩地每667平方米(1亩)蜜蔗产值超万元的神话奇迹。河北省李梅蜜蔗示范园已成为中国作物学会甘蔗协会在长江以北地区唯一的会员推广单位和最具影响力的种质资源基地(会员登记证号:0001)。2012年3月河北省政府和河北科技报社分别颁发“河北省重点项目推广单位”匾牌和“3·15质量信誉服务消费者满意诚信承诺单位”荣誉称号。

据《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和《中国甘蔗地理》记载:甘蔗属热带、亚热带禾本科作物,是世界上生物转化量最高的能源经济植物。我国甘蔗的集中产区一直限于北纬24°的长江以南地区,故有“橘不过淮,蔗不过江”之说。人要换个活法,地要变个种法。李梅先生根据南凉北热,全球变暖的气候变化和北方农时短、物候晚的传统耕作条件,制定出适合北方种蔗的肥水标准和栽培模式,并采取下铺地膜上盖拱膜的方式实施大田直栽,最大限度地提前和延长水果蜜蔗在华北地区的有效生长期。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悬殊,开发北方种蔗必须因地制宜、因种制宜。20世纪80年代后期曾有一股“北方种蔗热”惨遭失败,李梅为此三下江南做调研,认为导致种蔗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品种不适宜,技术不对路。按照北方种玉米的方式种南方黑皮蔗,生长积温达不到,未到成熟落霜花,株矮色青口感差。众所周知,以“拔地拉”为代表的南方黑皮蔗引进我国已有半个多世纪,因其种质基因严重退化,花叶病和矮化病频繁发生,导致茎细节短生长慢,低产低糖不抗霜,偶遇寒流侵袭,必定血本无归。南方果蔗芽眼大,生产全靠留主芽。每667平方米栽种6000苗,一般不留分蘖芽。北蔗芽眼绿豆大小,每667平方米栽种1000芽,主芽蘖芽都长蔗,高产优质潜力大。品种决定品质,产值决定优势。南方果蔗论根卖,一根卖价两三元。北方蜜蔗论公斤卖,1公斤至少卖4元。北蔗南种更高产,茎粗节长味更甜。一次下种多年收,抗病抗风更抗寒。每667平方米产蜜蔗1万公斤,一年纯利润超万元。事实胜于雄辩,良种尤为关键。湖南省泸溪县邓光祥连续两年引种南蔗损失惨重,登录《北蔗之歌网》之后,了解到新品种,改种“万山红”蜜蔗,首种告捷,扭亏为盈。2008年秋四川省自贡市钟洪先生北上引种“状元红”蜜蔗,株高超过4米,蔗茎粗如茶杯,最大单株重超5公斤。在当地蔗农中引起轰动,誉称“状元红”蜜蔗是“巨无霸”、“大毛竹”。由于北方蜜蔗宿根性强,越冬性好,分蘖力旺,成茎率高,钟洪先生引种四年真正实现了一次下种连年收获。他的事迹上了电视台,成为远近闻名的“蜜蔗状元”。

朋友,无论你对这篇北方种蔗的报道心存质疑还是颇感兴趣,无论你是多年离家四处漂泊的打工仔还是身负重任、坚守农村的社长书记,耕耘家乡的良田沃土,一样能令你扬眉吐气!耳闻不如亲眼见,欢迎您安排一次北方蜜蔗考察之旅。绿色生态的新兴产业——来自北方的甜蜜事业!欢迎您光临河北省李梅蜜蔗示范园。

(本刊记者 仪方)

《北蔗之歌》网:

中国甘蔗信息网:

专家咨询热线:13315470468

13503115102

上一篇:八哥 8期 下一篇:辣椒苗期长势异常的原因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