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贵”到底贵在哪里

时间:2022-09-25 04:38:39

看病“贵”到底贵在哪里

近一个时期,报刊、电视等媒体不断报道人民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笔者深入到社会中进行了调查,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笔者认为舆论界反映看病“贵”的现象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到某一个部门,下面就看病“贵”的原因和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看病“贵”是国家改革政策调整后出现的新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涉及群众医疗费的报销制度也在不断改革,由单位全报改为按离休、退休、工龄、年龄的不同比例报销。2001年国家全面推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后,城镇企事业单位实行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住院有了门槛费,检查、治疗费用按规定的比例报销,药费分甲、乙类按比例报销及自费药品。医疗费由公费变成了自费和部分自费,从此,看病“贵”的问题成了社会舆论的焦点。

1、医疗价格调整后医疗费用增加。2001年, 国家在两江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国推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时,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政府对医院的补贴不到位、医务工作人员工资偏低的实际,出台了新的医疗服务价格,适当调整了住院费、手术费、麻醉费、护理费、治疗费等技术劳务的价格,增设了诊查费。医疗价格的初步调整使医疗费用较之过去有了增加,群众看病的支付费用比过去略有增高。

2、新、特药虚高定价抬高了群众的医疗费用。 国家为了鼓励药品企业加大新、特药的研制开发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其中将新、特药的广告费、研发费等纳入了成本。由于存在很多虚假的成分,制定出的价格就比较高。新、特药由于广告推销的力度大,临床使用比较普遍,有些新、特药没有纳入医疗保险用药范围,属于自费药,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3、国家对医院预防感染管理加强,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尤其是2003年全国出现SARS疫情后,政府对医院内预防感染的要求越来越严,要求患者在做手术前,都必须做艾滋病、甲、乙、丙肝检测;做腔镜检查前,也必须做艾滋病和甲、乙、丙肝等检查,这些检查无疑增加了患者的费用支出。《医师法》出台后,处理医疗事故规定举证倒置,医生为了自我保护,在诊疗过程中为了做到结论有据可依,检查的项目细了,无形中也增加了病人的支出。

4、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医疗消费滞后的影响。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后,初步解决了城镇职工看病“难”的问题,但这种保险属于职工个人和单位的投入,国家职能缺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仅限于城镇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没有涵盖城镇无业居民和农村的农民、农民工,覆盖面比较小。由于国家没有投入,保险基金比率较低,参保个人仍然要负担相当的医疗费用,这样势必束缚了参保人员的医疗消费,看病“贵”的问题就不断地反映出来。

二、药费报销体制改革后,计划经济时期旧观念对医疗费用认识的影响

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看病实行的是公费报销制度,无论是在门诊看病的费用,还是住院的药品费、检查费、治疗费都是全额报销,个人没有任何经济负担。进入市场经济后,医药报销制度虽然有了变化,但基本上还是单位报销制。由于当时的医疗收费价格偏低,个人支付的比例较小,对个人的消费影响不是太大。当时人们关心的是报销的及时性问题,对费用支付的多少反映不是很大。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后,住院个人得支付门诊费,住院费、检查费按比例报销,药品分甲、乙类按比例报销,同时规定了自费药,用药目录以外的药全部自费。这样,个人支付

的比例较大,付出的较多,再加上城镇职工出现下岗现象,收入偏低,看病“贵”的问题更加显现出来。

三、舆论导向因素的影响

随着改革的深入,医药报销制度转轨以后,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受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人们的收入偏低,随着物价的上涨,人们的消费增大。健康消费平时没有纳入人们的消费视线,突如其来的疾病属于意外集中消费,人们没有心理准备,一下子支付一大笔医药费就感到难以承受。目前,显现出来的看病“贵”、吃药“贵”是一种自然的社会现象,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舆论呼吁下引起政府的关注是必要的,但是不断地以大量的篇幅报道此事,必然误导人们产生片面的认识,影响广大医务工作的思想情绪,影响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

四、医院管理因素的影响

1、个别医生抵不住药品促销商的诱惑,开新特药、开大处方。医院是药品销售的主渠道,医生在为病人诊疗过程中,在药品使用上起着主导作用,药品销售商看准了医院这个主市场,把商业竞争的促销手段搬到医院。把促销的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在了医生身上,开药给回扣,这是药品销售商在医院推销药品的主要手段。个别医生抵不住利益(金钱)的诱惑,在治疗过程中大量使用药品商推销的新特药,有的抗菌素联合使用,开大处方,加重了病人负担。不少医院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采取了不少措施进行治理,但由于药品销售商是暗箱操作,成了医院管理者治理的难题。

2.医生对设备辅助检查手段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医疗设备检查的项目越来越多,医生过去习惯性的口、触、视、听的诊断方法,随着设备的发展由设备检查所代替,再加上《医师法》举证倒置的要求,医生为了有一个确定诊断的依据,大量运用设备检查手段。设备检查的广泛应用,无疑增加了病人的诊疗费用。

3.医院高、新、尖设备的引用对医疗费用增长的影响。现代化医院的发展标志之一,就是医院必须具备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检查手段。事实也正是如此,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型检查设备在医疗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此,医院管理者都把发展高、新、尖的医疗设备作为医院发展战略之一,采取各种措施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这些设备引进后,医院的诊断手段先进了,诊断水平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提高了,但大型医疗设备的检查费用比较高。频繁地使用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必然增加病人看病的费用。

4.不同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对医院管理者管理理念的影响。改革开放后,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由于收入的不平衡对医疗消费的要求就不同。一部分收入高的群体对医疗消费要求就高,病房要单人带卫生间、带电视、带空调等特殊设施,检查要先进设备,药品要进口药,最低也是新、特药,服务要求一流的……这种特殊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也引导着医院管理者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先进设备,引进新、特药,提高服务档次,提高服务水平。医院的投入要求有回报,对收入低的群众无疑就产生了一种压力,使人“望病生畏”。

5.医院在采购药品中收取折扣、回扣没有让利患者,间接加重了患者负担。医院在药品或卫生材料采购中,要求供货商给一定的折扣或回扣,按规定这些折扣或回扣,应该让利给患者,不少医院没有严格按照让利的规定执行,最终还是让患者多付了钱。

6.有些医院有违规收费现象,加重了群众的医疗负担。有的医院在收费过程中执行收费标准不严格,有分解收费、多收费、巧立名目收费现象。乱收费无疑加重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五、药品销售商无序竞争因素的影响

1、生产厂家重复生产的竞争,致使药品价格提高,增加了医疗费用。据有关报道,我国生产阿莫西林的药厂有100多家,生产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药品的也有数十家。这些厂家要建厂,要上生产线,要进行达标认证,要开拓市场,巨额的投资全部要在药品成本中分摊,投资者为了收回投资,创造利润,就想方设法扩大成本抬高药价,这是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2、药品商品名泛滥,新、特药大量使用,增加了患者医疗费用。药品生产企业在建厂、上生产线之后,为了尽快收回投资,得到回报,就在药品品种的开发上想点子,将正在使用的某种药品略加其它成分或对生产工艺略作改造或改变药品剂型、规格或改变包装,再给药品起个商品名,贴上新标签,就成了新、特药。目前,药品商品名繁多。如:氧氟沙星它的别名就有康泰必妥、赞诺欣、氟嗪酸、泰利必妥、多诺定、奥复星、塔立必泰、洗特、竹安新、竹林安特、赞诺欣等20个名称,如头孢三嗪(抗生素)它的商品名有菌必治、头孢曲松钠、999罗塞秦、安塞隆、果复美、菌得治、罗氏芬等14个名称。这些商品名的滥用,给药品商抬高药价提供了条件,再加上广告宣传,迷惑了患者,给医生乱开大处方提供了方便,大量使用新、特药、贵重药,加重了患者负担。

3、药品价格虚高,增加了医疗费用。 随着药品市场的开放,药品零售价格由原来的政府制定改为由药品生产厂家先定,再由国家发改委备案审核,制定出最高零售价。药品生产商为了促进药品生产的效益,抬高成本,由大包装改为小包装,抬高价格。由此可见,出厂价和最高零售价之间的差价一般的在10倍左右,最高的可达30多倍。新、特药包装小,价格贵,必然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

4、不正当的营销手段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药品的虚空高定价,给药品生产商和营销人员留下了促销的空间。药品生产商为了争取生产量的最大化,把药品销售价的空间留给了药品营销人员,药品营销人员通过给医生开处方回扣的手段,进行药品的促销,通过促销手段,增加药品品种的销量。医德差的医生为了捞取回扣,在给患者诊疗过程中采取联合用药的手法给患者开大处方,致使患者治病的费用增加。

上一篇:旧上海医院扫描 下一篇:整形大师详解中国式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