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门八方拳

时间:2022-09-25 03:31:45

八方拳又称八步连环拳,是明清之际流传于回族教门中的一种独特拳术,全称圣门八方拳。其拳分上下八路,八八六十四式,左右相同,虚称一百零八式。此拳以走转为主,据传此拳系八卦掌的一个分支,但拳理却不相同,表似八卦,内类查、花,步法迥异,以“走三步退一步”为原则,退一步又是下一式的第一步,又称作“三步一冲拳,收必往回返”,进也是退,退也是进,忽进忽退,诡异多变,七步并一步,有脚踏七星之说,连绵不断,最后形成8字一圈。此拳身如腾猿,掌如牛舌,刚柔兼备,动静互参,循环往复,动作简单明快,短小精湛似心意拳,技击性非常强。套路中没有一个多余动作,中段插花加一亮相动作以提高兴趣,称作“小插花拳”,并形成一个套路,以劈靠为定形亮相,动作大方,走外圈与八卦掌相似的称为“大盘架”。

八方拳本体,每四式组成一8字,每式三步完成,实用中讲究一步定输赢,与人相持,皆走侧面倒八字,从两侧击敌,两式一亮相,因8字并不像八卦一样重叠,打起来据说很像梅花,第五路又特名五路梅花拳,动作规范,却没有固定的组合顺序。循环往复,任意穿插,每一式皆可抽出单练,攻防非常严谨;是一门内外兼修的上乘拳术。素有拳打八方之说,故名。

八方拳讲究十决八会,十决称为“崩踏劈撩钻,托靠打拿缠”,八会称为“头、肩、肘、手、胯、膝、足、臀”素有“全身无处不打人”之说。行拳缠丝力和螺旋力交织在一起,撕扯拉分,每一式皆暗含有打法、拿法、拆骨法和断臂法。稳健而凶悍变化多端而又各自脉络分明。

八方拳与七式(奇士)拳并称为回族内部看门两件宝。对内亦称“宁教十趟腿,不教一方拳”,可见对其是何等珍视。八方拳不像其他拳种一样流派纷呈,传播范围极小,又有“只见传其名,不见拳其形”之说,此拳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闯名是心意,保命靠八方”作为教门拳中的保命拳,与外界皆言习心意拳,展示演练只露“十大形”即心意拳。非教门不轻传,非至亲绝不外传。

八式内功心法述真

八式功是圣门八方拳内秘传功法,现经整理,以详实的练功运息方法公布于众,以飨同好。

八方拳八式功法,共有八个不同的动作,又分站功和坐功,相互映衬,时间充足,当以站功为主,时间有限,可以坐功,相得益彰,大大加快了练功效果。

八式功,依任督二脉,分为闭息法和应天法两种(即当今所说逆顺呼二法)然当今同类功法所述不详,导致初学者,把穴位理解成沿皮肤表面运行,实大谬误,穴位大多在骨逢中凹入处,学者不明,守膻中者,致练成气阻者有之,守丹田者练成大腹者有之,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盲目练习之过。初学之士,必先寻访中医,通过压迫等方式,示以准确穴位。

闭息法

闭息法和应天法相反,俗称作逆呼吸,而道理并不相同,数条经脉汇聚丹田,通达周身之力,爆发一端,不明其理,不可枉自练习,恐对自学者不妥,伤及自身,不敢随意,故此法暂略。

应天法

运意带动气,采集天地阴阳之气到印堂,从神庭到印堂,经百会,过风府,吞咽津液,带动意气,下行经大椎、陶道、身柱、神道携带日月之精气(两肾。注意非意经过两肾,是顺路携带,用心体会,像伊洛汇入黄河一般注入命门)、灵台、至阳、筋缩、中枢,脊中,悬枢,人命门少聚(三流汇一),走会阴,过曲骨、中极、关元、石门至丹田中少聚,出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遇巨阙而反行自转一周,上行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旋机,破天突而直冲印堂,而入呼气反向下行而出并略停数秒,此时为顺式呼吸,动作参见混元桩运气要领,必尊细软绵长四字法,不可强行为之,初学可用自然呼吸,作到呼吸匀畅时,再走穴位,免入斜道。

八式功法,各有功效,日久而功成之时,可汇成惊弹抖炸之力,倘四力聚合,加以武技,闪转腾挪之法,功力必大进,年长者亦可调解生理机能,有祛病延年之功效。八式功法阴阳相合、动静相兼、内外相连、刚柔相济原则,使整体一气贯通,内发于外,具有技击和养生双重作用。

混元桩功

双足分开与肩同宽,曲膝内扣,脚根略抬起。双手如抱球,此动作很像篮球运动员双手预投篮,与首同高,目光从两虎口间通过。双臂外拓,沉肩坠肘,舌顶上颚,双目微闭,收视反听,意守丹田。初以自然呼吸,做到细软绵长四字。继尔可以腹式呼吸,交换阴阳之气充于丹田。不可过多,多有损本元气(长时间作深呼吸也能让人头晕目眩,可自试,不主张),数次后而人静。站桩时间要逐渐加长,不可强行用功。

收式

双掌内旋,左掌居上,拇指向下,掌心向前。右掌掌心向前,拇指向左,用丹田元气向外推出数寸距离,把球发挥出去。

双肩后展,双掌抽回腰间,掌心向上四指向前。以肘带动双掌向两边分,四指向腰。双臂分至平行时,掌心自然变为向下。继双掌向上举至头顶同时深吸气,掌心相对。随之双掌下按,吐气身体放松,掌心向下至丹田处。

功毕,以双掌热量拂在脐和丹田处轻转。但不要推动肌肤。

上一篇:乡村明师 第11期 下一篇:通背拳救命三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