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跨学科”背景下辅导员的职业能力

时间:2022-09-25 03:15:05

浅议“跨学科”背景下辅导员的职业能力

【摘 要】跨学科是当代科学进步的重要标志,跨学科教育也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跨学科背景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工作是跨学科的工作,可以从职业化管理和专业化管理两个维度来界定辅导员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跨学科 辅导员 职业能力

21世纪是人类社会复杂性以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互关系复杂性日益增长的时代,学科在不断的分化并向着高度综合化、整体化的方向发展,跨学科是当代科学进步的重要标志,跨学科教育也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顺应教育“跨学科”发展趋势的同时,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获得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辅导员工作是跨学科的工作

辅导员是高等院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支特殊力量,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成长发展指导和日常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其核心任务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大学生“学习上的教授者、生活上的指导者、人生中的引导者”。

1.学科的概念及界定

学科(discipline),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学术的分类,是与知识相关联的一个学术概念,另一个含义是特指高校教学、科研相关的功能单位,以一类知识为背景和核心开展活动的组织。

学科的界定,涉及知识的分类,由于知识分类并非绝对,所以学科的界定是一种模糊和流动的界定,使“跨学科”发生成为必然。

2.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本质

“跨学科”(interdiscipline)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一次会议速记的记录文字中,哥伦比亚大学著名心理学家伍德沃斯(WoodvosR S)率先公开使用了“跨学科”这个词。近几十年,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及丰硕成果的问世,出现了专门研究跨学科现象、规律和方法的“跨学科学”。

“跨学科”的本质是一种整合来自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是在研究和教育过程中将单一学科的某个或某些元素整合在一起,产生新知识,解决和完成一个问题和任务。

3.辅导员工作是“跨学科”的工作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教育人和培养人的工作,必须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其工作的理论基础与知识借鉴既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又借鉴了思想政治教育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人才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构成了理性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跨学科”的教育。

第一, 21世纪,教育的主要职能是核心价值观的灌输、生活技能的传授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其中核心价值观的“灌输”是首要任务,也是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反映社会制度和时代本质的价值观,涉及道德、社会、自然、群体、政治、经济、民族等多学科、内容丰富的知识理念,辅导员的工作就是要整合不同学科里面蕴涵的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理念“灌输”给大学生,不同学科里面蕴涵的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就构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跨学科”教育的知识体系。

第二,辅导员工作致力于促进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转型,转型时期背景下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也更加尖锐,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任何单一学科都难以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复杂问题,必须要整合相关学科里面蕴涵的、有利于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的理念、知识、方法和实践经验,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笛卡尔追求的“让心智在一切方向上充分涌流”的教育,彰显鲜活生命力。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模式是“跨学科”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是指在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需要所设计和建构起来的教育目标、内容、方式、方法、手段、结构等方面的综合性理论模型和实践范式。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多元、文化多元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滞后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必须要紧紧围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构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把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根本问题,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概念、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可所用,构建“跨学科”教育模式。

二、跨学科背景下的辅导员职业能力

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职业能力是个人从事职业的能力,包含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知识结构等影响职业活动的主观条件。构成职业能力的各要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普遍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统一于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职业能力既是衡量个人在岗位职责方面胜任与否的标准,也是影响个人成就感获得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讲,职业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构成可以包括:基本职业技能(任职资格)、专业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关键职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

学科背景下,辅导员工作始终围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基本矛盾开展,着力解决现代社会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要求和大学生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这一特殊矛盾,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的根本途径,形成相应的管理体制。因此,学科背景下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的意义上来讲,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可以从职业化管理和专业化管理两个维度来界定。

从职业化管理维度来看,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构成有三个方面:职业理想、职业形象和职业技能。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政治信仰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大的内驱力,也是职业能力的根本。职业形象也是职业能力一种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包含四项要求:严谨的思想作风、良好的精神状态、坚韧的意志品格和健康的身体素质。也就是说,辅导员要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出发,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以对思想政治教育坚定的信念和自信心,以强健的体魄、良好的思维和创新思想、充沛的精力,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理智谦和、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树立辅导员完美的职业形象,赢得大学生的支持、信任和尊重。职业技能是指实际工作能力,主要包括:调查研究的能力、思想宣传的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等。辅导员要具备善于接触、观察、了解、分析大学生群体和社会环境,做出正确决断的能力,善于结合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理论的能力,善于总结实际工作经验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能力。辅导员要具备较强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要善于抓住要领、突出重点、富有鼓动性地开会讲话,要热心、耐心、细致地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具备深入浅出、思维严密、理论联系实际地说服教育大学生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社会性的教育活动,辅导员既要具备组织面对面思想教育活动的能力,还要有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的能力,既能通过深入细致的谈心谈话教育学生,又能充分利用教育载体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从专业化管理的维度来看,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构成有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两个方面,在知识结构方面包括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辅导员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构成,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良好的理论素养,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史等基本知识基础。同时还要熟悉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做到既懂知识,又懂业务,思路才能更加开阔,优势才能更加突出,才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能力结构方面辅导员应具备决策能力、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现代化手段的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决策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职能,集中体现辅导员的智慧、能力和才干,科学决策是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重要方面。辅导员还必须具备运用现代化手段的能力,学会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与学生对话、沟通和交流,借助高技术群体快捷、高效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大学生是一个知识群体,具有现代意识和独立人格特征、崇尚科学与理性,善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辅导员的另一个重要能力结构就是要具备学习能力,要善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善于深入研究,善于实践。

【参考文献】

[1]王沛民,顾建民,刘伟民. 工程教育基础. 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325.

[2]汪丁丁,汪丁丁青年对话录:教育是怎样变得危险起来的.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52.

[3]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1999:1616.

上一篇:各类学生活动在中高职学生德育中的作用 下一篇:美术院校心理弱势群体学生教育体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