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式的转变策略

时间:2022-09-25 03:12:2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方式的转变策略

摘 要: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随着多元化世界的形成,教学内容和课程类型日新月异,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综合各种评价方式,对学生作出有效的评价,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转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172-01

一、关注质性的教学评价

目前我国小学教学仍主要采用考试的方法来评价学生。过度强调量化评价忽视了学习的过程性,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工具理性”己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人们逐渐意识到“实践理性”和“解放理性”的重要性,开始在教学中采用质性评价。量化评价把复杂的课程简单化,企图以数据来说明教学中的一切问题。而质性评价则是从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出发,通过访谈与观察等方法,分析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质性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学生通过课程学到了哪些东西,而不是取得了多少分数。评价者把评价过程视为发现课程潜在价值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绝对严格的程序,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它注重主体的参与性与过程性,认为隐性知识的掌握是主体学习的一个重要价值。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可以运用质性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保持评价标准的开放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评价,总是采用标准化的试题与答案,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标准的统一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同样的考题对于不同的学生本来就是不一拥摹R桓鐾骋坏奈侍舛杂诨础扎实的学生来说可能很简单,但是对于家畜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则很难,整齐划一的评价标准并不能正确反映学生的学效果,极有可能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学评价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评价指标,弹性地对学生作出评价。例如,当教师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时,不能以全部学生都掌握了这一知识为标准。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虽然只掌握了一点甚至没有掌握,但是他们与以前比较是有进步的。教师也应该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多元主体参与教学评价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各种教育工作者。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只由自己对学生作出评价,把教学当成自己的“独角戏”。教师作为唯一主体的评价方式是不全面的,课堂只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内容。在课堂之外,教师并不能掌握学生的所有情况,他们单单根据自己头脑中的己有印象和所看来评价学生。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片面的,不公平的,它会让学生产生反感的情绪。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体会到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他们能够进行自我总结与反思,并且提出自己的改善意见,提高学习的效果。与此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例如:教学6,7的认识时,学生用7根小棒摆出许多有创意的图形。总之,教学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全方位的,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促使评价的引导、激励和反馈功能更好地发挥。

四、拓宽教学评价领域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三维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评价则应该以这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作为基准。我国课堂教学评价中缺少对现实性的关注和考量,重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是独立的人,是发展中的人,因此教学评价还应关注过程的体验、方法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学生在学校里不仅能学习书本知识,还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学评价若只关注某一方面,则会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教师除了要评价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他们对课外知识的学习;除了要评价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要看到学生其它种能力的发展。例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可能不好,但是动手操作能力强,当学生在课外的某一领域取得成就时,教师就应给予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五、注重教学过程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新课程改革虽然己经进行了十多年,但是我国绝大部分学习依然过度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学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缺少交流和反馈,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较少,忽视了形成性评价。总结性的评价方式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检测,影响教学效果。除此之外,部分教师过度重视预设教学目标评价。他们把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当成课堂教学的评判标准,但是课堂教学时复杂多变的,教师在教学中可能会生成新的教学目标。如果忽视对生成性的教学标的评价,教学过程则会缺乏生机与活力。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过程评价的多样性,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采用提问、口试、小测试等方式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教师还可以开展”教评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作业、提问等情况对学生作出总体和个体的评价,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建立课程教学反馈机制。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导向、鉴别、选择和反馈的功能,在课堂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教学评价应当遵循客观性、整体性、指导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来确立。教师在重视量化评价的同时适时采用质性评价;重视过程评价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保持评价标准的开放性,让更多的主体参与到评价中来。

参考文献:

[1] 熊 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27-28.

上一篇:让小学数学课堂彰显趣味性 下一篇:师爱让孩子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