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中能颠倒使用的双音虚词用法举隅

时间:2022-09-25 03:00:28

古汉语中能颠倒使用的双音虚词用法举隅

古汉语中,有这样一类双音节的文言虚词,它们可以颠倒使用。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颠倒后其意义和用法基本不变;一种是颠倒后其意义和用法发生了一些变化。试举例分析如下:

一、颠倒后,其意义和用法并未发生变化。

1.已业业已

二者均作副词,表时间过去或事情完成,可译为“已经”。

如:⑴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十余万兵已业行。(《史记・刘敬列传》)

译:这时候汉朝的军队已走过句注山,二十多万军队已经出动。

⑵使者业已受节,可至皮山而还。(《汉书・西域传》)

译:使者已经接受了符节,可让他到皮山再回来。

2.且犹 犹且

二者均为副词,表让步或进逼,(与“而况”或“况”相连)可译为“尚且,还”。

如:⑶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孟子・公孙丑》)

译:管仲尚且不可召唤,何况不愿做管仲的人呢?

⑷王者至尊,犹且不堪,况尔小人之类乎!(《国语・周语》)

译:王是最高权位的人,尚且受不了,何况你们这班小人呢!

3.犹尚 尚犹

二者都为情态副词,都可译为“尚且,还”。

如:⑸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况莫大诸侯,权力且十此者乎?(《汉书・贾谊传》)

译:天子正值盛年,实行仁义没有过错,对人们恩泽有加,尚且如此优厚,何况对那些权力极大、十倍于此的诸侯呢?

⑹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吕氏春秋・察今》)

译:先前他们(指楚人)树立标志的时候,是可以引渡过河的,现在河水已经变化,而涨了许多,楚人还顺着标志过河,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4.以是是以

均为表结果的连词,可译为“因此,所以”。

如:⑺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译: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

⑻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孟子・梁惠王上》)

译:孔子的门徒,没有人谈论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所以后代对这件事没有传述。

5.何奈奈何

都表疑问,询问,可译为“怎么办”。

如:⑼孤负平生志,已矣知何奈。(韩愈《感春》之二)

译:辜负了平生的志向,不知该怎么办。

⑽诸侯不从,奈何?(《汉书・高帝纪》)

译:诸侯不听从,怎么办?

6.独唯 唯独

均为副词,表限于某个范围,可译为“只有”。

如:⑾齐城之不下者,独唯聊、莒、即墨,其余皆属燕。(《史记・燕召公世家》)

译:齐国的城邑没有被攻下的,只有聊、莒、即墨三个地方,其余的都属于燕国。

⑿吾以羽檄征天下兵,未有至者,今计唯独邯郸中兵耳。(《汉书・高帝纪》)

译:我拿羽书急传天下征兵,但却没有来应征的人,现在算算只有邯郸的兵而已。

7.何如 如何

均表疑问或商量,常作谓语,可译为“怎样,什么”。

如:⒀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译:今天的事情怎样了?

⒁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僖公四年》)

译:难道是为了我吗?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和我共同友好,怎么样?

8.遂乃 乃遂

均为表示结果的副词,可译为“于是,就”。

如:⒂遂乃行。(《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译:于是(曹操)就领兵出发。

⒃乃遂入秦。(《史记・张仪列传》)

译:于是(张仪)就去了秦国。

9.若乃 乃若

皆为表转折的连词,可译为“至于”。

如:⒄若乃得去不肖者而为贤者狗,岂特攫其腓而噬之哉!(《战国策・齐策》)

译:至于能离开坏人而成为好人的狗,岂但抓坏人的腿肚并咬他罢了!

⒅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害矣,乃所谓善也。(《孟子・告子上》)

译:至于人的性情,那是可以为善的,这就是所说的善。

10.何若 若何

均表疑问、商量,常用作谓语,可译为“怎么样”。

如:⒆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墨子・鲁问》)

译:现在假使在鲁国境内,大城市攻打小城市,势力大的大夫攻打势力小的大夫,杀掉那里的人民,抢掉那里的家畜、家禽、布匹、绸缎、粮食、钱财,那怎么样?

⒇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之战》)

译:你们自己去取些麋鹿,让敝邑闲暇些,怎么样?

11.何谁 谁何

均为疑问代词,可译为“谁”。

如:(21)吴王闻袁盎来,亦知其欲说己,笑而应曰:“我已为东帝,尚何谁拜?”(《史记・吴王濞列传》)

译:吴王听说袁盎到来,也知道他想游说自己,就笑着回答说:“我已做了东方的帝王,还去拜谁呢?”

(22)兼容海内,泽及后世,不知为之者谁何。(《淮南子・本经训》)

译:包容全天下,恩泽流后世,不知做到这个的是谁。

二、颠倒后,意义和用法发生了一些变化。

1.尔乃乃尔

“尔乃”,表示顺承、转折的连词,可译作“于是”。

如:吴、蜀以定,尔乃上安下乐,九亲熙熙。(《三国志・魏志・杨阜传》)

译:吴、蜀得以平定,于是(全国)上下安康,九亲和乐。

“乃尔”,为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

如:简文问郗超:“万(指谢万)可自败,那得乃尔失士卒情?”(《世说新语・品藻》)

译:简文帝问郗超说:“谢万自己失败倒不要紧,他怎么能这样失去同士卒的感情呢?”

2.已而而已

“已而”,副词,表时间相距不久,可译为“后来,不久”。

如: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译:不久,夕阳已在山头,人影疏疏落落,太守将要归去而宾客相随。

“而已”,语气词,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算了”。

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译: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艺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3.也者者也

“也者”,语气词,表停顿提示,可不译,一般置于句中。

如:有臣柳庄也者,非寡人之臣,社稷之臣也。(《礼记・檀弓下》)

译:有个臣子叫柳庄的,不是我个人的臣子,而是国家的臣子。

“者也”,语气助词,表句末停顿,可不译,一般置于句末。

如: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译:教导,是发展学生的优点和纠正学生的缺点的。

4.微独独微

“微独”,表范围的副词,可译为“不只,不仅”。

如: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

译:不仅赵国,其他诸侯(子孙受封的)他们的后代现在还有存在的吗?

“独微”,表揣测的疑问副词,可译为“莫非”。

如:独微往见跖邪?(《庄子・盗跖》)

译:莫非去会见盗跖吧?

上一篇:神奇的地平线 下一篇:趣说“方位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