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审计风险的成因和防范措施探析

时间:2022-09-25 02:16:39

部队审计风险的成因和防范措施探析

摘 要:文章对部队审计风险的概念、特性、成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部队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部队 审计风险 成因 防范

中图分类号:F239.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187-01

一、部队审计风险的概念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会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结合部队实际,部队审计风险可以理解为:部队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与客观事实发生偏差或背离,从而要承担相关责任的可能性。

二、部队审计风险的特性

1.客观性。部队审计风险总是客观存在于部队内部审计活动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必要的审计程序来分析固有审计风险,根据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健全及有效性来确定审计风险,收集充分的证据来降低审计风险。这些都只能帮助审计人员来降低审计风险发生的频率或者减少相关损失的程度,由于审计手段的局限性以及审计载体的不明确性,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2.普遍性。部队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审计方案编制的不合理会产生计划风险,证据收集的不充分或不规范会产生证据风险,审计抽样的不科学会产生机会风险。因此可以说审计风险可能存在于部队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具有普遍性。

3.潜在性。部队审计风险虽然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但如果没有一定的条件或诱因,潜在的可能性不会转为现实风险,它只是一种需要承担相关责任的可能,具有潜在性。例如审计过程中可能对一些信息没有发现,但是这些不足以影响审计结论,所以就不会承担相关的责任,也就不可能转变为审计风险。

4.可控性。部队审计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只要审计人员增强风险意识,采取相关措施,通过适当途径,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风险的产生和发展,就可以将审计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而部队审计风险具有可控性。

三、部队审计风险的成因

影响部队审计风险的因素很多,总的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

1.受审计客体影响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审计风险中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根源都来自于审计客体,即被审计单位。

(1)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影响着部队审计的固有风险。固有风险的产生与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有关,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制度是否健全及会计工作是否规范是影响固有风险的根本原因。作为审计主体,审计人员是以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信息作为媒介进行间接审计,如果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不真实可靠,信息失真,导致审计人员做出错误的判断,作出偏离事实的审计结论,从而导致固有风险的发生。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失实的越多,固有风险越大。部队审计人员无法影响或降低固有风险的水平,只能通过必要的审计程序来分析和评估固有风险水平。

(2)被审计单位的内控情况影响着部队审计的控制风险。控制风险产生与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水平有关。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执行是否严格是控制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是审计主体实施审计监督的基础,没有内控制度,或者内控制度无效,没能起到内部监督作用,将会增加控制风险。反之,内控制度很健全,执行有力,将有效地减少控制风险。由于内控制度不能完全保证防止或发现所有错弊,内控制度也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因此,它必然会影响最终的审计风险。另外,控制风险是审计过程中一个独立的风险,它独立存在于审计过程中,与固有风险的大小无关。同固有风险一样,部队审计人员无法降低控制风险,部队审计人员只能根据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情况,确定控制风险水平。

2.受审计主体影响的审计风险。虽然审计风险产生的根源是来自于审计客体方面,但审计主体是否能准确地发现并把握被审计单位的虚假会计信息及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等,对审计风险同样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同审计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检查风险又是由审计主体即审计人员的主观因素决定的。

(1)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部队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审计人员不能完全适应审计工作的需要。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和工作经验有很高的要求。但部队的审计干部有一部分是院校毕业直接分配到审计岗位,缺乏工作经验,对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发现不了或者判断失误;另一部分是部队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他们虽有丰富的财务经验,但审计理论水平不够高,造成审计能力不能适应审计要求,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2)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观念。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是高层次德才兼备的人员,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但受部队人员编制的约束,部队审计干部部分是由主办会计或其他人员兼职。主办会计兼职审计工作必然影响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而独立性是审计工作最根本的要求之一,是审计结果客观公正的前提条件,由于受到审计管理体制的制约和用人机制的影响,无形中增加了审计风险。兼职过多造成责职不明、责任不清,导致部分审计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影响审计质量而产生审计风险。

(3)具体审计程序的实施。一个部队审计项目从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审计方案、发出审计通知书、进行具体审计实施,到写出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作出审计决定、审计归档等都有一套固定的法定审计程序模式。如果审计人员在执行过程中没有严格遵照部队审计条例和部队审计准则,没有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采用的审计方法不恰当,就会导致审计内容遗漏、审计证据不充分,从而导致审计结果的不准确,产生审计风险。

四、部队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1.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1)要提高各级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学习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审计手段,才能满足不同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的需要。

(2)要重点加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的培养。只有每名审计人员在每个审计项目的审计行为都始终将防范审计风险放在第一位,从主观上重视审计风险,减少审计的主观随意性,才能达到控制审计风险的目的。

2.完善部队审计环境。

(1)要建立健全部队审计法规和制度。通过这些法规制度,使得审计人员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具体化,从而规范审计人员审计行为。

2.要保证审计人员实质上的独立。审计人员能够以独立的第三者的身份出现,使审计工作能够不受更多的人为因素干预和影响,依法审计,正确地履行审计职能,使得审计结论客观公正,达到控制审计风险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

3.规范审计程序。要加强对审计程序的规范。重点检查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事实是否清楚,必要的审计程序是否实施,审计目标是否实现,收集的证明材料是否符合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的要求,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定性适用的审计依据是否恰当,审计评价的意见是否准确,审计建议是否有利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和风险控制,从而在各个环节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

(作者单位:武警江苏省消防总队政治部审计处 江苏南京 210000)

(责编:若佳)

上一篇:对当前企业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探讨 下一篇:对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计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