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特点,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时间:2022-09-25 12:59:43

把握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特点,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引领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校教育的关注重点,党十六届六中全会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点,因而如何有效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了当前高校教育的一个关键点。通过分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提出高校辅导员应把握当下大学生的特点,在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新形势 大学生价值观 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辅导员,首先要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是当代青年正确的价值取向。以我校为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凝心聚力加快推进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对于我院围绕“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办学定位,培养成都社会经济需要的现代服务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对于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辅导员怎样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工作中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工作感受。

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要明确大学辅导员的作用

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辅导员应注重文化熏陶,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动倡导者;应注重思想教育,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力宣传者;应服务舆论引导,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积极推动者;应注重实践养成,做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自觉实践者。

二、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要清晰把握当代大学生和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特点

当代大学生和大学生群体对于外部世界的发展有极强的感受力,价值观呈现以下新特点:一是主体价值的本位性,追求个体利益、个性发展,容易忽略社会理想与社会责任。二是在社会背景、学习和生活经历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价值观念更趋分化与多元。因此,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注重这些实际。

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结合实际注重方式方法

(1)强化灌输法:在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宣传上,只有坚持强化灌输原则,才能取得思想上、行动上的统一。在实际中采用三类方法:一是健全理论学习制度,实行渗透式灌输。二是以国内外重大事件为契机,进行集中灌输。三是围绕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灌输。

(2)典型示范法:一是收听收看典型事迹或邀请模范人物作报告,触动学生灵魂。二是发现和培育身边典型,把握宣传尺度,挖掘典型的示范意义。

(3)环境熏陶法:一是软环境建设,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和人际关系建设,主要引导教师以身作则,关心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二是硬环境建设,就是建设布局合理、独具特色的教室和宿舍,并在班级中广泛开展以“我爱我班”为核心的文明校园活动。

(4)自我教育法:通过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其主观自觉,尊重学生主体意识,既不对其思想和行为过错横加指责,也不盲目撒手不管,充分调动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5)情感教育法:在信任心理基础上进行交流,老师发出的信息往往会被学生顺畅地接受,并能产生积极的行动效应。

通过上述方法,在思想、理论上给学生们传递了正能量,树立了方向标。

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引导学生勤学、下苦功、求真学问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型的技能培训。组织技能水平高和获得相应证书的学长与低年级学生交流,分享经验、收获。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会计、教师资格、导游等各级各类培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技能比赛,通过培训、竞赛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强学生对行业和专业的知晓和热爱。

五、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抓好教育载体

以校园活动为主线,创建更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积极动员学生参加校园文化节、艺术节;组织元旦联欢晚会、田径运动会、创业设计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舞台,全面拓展了学生素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积极动员学生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做到社会实践和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让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回报社会。通过社会实践,锻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帮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班级和团支部的社会实践中。根据学院和分院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成职软件教育园区的服务,参加服务型学习、勤工俭学、公益活动、职业体验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重要的方面。在班级中分阶段开展一系列的心理讲座,比如《新生适应力》、《女生讲座》、《压力与动力》等,让他们从进校的那刻就做好心理准备面对社会的挑战。

第一,适应社会心理教育。要教育学生顺应历史、顺应社会、不断调整自己,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准备迎接挑战。第二,良好的个性心理教育,自我价值的了解与肯定、活泼开朗的性格的塑造、准确判断能力的培B、广泛兴趣的形成,均需通过学习和教育来完善。第三,人际交往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帮助他们掌握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创造最佳的教学心理氛围,使大学生的潜能和自我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实现,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得到最有效的形成和发展。第四,容忍、承受心理教育,让学生明白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要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从而培养他们较强的意志力和耐受力,不怕困难,为将来真正走向社会做好心理准备。

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辅导员应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从而真正让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地、落实。

上一篇:当代军校学员之价值观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The differences of the regulations of equ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