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辨证关系谈钢琴学习过程中的知与行

时间:2022-09-24 11:53:56

从辨证关系谈钢琴学习过程中的知与行

在钢琴学习过程中,任何一个学习者,无论是初学钢琴的入门者还是有一定造诣的演奏家,都必然要碰到知而上的音乐内容、音乐审美、音乐品位、音乐理论知识及对音乐的理解,音乐表达等等问题,和行而下的弹奏技术,练习方法,手指功夫,肌体技能等等问题。认识两者的关系并且能够并进,在学习中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每一个学习钢琴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其意义还在于使学琴者主动的提高审美品位,开扩艺术视野,寻找学习的捷径。

钢琴学习中的知与行:这里所说的知有两个层次:一是认知层:包括音乐理论知识:

如乐理、和声、复调、织体、曲式、表情术语、速度术语、音乐表现的手段、音乐史以及与音乐有关的文化知识。这些是比较明确、具体的知识,与文化知识的学习一样,靠得是勤学苦练。二是感知层:包括抽象的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理解音乐的程度或乐感。这些是带有主观色彩的,不是只靠理解和思考就能学好,它取决与学习者的文化素养、音乐功底、天赋条件,知与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行的努力中不断升华精进。

行就是平时钢琴弹奏的练习,以及演奏钢琴时对钢琴的驾驭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操作性强。它既有长期练习中训练出的技术技巧,还有长期练习中不断总结出的各种练习方法。在知的基础上每日反复练习,又有在练习中不断提高对知的表现和发现。行是钢琴学习中的基础。

钢琴学习中知行的辩证关系:知与行在学习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有时两者要同步发展,有时又要有所侧重。知对行有指导作用,是行的基础;行又反过来促进了知的发展,最终达到的目标是知行的统一。知与行在钢琴学习的不同阶段其含义不尽相同,要求也不一样,其表现形式、难易程度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看书做题是知,思索研究也是知;埋头苦练是行,聆听感悟也是行。钢琴学习的过程就是仰而思、俯而弹、再仰而思、再俯而弹的过程。仰而思是知,俯而弹是行,知有时是行的过程,行有时也是知的过程,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关系密切而且常常互为因果。钢琴学习中的知行不仅仅是哲学意义上的思辩概念,还是多元的,多层次的学习过程。

钢琴学习的初级阶段:初学阶段的知与行是比较简单的,主要矛盾是知易行难。这一学习阶段所涉及的知识浅显易懂,音乐作品的内容与形式都比较简单,对弹奏的动作要求容易理解,对音乐内容的感受和理解较容易,而实际操作相对就比较困难。因为要协调运动眼睛、耳朵、手指、手腕、手臂等各肌体的协调运动,达到比较从容的控制键盘,很不容易。既要有较好的身体运动素质还要有数年的每日刻苦练习。所以这个阶段一般强调的学习内容,大部分是解决弹奏方面的问题,注重正确的视谱,做出乐谱表面的各种符号和表情术语。解决技术问题是音乐表现的前提,弹奏法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者不但要有毅力,还要有专业教师的正确引导。

钢琴学习的中级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指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基本能够控制乐器,弹奏方法是正确的,弹奏肌能比较协调,有一定的技术,是弹奏音乐的阶段。这个阶段学习时间比较长,主要矛盾是知难行易。知难主要是难在对音乐的理解表现,除了不断加强音乐知识和艺术修养,还需要不断提高个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音乐的悟性,特别是对演奏记号的理解和运用。如:连奏可以用来表现流畅,断奏可以用来表现稳健,跳音可以用来表现轻快,装饰音可以用来表现灵活和圆滑,等等。当把这些感情标记组合起来之后,就会形成多种多样的情感表现。知需要在行的过程中得到更深的领悟和理解,行也已经包含了知的过程。由于已经有了数年的练习实践,养成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操作性的行相对比较容易一些了,单纯的技术问题通过反复练习都能得到解决,技术娴熟也只是时间与功夫的问题。这个阶段强调比较多的是艺术修养的提高,理论知识的加强。就是在解决弹奏方法和技术问题时也多强调分析与思考。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进而表现音乐。演奏法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者不但要有刻苦练习的毅力,还必须具备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不断加强对音乐的悟性和求知欲。认识知难行易是这个阶段学习的主要矛盾。要创造一切条件多听、多看、多想、多读,开扩眼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引方向鼓舞志气,提高学生的音乐品位,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钢琴学习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已经没有一般技术问题和音乐问题,主要是研究作品如何去表现它,是演奏音乐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是没有时间限定的,所谓艺无止境,终生都要学习。既有知难行易的问题也有知易行难的问题,有时与行没有区别,知就是行,行就是知,两者是一个问题。人们对音乐的理能力、感受力是有差异的,除了天赋的因素,其它如生活环境、所受教育、社会风俗、时代精神以及社会认同等等客观因素,都对人们理解音乐、感受音乐有很大影响。这方面的问题靠技术娴熟、刻苦练习是不能得到完全解决的。音乐的认知层与感知层的问题解决了,技术层上的问题就自然容易解决,这时候主要矛盾表现为知难行易。人的生理条件、心理因素、意志品质等等因素,决定了在解决纯技术问题时的差异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不是靠理解、领悟、思索而能得到解决的,也不是靠刻苦练习所能完全改变的。有些技术对某些人就是无法逾越的难关,这时候主要矛盾表现为知易行难。进入这个阶段知行经常是互为因果的,因为知的提高使行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行的娴熟而对知有了更深的领悟。学习钢琴的目的是表现音乐,音乐是知的范畴,表现是行的范畴,只有知行统一,学习钢琴的目的才能达到。本阶段的学习在知的范畴会涉及到音乐风格,审美,个性发展等艺术哲学的内容。在行的过程中又会碰到生理解剖,运动力学,运动医学,物理学等科学内容。在学习实践中各种问题交错缠绕,使弹钢琴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这就更加需要用辨证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可以说没有认识到钢琴学习的知行关系,就不能辨证的解决知行的关系,就不可能学好钢琴。

总之,在钢琴学习中,人的个体差异很大,学习者的年龄、素质、性格、目的,学习条件各不相同。各个阶段对每个人来讲,在学习的进度上、内容上、知行的难易程度上都有很大差别,不是一个固定的时间概念。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在学习中没有纯粹的知,也没有纯粹的行,知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并始终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加快学习进度和提高学习质量都具有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秀美.《音乐探索》1998年四期《钢琴教学两篇》.

[2]张林.《黄钟》1999年2期《对立统一论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上一篇:汉族民歌的类别 下一篇:我国与芬兰音乐教育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