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 第8期

时间:2022-09-24 11:44:44

1999年我曾参加学校的一轮辩论赛,辩题是“电脑是否将代替纸张”。我隶属正方,认为科技的进步犹如历史的车轮不可阻挡,并用诸如“蜡烛被电灯取代、马车被汽车取代”等一系列论据坚定的维护了我方立场。“狡猾的对方辩友”在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上做了垂死的挣扎,提出蜡烛和马车依然存在,并未被代替,只不过其功能重点和价值被转移了。――这只是一场学生气的口舌之争,并不代表彼时我真正的观点。电脑取代纸张?开玩笑!我能躺在床上看电脑屏幕?能蹲在厕所看电脑里的文章?能在电脑上得到翻页、做批注的?事实证明,科技的发展非文科生所能预见。2010年5月26日,美国《连线》杂志宣布在苹果公司应用商店平台上,正式发行他们的第一期1Pad杂志版本,定价与纸质版本一样,均为4.99美元。9天后苹果公司的数据显示,iPad版《连线》杂志销售量已达7.9万本,而报摊销售的纸质版本,每月平均销售量也不会超过8万本。有关“平媒被终结或被拯救”的讨论再次浮上水面,十年前的虚妄辩题在移动巨联网时代,有了它现实的评估价值。平媒和出版业的危机并非第一次发生。学生辩论赛时期,也即是90年代末期,在PC上阅读电子杂志成为一股席卷全球的时尚风潮。可就像前文所提到的,因了阅读终端的不便,客户体验的不适,它对印刷术的冲击力道不过是虚惊一场。

这次不同了。iPad和其他平板电脑凭借着接近甚至于超过纸质的互动体验在短短时间内横扫市场,并成功将纸质媒体的价值得以呈现。辉煌过400年的平面媒体真真切切感受到生存的压力和转世的机遇。

在最近一次和其他杂志主编的聚会中,大家就这一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尽管互联网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尽管上下班途中,已习惯埋头电子阅读,但在会上,我仍然以“天真的理想主义”的口吻大力讴歌了印刷的介质所蕴含的近乎诗意的质感。同业们笑了,笑中有由衷的认同,也有一点点大势已去的心酸。无论如何,杂志的存在形态或者发生历史性的变革,纸媒的传统商业模式或者彻底灭亡,但人们对优质内容的需求并没有改变,这个信息量爆炸的世界比以往更需要优秀的编辑、记者、作家及内容提供者。

如此想来,“科技的进步犹如历史的车轮不可阻挡”这一来势汹汹的腔调一棒子打在的正是自己身上,而当年对方辩友的观点竟给了十年后从事期刊行业的我真切的安慰。

念及于此,倒也心平气和。用精彩的内容服务读者,一向是媒体的核心所在。至于读者选择通过纸张还是其他设备阅读,已非我们所能左右。“向死而生”的标题,绝非悲壮的绝地反击,它所代表的是热爱媒体的人对精神食粮笃定的信仰。

上一篇:醉心于北京的胡同 下一篇:我和大师跨越二十年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