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9-24 10:59:10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本文探讨了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了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教学策略重要性

在当今经济高速的发展时代,化工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化学教学是培养化工人才的主要途径。在这种情况下,新课程化学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新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1.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1.1需要解决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1]由此可见,素质教育不仅是其他学科的教育任务,而且是化学学科的任务。所以,高中化学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育思想,充分认识素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1.2需要解决高考和会考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

高中化学学科涉及高考和会考两次统考,学校领导、家长、学生对此都十分重视。会考合格,就意味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已经通过,并可毕业。高考则是选拔性的考试,高考成绩优秀者就可升入高一级学校。会考与高考又有联系,会考是高考的基础,高考又可带动、推进会考。在现实工作中,有少数教师往往出现重视高考,忽视会考的倾向,这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应加以纠正。教师更应该耐心帮助后进生补缺补差,使之能顺利通过会考[2]。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学习化学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1.3需要解决化学竞赛与学生整体成绩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

化学竞赛每年都有,它的目的是培养和选拔化学尖子,并为更高一级的竞赛输送优秀的参赛选手。虽说能够入围的学生很少,但是教师要看到它所起的重要作用:参加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竞争意识。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社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使学生适应今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社会,能在竞争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不被淘汰,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化学竞赛中强手如林,要想在竞赛中出成绩,得名次,积极进取、顽强拼搏是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

2.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

2.1高中新课标化学教学重视: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

有关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3]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学生的能力,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可塑性,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个体。老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使尖子生吃饱,中下等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形成统一整体,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2.2高中新课标化学教学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导演,把学生的化学水平推向更高深层次,使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更加完善,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对当前高中化学教学提出的建议

3.1对于学生,做好预习、复习、背诵。

学习的阶段大致分为:课堂学习、课上听讲、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在预习中,要对化学的基本概念进行背诵,或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正确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混合物、纯净物、催化剂、氧化反应、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构成等基本的化学概念。准确掌握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化学基本常用公式,画出要求、难点、关键词,然后,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学习,并时刻加以巩固和重温[4]。

3.2对于老师,要从多方面努力。

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二是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若没有阅读能力,就不能正确地理解书中的定义和公式。虽然在课堂上听懂了,但是不能通过阅读进一步加深理解,很快又会变得模糊或忘记。所以应该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

3.3对于化学实验课。

老师要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按照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进行,因为有些化学实验是很危险的。学生要认真地做实验,正确认识化学实验对于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新宇.化学教材书中元素知识的系统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09.4.1.

[2]聂济敏.中学化学实验数学模式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12.5.1.

[3]范建军.初、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数学衔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6.5.

[4]任翔宇.基于科学素养的高中化学设计研究[J].河南大学,2009.5.1.

上一篇:运用多媒体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 下一篇:新课标下农村学校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