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本理念探究科学课堂评价有效性

时间:2022-09-24 10:44:53

以生本理念探究科学课堂评价有效性

一、对课改背景下科学课的阐述和当下科学课堂评价的描述

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在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改革与加强中小学校的科学教育,切实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科学课程改革是科学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针对我国基础科学教育的现状,国家教育部决定将把小学自然课程改为科学课程,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重点,转移到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要求我们教师应紧跟课改的要求对课堂进行深入的研究,提供科学的有效的方式,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的确立要求原有的、过分关注甄别与选拔功能的教育评价体系必须向关注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转变。

以培养小学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不再是教师照本宣读教科书和刻板地执行教学过程。《科学课程标准》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倡导的是科学学习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在这种宽松、融洽、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教师的课堂评价凸显出的引导、鼓励、设疑、激趣等功能对于科学课堂至关重要。在新课程背景下,用什么样的评价体系去提升科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使我们每个科学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然而在当下的科学课堂中片面理解新课程理念,泛滥的使用无针对性的评价语言,使用原有评价体系导致的课堂失衡现象任然大量存在。在当前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常见的教育定式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包含的内容过程都是:“先自学后思考”“同学之间再交流”“教师针对质疑”“练习谈理解”几部分。不管学生叙说的内容是不是很准确,也不管重点难点有没有突出,教师总是评价“非常好!”“真棒!”“给予鼓励!”这类只是表扬形式无任何点拨引导功能的评价语言,是传统科学课堂中大量呈现的。新课改背景下,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这就要求我们的科学课堂评价应以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状态,针对性的提出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能力和方法。

二、从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状态入手,以多种针对性形式提升科学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1、关注学生科学兴趣的发展状态,用设疑式评价语言吸引学生心理活动联系课堂进行思考。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教师只有培养了学生对科学课的持久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用设疑式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带着兴趣,动手动脑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和成功的,从而增加对科学的兴趣。趣味性是科学课的最大的特点而学生有非常好动好奇,我们的评价语言只有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兴趣,科学课堂才能有效有质量的进行。

2、关注学生科学方法的发展状态,用引导式评价语言激励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四大功能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在科学课堂的教学中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讲解演示评价指导的教学方式多方位多视点的让学生展示交流。我们变教师的讲解为引导,在学习新课的时候,我提出:“这堂课应该怎么去学习,你们来说说?”当学生提出视频展示,提出图片,提出去网络查资料等形式的时候,我就引导他们去找答案,找学习的方法。在学习中学会知识,培养科学的方法。在实验中当学生等待老师做演示的时候。我拿出实验的注意事项说:“谁能把这个要求和步骤搞懂,自己单独的做出来?”同时进行分组,有简单的实验开始,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方法,在试验中激励他们的自信和勇气。同时在评价上我还要学生去评价,变单纯的教师评价为多个对象评价,从方法上从合作上,评价更客观更有效。

3、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发展状态,用严谨式的评价语言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定位自我并发展自我。如果说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是科学素质中的操作系统,在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起着工作机的作用;那么,科学精神则是学生科学素质中的驱动系统,它们在学生认识自然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起着发动机的作用。《科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即定为“以探究为核心,鼓励和组织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通过探究既让学生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又让他们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既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科学的自然观。那么如何才能用积极有效的评价语言去引导学生去科学的探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探究精神呢?我首先创设探究场景,激发探究欲望。

4、关注科学课堂学生差异的发展状态,多样化科学课堂评价形式。在科学课堂中我关注学生差异的发展状态,注重评价内容围绕最被重视的具有良好结构的知识,评价形式多种多样,同时也注意评价目标具有弹性,因为具有不同层次的科学素养的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和结果大不一样。这样单一的标准评价就有失评价的公平性和激励性。最后在重视学生成绩评价的同时,同样重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的差别。对与家庭有电脑的学生可以很快的查询并打印出详细的科学知识画面。我引导他深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对于擅长动手种植的同学,我评价他的长久规划。总之要想科学课堂评价有效,就必须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有差异的评价指导,才能提升科学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总之,科学课堂的评价应围绕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状态来进行,可有可无的无针对性的语言表浅的评价,激励功能淡化评价必须避免。

【作者单位:高邮市龙奔小学江苏】

上一篇:反思“热闹”式科学课堂构建思维型高效课堂 下一篇:创新教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