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材料工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2-09-24 10:15:09

“无机材料工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以全面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为出发点,探讨了具有工程应用型无机材料专业特色的“无机材料工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实践表明:构建先进的“树”式教学体系、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注重教材建设、建设课程教学网站是“无机材料工学”教学效果保证的关键。

关键词:无机材料工学;教学改革;教学体系

材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当今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基础工业与开发新技术、新行业的源泉和动力。“无机材料工学”课程是长沙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主干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并在2006年获长沙理工大学重点课程立项。课题组成员从以下几方面对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构建先进的“树”式教学体系

“无机材料工学”课程以前是按“水泥工艺学”、“陶瓷工艺学”、“耐火材料工艺学”、“玻璃工艺学”来分篇进行教学的,这里的每种材料及制品都有组成及设计、原料、制备工艺,但又都有不同之处,分篇教学就有同一工序的原理重复讲述,教学效率低,学习内容有限,在培养计划规定的课时中一般只能学2篇。而2008年开出的“无机材料工学”课程打破传统的由“水泥工艺学”、“陶瓷工艺学”、“耐火材料工艺学”、“玻璃工艺学”等四大工艺学构成的彼此独立分散体系,建立了以“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一材料工艺原理一材料物化性能为主干,合理渗透原、材料结构及物性的“树式”课程教学体系。力求教学内容的“精、全、新”;压缩重复性理论教学,加强实验环节,把实验课单独分离出来,注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化。以无机材料制备原理和工艺及其控制为主线有序有机结合与分离来组织教学内容。新体系的建立,既。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拓宽了专业口径。

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近几年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在中铁建设局、、路桥公司等单位就业,从事道路材料、陶瓷材料、无机一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开发、工程应用和技术管理的占毕业生总数的80%以上。经过广泛调研和讨论,明确了专业方向定位于道路与建筑材料、陶瓷与装饰材料和无机/聚合物复合材料三个专业方向。根据这三个专业方向,我们确定“材料组成(还增加了胶凝材料)设计及制备、材料的性能控制及检测”为“无机材料工学”课程重点教学内容。同时注意本课程和每个专业方向内的课程群教学内容的整合,避免重复,提高学习效率。作为一所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理工大学,材料学科与其他理工学科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互为支撑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所学内容与就业后的应用结合得更紧密。学习的目的明确了,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在教学中还注意正确处理课程中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融入本领域中最新的技术、方法和发展动向,并结合教师研究的科研项目和成果教学,拓宽了教学内容。

三、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教师讲授、课堂研讨、实验及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论文)等形式。

无机材料工学是将“水泥工艺学”、“陶瓷工艺学”、“耐火材料工艺学”、“玻璃工艺学”四大工艺学融合而成,教师将按照四种材料及制品共同的工艺流程来讲授,在原、燃料-材料组成设计与配料计算-配合料加工-材料热加工-冷却-制品及制品精加工每一个环节中,四种人造材料都各有差异,教师在讲授中将四者作比较,让学生对四种人造材料制造工艺的异同有更清晰的了解。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积极组织学生当堂研讨,学生在互相讨论过程中消除疑问,更深刻地掌握所学课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仅仅学习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开设实验课以及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习也是该课程学习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通过实验以及到工厂、企业的参观实习,提高动手能力,亲身体验材料制备的工艺流程,并处理相应的专业问题。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新的06培养计划中本课程设置了无机材料工艺课程设计这一环节。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将运用所学知识,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用设备、设计工艺流程,最终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材料生产工艺。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如何融合、应用所学知识并付诸实践,方便以后更好更快地走向社会、融入工作。

在学期最后的毕业设计及论文中,学生要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深化,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积极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自行研究制作的“无机材料工学”、“绿色建材”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分获湖南省高等学校第六、七届“大成杯”多媒体教育软件比赛三等奖。并将多媒体课件应用于在教学实践中,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四、注重教材建设

根据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内在规律、内容与发展的要求,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本校无机材料专业的特点,打破传统的分别由《水泥工艺学》、《陶瓷工艺学》、《玻璃工艺学》、《耐火材料工艺学》四大工艺学构成的彼此独立的分散体系,构建了符合材料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内在规律的、完整、有机的全新教材体系,建立了以“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一材料工艺原理(原、燃料-材料组成设计与配料计算-配合料加工-材料热加工-冷却-制品及制品精加工)-材料物化性能为主干,合理渗透原、材料结构及物性的“树式”课程教学体系,而且以此体系编著并出版了《无机材料工艺学》教材。该教材符合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内在规律、内容与发展的要求。它首先建立无机非金属材料系统概念,然后按照无机非金属材料加工工艺顺序,构建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清楚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重视新工艺、新技术的引进。《无机材料工艺学》教材在完整的工艺结构下,充分体现了重基础、宽口径、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符合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对《无机材料工艺学》的要求。

五、建立优质的课程教学网站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和管理。因此,我们不仅将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大纲、教案、实验指导、作业习题、参考文献目录上了网,同时,还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制作了网络课程电子教材和CAI课件、动画辅助教学等资源,有利于学生课后复习、自学和提高。这些上网资源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信息量大;网上答疑也正在建设。由于学校计算机房可以上网,学生宿舍也早已接通网络,因此,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受到了师生的欢迎。

上一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与评价 下一篇:论警察格斗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