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9-24 09:50:55

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以__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订土地承包责任状为突破口,拉开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大幕。经过近30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同全国广大农村一样,__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经历了一系列历史性变革,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发生了彻底改变,从单一的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手段和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以现代农业科技为主要推动力的现代农业方兴未艾,蓬勃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了三十年前不敢想象的新高度、新阶段。当前全市广大农民正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谋划时代新篇章,建设和谐新农村,创造未来新辉煌,朝着“全面达小康,建设新__”的目标扎实迈进。

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农业和农村发展活力空前

1978年后,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目标的农村改革在__拉开序幕,从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以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逐步完善,农村改革经历了“改革促发展”、“发展推改革”的历史过程,农村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已成为遥远的记忆,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调节,农产品市场交易方式已由集市贸易扩大到专业批发、跨区域贸易和“订单”期货交易,逐步形成了以城乡农贸市场为基础、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直销配送和超市经营为补充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农村多元化市场主体已经形成。据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到20__年末,全市17.65%的乡镇有综合市场, 5.88%的乡镇有年交易额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市场。94.12%的乡镇有储蓄所。34.09%的村地域内有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7.05%的村在村内可以买到化肥,1.7%的村在村内可以买到彩电。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政策举措还将继续深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还将进一步贯彻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将逐步建立,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经济格局将逐步形成,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无限。

二、农业和农村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主要农产品产量实现较大增长

改革开放30年来,__农业和农村经济总量迅速扩增,农业和农村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统计数据表明:到20__年末,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0.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12.8倍;农业增加值12.62亿元,比1978年增长11倍。改革开放30年来,__主要农产品产量较大幅度增加,农产品供求基本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1978-20__年,__粮食产量由6.12万吨增加到10.93万吨,增长了78.6%;棉花总产量由484吨增加到73173吨,增长了150.2倍;油料总产量由2203吨增加到28049吨,增长了2.5倍;蔬菜、瓜果总产量由10362吨增加到155812吨,增长了14.0倍;生猪年末存栏由1.82万头增加到4.27万头,增长了1.34倍;羊年末存栏由24.8万头增加到54.85万头,增长了1.21倍;大牲畜年末存栏由4.98万头增加到6.19万头,增长了24%。

三、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

改革开放30年,__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978年的1.52万千瓦增加到20__年的38.62万千瓦,增长了24.4倍。大中型农用拖拉机由1978年的1037台发展到20__年的3550台,小型拖拉机由1978年的120台发展到20__年的15325台,分别是1978年2.42倍和126.7倍。

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20__年末,__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7.1万亩,比1978年增长了1.65倍,占耕地面积的比重由1978年的69.4%提高到20__年的98.73%。化肥施用量达到51731吨,比1978年的2637吨增长了18.6倍;农村用电量达到2376.31万千瓦,比1978年的27.9万千瓦增长了84.2倍。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20__年与1978年相比,粮食平均亩产由164公斤增加到681.7公斤,增长了3.15倍。其中,棉花平均亩产由29.6公斤增加到116公斤,增长了2.92倍;油料亩产由54.1公斤增加到200公斤,增长了2.7倍。

四、经济结构发生巨大改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__加大了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改变了长期片面强调的“以粮为纲”的做法,各地按照“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逐步突破了农村经济就是农业,农业就是种植业,种植业就是粮食的单一结构,农业、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具体表现为,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不断提高非农产业在农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注重林、牧、渔业的全面发展,林、牧、渔业产值比重逐年增加;在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上,在适当缩减粮食作物面积,稳定粮食产量的前提下,把调整优化种植业和养殖业内部生产结构,提高种养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精品农业。

20__年,我市按照“突出特色抓产业、围绕市场调结构、依靠科技创品牌、改善设施促增收”的思路,依托各具特色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产业基础,引导农牧民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形成以“四区一线”为主的区域化产业布局: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在我市逐步建成以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和农区育肥业为主的八十四户片区,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棉花产业为主的车排子片区,以农区优质奶牛养殖为主的哈图布呼片区,以番茄和玉米种植为主的西大沟片区,以发展优质肉羊基地为主的北部甘家湖牧场和312国道以南的巴音沟牧场、赛力克提牧场、马吉克牧场、古尔图牧场一线。

农村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一、二、三产业逐步协调发展,农村工业完全取代了原来农业这个农村经济的主体地位,农业比重日益缩小,农村建筑业、运输业、批零贸易饮食业所占份额增大。

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我市特色种植业比重增加,林牧渔业比重提高。20__年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0.75亿元,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分别占总产值的78.2%、1.5%、17.5%、0.8%,与1978年相比,畜牧业比重下降了5.6个百分点,种植业、渔业比重与1978年相比分别上升了7.1和0.8个百分点,近几年,由于新疆天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粮新疆屯河股份有限公司__番茄制品分公司和__天然番茄制品有限公司及20__年新建投产的新疆西域鸿兴果蔬实业有限公司在我市的相继落户,极大地调动了我市农民种植玉米和番茄的积极性,20__年我市玉米种植面积90956亩,产量达78222吨,与20__年相比,分别增长71.8%和47.8%;20__年我市番茄种植面积为57803亩,产量达294795吨,与20__年相比,分别增长50%和1.01倍。特色种植业、优质奶牛养殖业已成为我市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带动农业产业升级的强大动力。

农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种植业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市场化农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下降,品种、品质调优,经济作物比重上升,棉花、玉米、蔬菜、番茄生产已成为除小麦以外的全市面积最大的作物,粮食和其他作物的播种面积之比已由1978年的近4:1调整到20__年的3:1。畜牧业在稳定发展大畜生产的同时,猪、羊饲养和家禽规模经营取得突破,养殖规模发展迅速。20__年我市牛的饲养已达4.43万头、牛奶产量为16092吨,与20__年相比,分别增长23.1%和3.38倍。渔业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渔业生产方式不断向现代渔业方向转变,20__年,全市水产品增加的绝对量中九成以上来自于养殖业,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量的比重比1978年提高了36.5个百分点。全市养殖品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常规水产品养殖趋于稳定。

五、农村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实行统筹城乡的一系列政策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文化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改革开放的30年,__农村教育以和谐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以深化教育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在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抢抓机遇,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实力,全市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据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表明:20__年末,5.88%的乡镇有职业技术学校,82.35%的乡镇有广播、电视站,75%的村在3公里范围内有小学,64.20%的村在5公里范围内有中学,94.32%的村能接收电视节目,88.07%的村安装了有线电视, 12.5%的村有幼儿园、托儿所,7.39%的村有体育健身场所,27.84%的村有图书室、文化站,17.05%的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

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改革开放的30年,全市不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度,卫生医疗事业进一步加强,卫生服务条件继续得到改善。20__年末,100%的乡镇有医院、卫生院,5.88%的乡镇有敬老院。52.84%的村距离医院、卫生院在3公里以内,42.61%的村有卫生室。33.52%的村有有行医资格证书的医生,6.25%的村有有行医资格证书的接生员。

交通状况得到很大改观。20__年末,在乡镇地域内有火车站的乡镇占全部乡镇的5.9%,在乡镇地域内有二级以上公路通过的占11.76%。乡镇政府所在地距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在50公里之内的占76.47%。20__年末,88.07%的村通公路,26.14%的村地域内有车站。

电力、通讯发展突飞猛进。20__年末,94.12%的乡镇已经完成农村电网改造,100%的村通电;97.16%的村通电话;82.35%的乡镇有邮电所。 通讯条件今非夕比。

环境卫生得到较大改变。在本次普查的10个镇中,在镇区范围内实施集中供水的占90%,生活污水经过集中处理的占10%,有垃圾处理站的占10%。在本次普查的176个 行政村中,63.64%的村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3.98%的村实施垃圾集中处理,2.27%的村完成改厕。

六、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农村政策,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明显改善,已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农民生活开始步入全面建设小康新时期。

推行改革开放的1980年,__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61元。1993年,__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130元,从1978年的不足百元跃上第一个千元台阶。1993-20__年间,__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130元,增加到4698元,连续跨越了三个千元整数。20__年,__农民人均纯收入登上第五个千元台阶,达5010元。20__年,__农民人均纯收入跃上了6000元的新台阶,达6167元。改革开放近30年,农民收入年均增长16.2%。

随着农民收入逐步增长,__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__年第二次农业普查,全市对30745户农村居民(农村家庭常住户)的生活条件进行了调查。

1.住宅。20__年末,农村居民平均每户拥有住宅面积113.30平方米。其中,拥有1处住宅的28991户,占94.30%;拥有2处住宅的1383户,占4.5%;拥有3处以上住宅的275户,占0.89%。按住宅类型分,居住平房的30203户,占98.24%;居住楼房的246户,占0.8%;居住其他类型住房的296户,占0.96%。

按住宅结构分,住宅为砖木结构的11831户,占38.48%;砖混结构的3944户,占12.8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713户,占2.32%;土坯结构的13868户,占45.11%;其他结构的389户,占1.27%。

2.饮用水。20__年末,有2767个住户反映获取饮用水存在困难,占9.00%。22471个住户使用管道水,占73.09%。按饮用水水源分,22188户的饮用水经过净化处理,占72.17%;7337户的饮用水为深井水,占23.86%;568户的饮用水为浅井水,占1.85%;481户的饮用水来源于江河湖水,占1.56%;13户的饮用水为池塘水,占0.04%;158户的饮用水来源于其他水源,占0.51%。

3.炊事能源。20__年末,农村居民炊事使用的能源中,主要使用柴草的1726户,占5.61%;主要使用煤的28836户,占93.79%;主要使用煤气或天然气的175户,占0.57%。

4、衣着消费。农民衣着消费观念日新月异,越来越注重着装、形象,档次提高,追求舒适实惠,更加讲究款式、花色和配饰。

5.卫生设施。20__年末,使用水冲式厕所的87户,占0.28%;使用旱厕的1192户,占3.88%;使用简易厕所或无厕所的29466户,占95.84%。

6.耐用消费品。20__年末,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彩电95.5台,固定电话83.5部,手机54.1部,电脑0.82台,摩托车63.2辆。

上一篇: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对于加大水利建设执法力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