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抗战年代的幽默化再现

时间:2022-09-24 09:31:53

[摘要]《斗牛》是以一张字据为线,三个“人物”为珠儿,串起了整部影片的骨架。而黑色幽默和几近戏谑的风格特质又为这些珠子涂抹上了一层光鲜的色彩,使整个珠串瞬间丰富了起来,灵动了起来,《斗牛》也因此平添了几分平民史诗的意味。

[关键词]《斗牛》 黑色幽默 戏谑风格 平民史诗

一个人,一头牛,成就了一部抗战电影的全部。

没有恢弘的战争场面,没有史诗般的英雄人物。也没有上纲上线的杀敌精神,《斗牛:涅有的,只是一个老实巴交、甚至有些胆小的农民牛二,守着八路军留下的一张字据,费尽千辛万苦地保护一头将来要给部队给养的奶牛。在这场大苦大难里,命运多舛的牛二,幸运而又苟延残喘地活着,身上甩也甩不掉的“倒霉运”夹杂着些许黑色幽默,一次次触动着人们的心弦,让观影者在短短的1个多小时里,哭着,笑着,真真切切体会了一回“笑中带着两行泪”的复杂滋味。

乍看《斗牛》,与《活着》或《鬼子来了》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充满了对小人物的关注和对战争、人性的审视。但仔细品味,‘它又刻意弱化了对战争以及民族的露骨揭穿,而是在主人公苟延残喘的生活中挖掘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冀。

我们不妨打个形象的比喻《斗牛》是以一张字据为线,三个“人物”为珠儿,串起了整部影片的骨架。而黑色幽默和几近戏谑的风格特质又为这些珠子涂抹上了一层光鲜的色彩。使整个珠串瞬间丰富了起来,灵动了起来,《斗牛》电因此平添了几分平民史诗的意味。

一、线――一张字据贯穿始终

能让胆小怕事、又有点儿自私自利的光棍牛二应承下在鬼子扫荡期间保护荷兰奶牛这件事儿的,只有一样东西,就是村里小寡妇九儿的笑。而一旦应承下来了,这按了手印的一张字据,就成了他在全村被屠杀后唯一坚强活下去的理由和动力。

这张字据在片子里出场并不多,却有始有终。起先是村民都不愿领养这头给八路军给养的荷兰奶牛,全村男人只能抽签决定。独独替牛二抽签的九儿拿到了唯一的一颗红豆。面对全村人的威逼利诱,得了和九儿成亲的允诺,另外还有三斗粮食,自以为赚了的牛二终于在字据上按了手印。谁曾想,这个承诺,要用一生去维护。

字据的第二次出场。是在奶牛被鬼子抢走后。生怕丢了性命的牛二索性丢下奶牛,逃离这座被日军再次占领的荒村。只奈何天意弄人,当随风飘远的字据再次被吹到牛二脚下时,落荒而逃的他再一次被骨子里的善良所打败,回到村子开始了救牛之战。

这张字据注定了会见到它的主人。当历尽千辛万苦、在山洞守候六、七年之久的牛二再次见到八路军时,已然是全国解放之日。这一次,已经改称“中国人民”的战士。在这张皱巴巴的字据上重重的按下了手印,同时也为这场护牛之战画上了完整的句号。

立字据,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能够遵照字据、守护承诺却是一种信仰。

二、珠儿――三个“人物”悲欢离合

牛二、九儿、奶牛,是《斗牛》的珠儿。

影片一开场,映入眼帘的就是蓬头垢面、衣着破烂和带着满脸惊愕迷茫的牛二。从《疯狂的石头》一炮走红开始,黄渤似乎从未离开过饰演小人物的队伍。然而这一次,彻头彻尾的自毁形象,声嘶力竭的哭嚎和垂死挣扎时的打斗,都让黄渤实现了一次更大的自我突破,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的殊荣也算是实至名归。

坦白说,如果不是黄渤来演牛二,我很难想象这样一部从头到尾几乎只靠一个演员来独自撑场的影片会怎样的无味和乏善可陈。而这位黄氏牛二,用他力透纸背的深厚功力,把牛二表面自私胆怯内里善良老实、看似蠢笨荒诞实则憨直守信、处处危机四伏却无意间化险为夷展现得淋漓尽致。正是有了牛二,才有了这部动人心弦的传奇故事。

如果说每一个故事都要有一个女主人公的话,鲜少出场却在牛二心中占着最重分量的九儿应该就是。从影片开头令许多观众不明就里的土里伸出的一只手,到牛二回忆里不时闪现的穿着大红袄、说笑打闹的小寡妇。“佟掌柜”闫妮饰演的外乡小寡妇――九儿的形象就这样在我们的视线中渐次清晰起来了。或许是出于巧合,或许是导演借此向《红高梁》致敬的刻意安排,与《红高梁》女主角同名的九儿,有着更为泼辣和捉摸不定的性格特质。九儿,一个从外乡嫁到堡垒村的女人,在没了丈夫之后,成了村里最无依无靠的外姓人。她敢于挑战族长的权威,第一个跳出来高喊“妇人家也有抽签养奶牛的权力”;她敢于主动表白,毫不遮掩对光棍牛二那枚银镯子的喜爱和占有欲,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对牛二的隐约爱意:她更懂得反抗,在夜探牛二家无意问听到牛二说自己“欠捣拾”并执意不肯交出银镯子时,她选择了“告密”,让拿了奶牛精饲料去喂自家牛的牛二戴上了高帽,游街示众。站在一旁看热闹的她,笑得是那样狡黠,那样妩媚。可惜,再灿烂的时光,在侵略者铁蹄的践踏下,也会变得快速逝去。九儿的死,让光棍牛二更加无依无靠。

短短的几场戏,谜一样的九儿,却不可或缺。

说九儿算作女一号有些许勉强,而从头到尾一直在牛二身边和脑海里晃悠的荷兰奶牛,却是当之无愧的“女一号”。奶牛的时而温顺时而叛逆(牛二冒死搭救被日军圈起来的奶牛,却被奶牛狠狠踩了一脚,引得日军枪炮追击牛二),像极了九儿的脾气,难怪牛二为了它舍命与鬼子周旋。奶牛在牛二眼里,俨然成为九儿的化身,可以倾诉衷肠,可以至死相伴。

动物作为主演,对于整个剧组来说,向来都是个严峻的考验,幸而他们知道这位特殊主演的重要性。可以想象,在当初的拍摄现场,一大票人是如何费尽心思的伺候这头牛(据说还有6位替身牛),导演是如何耐着性子完成一条条拍摄,黄渤是如何充满“爱意”的与牛交流,才有了如今呈现在观者面前的精良作品。

三、色儿――黑色幽默若隐若现

颠沛流离的生活,生生死死的考验,血淋淋的杀戮,让《斗牛》蒙上了一层灰暗惨淡的调子。越是沉痛的,越要努力去寻找其中隐隐的希望,去学会苦中作乐。《斗牛》里,黑色幽默和调侃戏谑的巧妙运用,为这层深灰色的调子涂上了或这一笔、或那一笔的亮色,如同九儿的那件小红袄一样,在故事里时而格外刺眼,时而若隐若现。

从牛二“虐待、猥亵”“八路牛”被捉去游街,到饥饿的逃荒郎中暗算奶牛。再到一边高喊“妇女解放”顶撞权威一边主动应允族长安排婚事的“九儿”,都让人在略感意外和荒诞之余,在嘴角流露出自然笑意。谁能知晓,这笑蕴含了观者多少的无奈,引发了多少笑过之后对人性、战争这些无比沉重话题的新一轮反思。

影片的最后,始终分不清“人”跟“八”字的牛二,把被风吹乱的“牛二之墓”四个大字摆成了“二牛之墓”。不识字的牛二这一阴差阳错之举,却巧妙的暗合了影片的主题,让人在莞尔一笑的同时,不得不钦佩导演的巧妙构思。更耐人寻味的是,八路军第一次出现让牛二的命运陷入了与奶牛的疯狂纠葛中,而八路军()的第二次出现则是给这位誓死保卫奶牛的执着农民书写了一座墓碑。看来,导演在片中给观者的大量留白和值得回味的细节,只能由观者本人去发现,去咂摸。

说是借鉴也好,说是杂糅也罢,导演管虎用真实得惨烈的镜头和对小人物细致入微的刻画,让我们看到了商业片背后所凝聚的浓郁艺术气质。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几年前凭《可可西里》一鸣惊人的陆川,还是用《三峡好人》述说社会变迁的贾樟柯,或是如今用黑色幽默和巧妙构思装点抗战戏《斗牛》的管虎,中国第六代导演集体发力的时刻已然到来。

《斗牛》的最后,牛二坐在山顶笑呵呵的说了这样一句话:什么都能过去。是的,什么都能过去,包括已经放映完的影片、已经发生了的战争、已经逝去的故人……然而抹不去的,是导演通过影片留给人们的无限思考,以及世世代代对于战争往事的苦难记忆。

上一篇:简论徐静蕾电影《我和爸爸》的成长主题 下一篇:中国中低成本电影的市场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