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缘何抢手

时间:2022-09-24 08:48:18

在邮票、钱币、字画、古董收藏仍占据主流地位的今天,老照片作为“小众”藏品却因其收藏价值高、投资成本低而具有相当高的投资性价比。老照片收藏成为普通大众也能玩得起的一项投资,还能带来可观的收益。

近年来,老照片走进拍卖殿堂,并以惊人的价格成交。可以肯定的是,在相应的市场机制建立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摄影作品收藏大热。

老照片走进拍卖殿堂

近年来,国内收藏市场对老照片的价值,逐渐开始认识。今年3月28日至29日,嘉德四季拍卖会上推出一批老照片。其中影集《CHINA》(译为《影像・大清国》),最终以79.52万元人民币拔得全场头筹。

这本影集收录了多位著名摄影师的作品共计71张。这些作品,很多都是他们的代表作,每张照片所包含的历史信息都非常丰富,加之相册品相完美,极为难得。

去年12月在嘉德举办的拍卖会上,一批清末民初的老照片,十分抢手。《甲午海战照片附写真帖》以44.8万元成交,另一组取名为“慈溪大葬”的照片虽然以并不高的6万多元成交,但也引起了轰动。

而去年春天,一幅由美国已故摄影大师爱德华斯泰肯创作的作品《池塘月色》,在苏富比拍卖行以292.8万美元落槌。这不仅令西方摄影收藏家们兴奋不已,也让一些中国收藏家对摄影作品的收藏价值若有所悟。

在去年苏富比的春季拍卖会上,又一张摄影作品加入了“百万美元俱乐部”。摄影家爱德华・韦斯顿1936年的作品《人体》以超过16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在这场19世纪和20世纪摄影作品的专场拍卖中,19位摄影家的作品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92%的作品以高于或达到预估价的水平成交,共计68件作品拍出了890.135万美元的总额,远超过之前460-700万美元的预估价。而同期举行的佳士得“摄影作品拍卖周”五场拍卖成交总额超过了1760万美元。

16年前,一双充满贫困山区孩子读书渴望的“大眼睛”被摄入镜头。当这幅题为“我要上学”的照片发表后,很快被国内各大报纸杂志争相转载,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到了今天,这幅照片已不仅仅是中国纪实摄影的代表作。

不久前,在北京华辰推出的国内首个摄影艺术拍卖专场中,解海龙的《大眼睛》一上场就受到藏家的广泛关注,最终以30.8万元的高价被藏家收入囊中。这场拍卖会上,共有132幅中国摄影作品上拍,成交率61%,成交额240多万元。有人把它视作中国影像艺术市场的开端。

事实上,照片作为藏品,与其他藏品有很大的不同,有艺术价值和古董文物价值,还有影像史料的价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只关注了影像内容的价值和史料价值,基本忽视了老照片的古董文物价值,更没有考虑到照片在视觉艺术上的价值。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国际影像收藏市场升温,摄影拍卖也应运而生。许多著名的博物馆设立了专门的摄影艺术展厅,法国巴黎的奥赛博物馆在2003年就已经收藏有5万多张摄影藏品。在纽约、伦敦、旧金山等大城市,每年都会定期举办摄影作品拍卖会。

有关专家表示,目前看来整个老照片投资市场呈现上升态势。随着珍贵的原版老照片存世量越来越少,市场价格必定要有大幅攀升。

老照片价值不容小觑

1837年,法国人路易・达盖尔发明了实用摄影技术,两年后将之公布于众。尽管从第一张照片诞生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但它历经数十年的“斗争”才得以进入艺术品的行列,由提供形象信息的载体成为公认的艺术形式。

如果说摄影作品进入博物馆与美术馆是对它艺术品特性的一种肯定,从而证明了它的收藏价值的话,那么1971年苏富比在伦敦举行的首场摄影作品拍卖会,则一槌定音地向社会确认了其投资价值。

1993年5月至10月,短短的五个月内,摄影作品的单张拍卖纪录已经从不到20万美元上升至39.85万美元,几乎翻了一番。精明的投资人很快就意识到了摄影作品的市场价值开始真正显现。

1996年,现代时尚摄影大师赫尔穆特・牛顿的作品《穿黑色长统袜的两双腿》以2300美元的价格成交。10年之后,它的“敲槌价”变成了38400美元。艺术价格网站的数据显示,从1993年2007年年中,赫尔穆特・牛顿的摄影作品价格指数上扬超过1000%。

就整体表现而言,摄影作品投资回报率优于多数传统艺术品。从1990年7月至2008年1月,摄影作品的价格整体涨幅在艺术品价格网分类统计的包括油画、雕塑、当代艺术品和战后艺术品等十大类中位居第一位,同时也跑赢了全球艺术品综合价格指数。

出色的投资回报使摄影投资市场的参与者与日俱增,市场容量不断扩大,而市场的热捧又让大师级的摄影作品屡屡创下新高。当传统艺术品的价格开始习惯以千万美元为单位的同时,摄影作品也坐稳了“百万美元”的级别。2007年,有4位摄影家或艺术家的摄影作品拍卖价格突破了百万美元。尤其是德国摄影家安德里亚斯・古尔斯基的作品《99美分II》在7月的苏富比艺术品专场拍卖中以接近335万美元的价格成交,成为当今最为昂贵的摄影作品。

目前,国内的照片收藏刚刚起步。收藏门槛较低、投入资金少、珍贵老照片存世量有限是国内收藏市场的特点。随着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还未被市场完全开发的老照片必将形成新一轮的热点,成为收藏业有待发掘的金矿。

对于收藏投资者来说,有必要了解影响照片收藏价格的几个重要因素。

摄影师越出名价格越高。能够拿出几张好作品的摄影师成千上万,而能够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摄影师却寥寥无几。同时,优秀的摄影师由于其对画面构图、瞬间的把握以及摄影经验的积累,使其作品呈现较高的艺术水平。

题材越重大价值越高。由于照片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用摄影的语言来记事,中心越明确,越具代表性的画面,价值越高。

年代越久远的价值越高。历史老照片之所以弥足珍贵,不仅因为它极其稀少且无法再生,而且还在于它所记录的社会风貌与时代特色是无法再现的。

尺幅越大的价值越高。由于照片冲印技术的局限,尺幅越大的技术要求就越高,特别是早期的照片在这一点上更为明显。因此,大尺寸的早期照片不仅数量较少,同时大尺幅的照片也不易保存。所以,尺幅越大的照片,其价格相对要高一些。

老照片收藏亟待规范

中国摄影作品收藏市场起步较晚。有数据显示,国内某机构拍卖的132幅摄影作品创下240多万元的总成交额,流拍率却高达39%。而购买中国摄影作品的绝大部分买家是外国人。有业内人士担忧:“中国影像市场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

据称,相当多的摄影师不愿意自己的作品被“买断”。但事实上,“买断”是一个国际通行的做法。买断作品不仅对摄影师有利,对整个摄影市场也有利。确立摄影作品应有的价值,让大众明白摄影是和书画一样的艺术品。

中国摄影作品大多还是以文化产品的形态存在,以宣传、交流为主要目的。但事实上,市场化应当是真正推动艺术品繁荣的重要途径。中国摄影作品要走向市场,还缺乏行规。比如,从细节上来说,合同该如何签订,作品该如何装裱、制作等;交易的时候要明确标出限售量和作品编号,而倘若超出了这个数字就要依合同进行赔偿。

中国摄影收藏市场的运行原则、操作规范、学术标准、价格体系都还很不健全,也无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摄影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摄影家、投资家、收藏家、经纪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力保障。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交易平台已经建立,市场参与者也相对充足,但从事摄影作品交易的画廊或专业机构的数量还十分有限。只有这三方力量共同发展与进步,摄影作品的收藏和投资才能越来越成熟。

随着老照片走俏,藏品市场开始出现一些赝品。常见的老照片伪品主要有:作伪者将精致的印刷品做旧,将原作品翻拍后再做旧,用彩色胶片翻拍老照片原作,用当年的底片重新印制等。不过,有关专家表示,对于尚在起步的中国摄影收藏市场来说,一切都需要学习,规则需要买方与卖方共同建立,而信誉是衡量市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准。

建立一个规范的摄影作品收藏市场,对推动中国摄影事业的向前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在相应的市场机制建立之后,随之而来的必将是摄影作品的收藏热。

上一篇:行走美利坚(之四) 下一篇:“上帝”是人们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