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我国旅游业的品牌发展战略

时间:2022-09-24 08:24:18

【前言】略论我国旅游业的品牌发展战略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一)旅游品牌战略内容要全面系统考虑。战略是组织为了谋求长期的生存与发展,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进行的长期性、全局性的谋划,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创新性和风险性特征。旅游品牌战略需要从旅游企业品牌和旅游产品品牌两个方面进行设计。旅游企业...

略论我国旅游业的品牌发展战略

[摘要] 品牌与品牌战略对旅游企业发展意义重大,是我国旅游业不可回避的问题,我国旅游业品牌建设存在意识不强、定位不准、管理水平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应该从市场定位、品牌内涵、建立品牌识别系统、品牌管理和推广等方面实施旅游业品牌发展战略

[关键词] 旅游业;品牌;战略

[中图分类号] F590.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2-0108-03

[作者简介] 李丽,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广东 广州 510300)

一、发展我国旅游业品牌战略的认识

(一)旅游品牌战略内容要全面系统考虑。战略是组织为了谋求长期的生存与发展,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进行的长期性、全局性的谋划,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创新性和风险性特征。旅游品牌战略需要从旅游企业品牌和旅游产品品牌两个方面进行设计。旅游企业品牌是指旅游企业及其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综合标识,其中蕴涵了企业及其所属产品或服务的特性、品质、声誉等。而旅游市场上由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的满足其一次旅游活动所需各种物品和服务的总和构成旅游产品,而与此相关的综合标识就是旅游产品品牌。

旅游品牌战略,是对旅游品牌全局的筹划和指导,是以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营造、使用和维护为核心,在分析研究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所制定的总体行动计划。其价值应体现在品牌认知度、品牌美誉度、品牌联想度和品牌忠诚度上,而品牌忠诚度是品牌价值的核心。品牌战略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是一种信念,一旦这种信念形成,就能让消费者能明确、清晰地识别并牢记一个品牌,成为驱动消费者认同、喜欢乃至眷恋一个品牌的主导力量。

(二)旅游品牌战略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个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安全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损害环境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既满足当代人高质量的旅游需求,又不妨害后代人高质量的旅游要求,既保证旅游经营者的利益,又保证旅游者的利益、旅游目的地各方利益,实现旅游业长期稳定和良性发展。品牌是旅游业竞争的制高点,旅游品牌战略主要着眼于旅游企业和旅游产品的内涵建设,强调社会、企业、消费者的利益结合,突出企业和企业产品的质量建设,将先进的服务理念、个性化服务特色、卓越的服务艺术、优秀的服务技术、市场化的认同进行有机结合。旅游业只有实施品牌战略,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旅游品牌战略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三)旅游品牌战略需要政府主导企业主理。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涉及面广。旅游品牌建设需要考虑:区域或跨区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市场秩序治理、人力资源保障、整体形象设计等,这些方面只有政府主导或积极参与才能强力推动。政府主导不等于政府包揽,政府的主导主要在宏观环境的改善和建设。

对旅游企业来说,品牌是其实力、地位、信用的体现,也是打开市场、赢得竞争力、取得利润的重要保证,所以旅游企业主理旅游品牌建设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旅游企业要根据旅游业的特点,在发展规划、宣传促销、优化环境等方面,加强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实施好企业品牌战略和企业产品品牌战略的有机统一。

二、我国旅游业品牌建设的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我国已是旅游大国。但是,“大国”之下,难见旅游名牌,不管是旅游企业还是旅游产品,似乎都存在同样的问题。统计资料表明,我国8000多家旅行社一年的营业收入加起来还没有日本交通公社一家多,“没大没小”来形容眼下中国旅行社的状况再恰当不过了,大旅行社批零兼营,小旅行社也做批发业务。虽然中国旅行社、中国青年旅行社、广之旅等有一定市场地位,但国际上也不见排名,品牌建设也任重道远。对我国旅游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正确实施旅游品牌建设。

(一)品牌建设意识淡薄。很多旅游企业还没有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品牌理念观,对品牌的定义、品牌的传播和品牌的竞争方式等方面的认识都还停留在一个较稚嫩的阶段。我国的许多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已经虽然越来越重视借助各种手段进行旅游信息传播和产品或企业形象包装,但大多是从促销的层面进行信息传播和形象打造,着重的是短期直接的营销效果,品牌这个非常时髦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的词,事实上许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内涵,旅游企业并无“品牌战略”意识。很多旅游企业过度依赖广告,导致品牌建设的成本过高。在品牌传播中,只注重品牌名称的传播,而忽略了品牌忠诚度的建设。在品牌竞争中,急功近利,面对市场竞争压力与内外环境,轻率的使用一些有短期效果而会伤害品牌形象的战术,如价格大战等。

(二)品牌定位脱离实际。旅游品牌定位是指旅游企业通过自身的服务创立鲜明个性,塑造出与众不同的市场形象,使之在顾客心目中占据一定的位置,从而更好地抓住客户和赢得客户。我国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在品牌定位中往往脱离实际,不注重市场调研,不知道怎样体现特色、差异、个性,人云亦云,缺乏创意。如深圳搞了一个“华侨城”主题公园,广州也建一个“世界大观”,后者开张不几日就经营不下去了。由此可见,旅游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创意,产品缺乏差异化个性化,定位不明晰,等待的只有关门停业。事实上,没有市场调研不从实际出发的品牌定位就像空中楼阁,根基不稳,市场地位不牢,这已是中国旅游品牌建设中的致命伤。旅游业的品牌定位一是要考虑明晰性和优越性,即能以一种突出、明晰的方式表现出其它旅游企业所没有的差异性,而且这种差异具有优越性;二是要考虑可沟通性和可接近性,即差异性是可以沟通的,是顾客能理解和感受的,而且顾客有能力购买这种差异性;三是要考虑不易模仿性和赢利性,与众不同的差异是其它竞争者难以模仿的,而且旅游企业将通过差异性获得利益。

(三)品牌管理水平低下。品牌管理是保持品牌良好形象的重要环节,而旅游业片面追求品牌效应所带来的市场份额与销售量,将知名度作为品牌的核心内容,从而忽视品牌的长期建设,导致经营的短期行为。事实上,品牌的长期建设必须依靠文化,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品牌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品牌的文化内涵包括两类要素,一是展现在顾客面前,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些表层要素,如品牌名称、品牌标志等;另一类是在品牌表层要素中蕴含的该品牌独特的内层要素,如品牌的利益认知、情感属性、文化传统和个性形象等。要知道,品牌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品牌在这个循环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和提升,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目前,中国旅游企业在与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的竞争中还处于劣势地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旅游企业很少有打造出个性鲜明、有价值盛誉、美誉度与忠诚度好的强势品牌。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因为中国大部分旅游企业对品牌的管理依然十分陌生,对旅游品牌战略管理的认识还十分贫乏。

三、我国旅游品牌发展战略的设计

品牌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决定性的力量,旅游品牌同样如此。我国旅游品牌发展战略的设计要从以下环节着手:

(一)进行正确的旅游市场定位。品牌定位是建立或塑造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的过程。品牌定位实质是明确品牌应当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何种印象、何种地位。一个强势品牌必须以一种始终如一的形式将品牌的功能与消费者心理上的需求连接起来,以其鲜明的特征将品牌的定位信息明确的告诉消费者,达到增加企业知名度和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的作用。构筑城市或者地区旅游形象,是旅游品牌建设的中心问题,它要求整合旅游形象因子,将旅游形象信息综合地表现出来,呈现在旅游消费者面前,使目标受众对城市或者地区旅游产生清晰、明确的印象,激发其感知、参与的欲望。例如“广之旅”在创新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搜集市场信息,采取客户座谈会、意见咨询卡、问卷调查和电话访问等多种方式,随时掌握旅游市场的消费趋势,以此指导旅游线路新产品的开发。加大旅游产品的开发深度。建立产品差异性,围绕既定目标的客源层喜好,具体设计和包装旅游线路产品,先后推出自驾车团、亲子团、蜜月团和长者团等等,受到游客的普遍欢迎。同时,根据旅游的特点,增大产品的文化含量,推出高文化含量的特色团,如摄影团、赏雪团等。这些团以自然风光为依托,以文化为载体,市场定位鲜明,吸引了大量游客,提高了品牌的竞争力。现在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旅游产品定位的指导力度,例如,在我国滇西北,有一条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相媲美的东方大峡谷――怒江大峡谷,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充分发挥境内优势资源,把旅游与民族文化有机结合,欲打造“三江明珠”、“怒江大峡谷”世界级旅游品牌。2006年,围绕青藏高原,有关方面提出了打造以文成公主入藏传说、昆仑山神话、茶马古道、唐蕃古道轶事为主题的“七大品牌”工程。的确,正确的市场定位是旅游企业品牌战略制定的重要保障。

(二)与时俱进,塑造品牌内涵。塑造品牌的品质和内涵,提高客户的忠诚度,是旅游企业的一个发展趋势。品牌内涵主要表现为品牌的文化上,三流旅游企业做生产,二流旅游企业做营销,一流旅游企业做文化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美国运通、希尔顿、凯悦等著名品牌代表了高品质,每个品牌的背后都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业界有着广泛影响力。例如希尔顿企业的宣传口号是“以国际贸易与旅行,促进世界和平”并且强调地说,每一个希尔顿饭店,都是“美国的代表”,也就是促进国际亲善的使节。事实上,许多成功品牌都保持一种持续演进的状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与之相适应的及时调整,做到与时俱进。例如“广之旅”曾经提出“以客为师”,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关于对旅游业、旅行社发展思路以及旅游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就企业经营管理、服务质量、宣传策划、旅游线路和旅游行程安排等方面的问题,求教于广大市民和旅游消费者。该活动收到社会各界的来信近2000封,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以客为师”的做法,为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整体设计,建立品牌识别系统。企业形象或企业识别(CI)是一种企业形象设计的战略,把企业所希望塑造的在社会公众之中的印象,通过鲜明的标准化、统一化的视觉形象体系(包括听觉、嗅觉、触觉)展现给观众,从而有别于其他企业并具有明显的个性。它由三个子系统构成: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品牌识别实际上是品牌价值的运营系统,三个子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塑造特定的企业形象。品牌识别是品牌战略者希望创造和保持的能引起人们对品牌美好印象的联想物。如希尔顿“微笑服务”,希尔顿公司员工都要记住的名言:“你今天对客人微笑了没有?”希尔顿旗下的“Scandic”饭店,在外观构造和服务上均体现了斯堪的那维亚的风情和文化,从其名称就可知它与欧洲斯堪的那维亚半岛有着密切联系。我国锦江饭店品牌拟将采用“锦绣江山日月星”作为其系列品牌的名称,通过对锦江旗下所属饭店进行清晰的品牌划分和命名,使顾客逐渐通过名称与标识区别出锦江旗下的饭店档次。对于旅游企业来说,CI导入是提高旅游产品可感知的形象力,增强企业的总体竞争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MI侧重在品牌传播过程中企业精神和理念的传播,对于旅游目的地同样需要有自己品牌理念。BI在旅游业的应用主要是从业人员的接待行为标准化和市民为实现品牌内涵的行为自觉化,以此来诠释品牌的人文内涵。VI是从视觉的角度对品牌进行包装,顾客利用感官对旅游企业有形物体的感知及由此而获得的印象,将直接影响到顾客对旅游产品质量及旅游企业形象的认识和评价。“广之旅”之所以从默默无闻的“广州市旅游公司”一跃成为全国旅行社十强之一,就在于成功实施了品牌识别系统。该公司名称原来是地名加行业名,标志是象征广州的红棉加“马踏飞燕”,与中国旅游标志有所雷同。为了使社会公众易于识别“广之旅”的企业形象,“广之旅”实施品牌战略的第一步,就是请来专业广告公司对企业形象重新包装,以“灿烂阳光,怒放红棉,无边绿野”作为公司标记,同时以琅琅上口的“广之旅”作为公司简称。优良的CI设计使“广之旅”这一新品牌捷足先登,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深入人心。

(四)务实创新,加强品牌管理与推广。品牌的管理与推广是建立、维护、巩固、推广品牌的全过程,是一个有效监管控制其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的全方位管理过程,只有通过品牌管理才能实现品牌愿景、最终确立品牌的竞争优势。一是要以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为基础,建立品牌管理标准。目前,我国许多旅游企业引进了ISO9000国际标准,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有的还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使品牌管理科学化,与国际标准接轨。我国正已28处世界遗产地推行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标准,并且已有6处通过这一环境管理体系。二是进行品牌与特许经营权的结合,不断创新品牌的管理与推广。我国中旅集团与来自全国各地首批申请加入中旅旗下的旅行社及相关单位签署协议,这标志着“中旅CTS”将进入授权使用时代,这是国内旅游业首次用特许加盟的方式进行品牌管理和经营。中旅推进品牌加盟特许经营按照“宽进严存、合理收费、初步规范、逐步提升”的方针,按照控股社、参股社、具备出境资质的国际社、不具备出境资质的国际社、国内社5个等级,合理收取加盟费用,并用于加盟统一宣传促销、创新产品等。通过特许经营,中旅总社将为各加盟社提供最大限度的共享资源,在品牌使用、业务培训、产品开发等方面给予支持指导。同时中旅总社将逐步扩大加盟社网络,缩短与国际特许经营管理和模式的差距,提升中旅品牌的影响力。三是以网络化经营为支撑,强化品牌传播。旅游企业提供的产品是旅游服务,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游客对所购买的产品无法马上接触到。因此,一家旅行社或者酒店能否吸引到更多客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品牌对游客的影响力,而网络化经营能快速扩张品牌、传播品牌、强化品牌。四是要经常对品牌进行评估与调整,确保品牌战略健康发展。

(五)多形式建立品牌战略模式。旅游企业要根据顾客需求和企业实际,多形式建立品牌战略模式。可供选择的战略模式包括:多品牌战略,单一品牌,一牌多品,一牌一品,企业/品牌同名,品牌联合,品牌特许经营。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著.洪瑞云,等译.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屈云波.品牌营销[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3]傅云新.试论旅游地品牌定位与定位强化[J].商业时代,2005,(27).

[4]李天元.市场定位还是形象定位――旅游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定位问题[J].旅游学刊,2001,(1).

上一篇:基于SDA的结构效应对能源强度影响程度的实证研... 下一篇:论旅游的隐性和谐